男女角力的人生戰場《殺不住》
6月
11
2016
殺不住(愛慕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5次瀏覽
洪琦雯(社會人士)

從觀眾進場開始,到演員燈暗退場,整齣戲不斷重複著「選擇」的難題。一進場便發現觀眾席被兩道鐵框給隔開,頓時讓觀眾陷入了該選擇在哪一邊就坐的難題,也讓人不禁好奇,演員在舞台上如何滿足兩邊觀眾們截然不同的觀看視角?演出開始,兩對夫婦因為小孩子的霸凌事件而齊聚一堂,兩方針對孩子的同一事件而各自選擇了利於我方的不同說法,是「肢體碰撞」或「毆打」的爭議令兩方家長無法妥協,進而迎來了對談失敗的結果,並以大人之間的「肢體碰撞」劃下了令人震撼的句點。

談判的過程中,兩對夫妻因各自不同的居住環境,而讓台灣南北城市碰撞出來的價值問題漸漸浮現。因工作繁忙而無法親自照顧孩子的北部律師夫妻,與熱衷於陪伴孩童成長的南部五金行夫婦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著認知上的差異,這份差異也讓社會地位處於強勢的律師夫婦成了弱勢族群,並帶出具有討論空間的社會議題,如親子關係、夫妻相處與男女衝突。四位角色背後的故事,不僅豐富了角色本身的個性,也讓討論空間更為廣泛,並連結更多背景不同的觀眾族群。

演出有趣的部分,在於角色唇槍舌戰的言語鋪陳,以及不同立場的陣線轉換。原先因為教育問題而秉持著不同理念的兩對夫妻,在討論的過程中,志雄(陳冠傑飾)意外認出天才(黃琦勝飾)原來是高中時期抱有好感的籃球隊隊長,便情不自禁的出現了曖昧舉動,意外暴露出自己真實的性向與和美蘭(鄧羽玲飾)的虛假夫妻關係,讓現今社會中熱門的性別議題有了討論的空間。而將話題岔開的橋段也讓自詡為親子教育專家的惠玲(洪仙姿飾)忙於矯正對話方向,四人的交集與對立關係便不斷發生改變,也讓嚴肅的議題有了幽默逗趣的轉折。對女性觀眾來說,《殺不住》裡的女性宣言特別能引起共鳴,尤其美蘭醉後倒地的情緒宣洩最讓人鼻酸。另外,天才對婚姻的結論也讓人啼笑皆非,並產生深刻的認同感。

以表演來說,演員的表現和感情都很到位,臨場感十足。有趣的是,特別的舞台設計似乎有意的隔絕了觀眾的投入,讓觀眾保持著有距離的客觀來審視討論的進行。演出後的座談會,導演理念與設計也讓這個想法得以印證,導演的設計理念,保持思考也是觀看戲劇的重要環節。

此次看戲,不論是情節發展或整體表現都讓人滿意,美中不足的是觀眾席的安排還需改進。雖坐在高處,視線卻容易被前排觀眾給阻擋,常常需要用聽覺來代替視覺,無法觀看表演的全貌,非常可惜。

除了國外劇本改編,希望高雄的愛慕劇團之後能探索更多本土議題,並發展更多在地的作品,讓本地的環境與議題能得到更多的討論。

《殺不住》

演出|愛慕劇團
時間|2016/05/14 19:30
地點|駁二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人之間的情緒能量有待更多的層次建構,加上沒有人能夠真正暫時離場,使得原本應該迴轉上升的膠凝盤旋狀態,徒然成了原地打轉,費力而累人。(楊美英)
6月
25
2015
演員走位與聲音堆疊的安排,讓現場空間因四位演員時而並排,時而交錯穿插的走位中拉出相互制約、相互抗衡之絲線,讓力度與向度交織成令人屏息或莞爾一笑的整體畫面。(黃明德)
6月
23
2015
觀眾置身於獸籠之外,也在彼此觀看的智性矛盾和衝突之張力中被一個無形的籠所包圍。我們不僅是看到角色之間的認同與差異,同時也從對面觀眾的表情中看出彼此的共同及差異。(鄒大衛)
6月
17
2015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