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打轉的碰撞《殺不住》
6月
25
2015
殺不住(愛慕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3次瀏覽
楊美英(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區B9倉庫內,雙面的觀眾席將長方形的表演區包夾在內。開演前,聯想起近年多次的觀賞經驗,如此的雙面舞台設計,猶如雙面刀刃,可能倍增表演文本內在涵容的象徵意義或舞台效果,亦或是更為削弱了戲劇效果的聚焦與層次?

舞台上方吊掛著一個形狀像是起重機的大型掛勾,仿金屬質感,加上兩面觀眾席與表演區之間立著角鋼組成的格狀欄架,除了呼應劇中設定角色經營的廢料五金行,也好似更加強調了此劇演出所在高雄的重工業城市體質。

戲將開演之際,暗燈之中,輝煌昂揚的古典音樂混雜著鋼鐵敲打聲,氣勢磅薄,然後,燈亮,劇中的四個人物定格場上,微微顯露了一種僵持、但仍勉強維持和諧的態勢。戲由此展開,為了處理孩子的衝突,兩對夫妻必須見面商談,從彼此的互相恭維、溫文儒雅的態度揭開序幕,看似和平理性的優雅偽善表象之下,越來越多難以掩飾的不滿、鄙視、責斥、憤怒,漸漸越來越多的攻擊與捍衛、嘲謔與狼狽不堪,有如人性場景的殘酷舞台,不僅是兩個家庭之間假借關心孩子而進行教育批判、家庭倫理、社會道德、甚或是環境汙染、生態保育等議題的攻防戰,甚至在中後場,連彼此結盟或對仗的關係也在兩對夫妻之間隨時交錯重組,形成一次次引爆、緩解、再爆發、更衝突、又轉折——這同時,全劇自始至終沒有更換場景,集中於從台北南下高雄的法律背景陳姓夫妻特地造訪從事廢料五斤收購販賣的張家,幾次幾乎要結束的談話又被不同的原因再生不同後續或新的話題——如此的情節,可說是在糾結中緩緩進展,除了雙方家長通過唇槍舌劍明爭暗鬥,凝聚戲劇張力,還要有不時揭露的夫妻相處秘辛等帶來意外的戲劇節奏變化,才能在長篇的犀利語言裡,讓觀眾充分見識現代父母/夫妻的文武交鋒、形象假面崩解歷程,才有可能充分理解並觸及劇情可能帶來的迷思與省思。

延續上述,在觀賞的過程中,筆者不斷感受到該文本架構追求目標的精采與難度,只是,不換場、不換景的前提下,經常總是用力的、偏誇張表演的四個角色,即使達到性格區分鮮明,但兩位女性演員刻意營造的語調反而讓觀眾聽不清楚台詞,四人之間的情緒能量有待更多的層次建構,加上沒有人能夠真正暫時離場,使得原本應該迴轉上升的膠凝盤旋狀態,徒然成了原地打轉,費力而累人。還有,語言之外的表演,諸如劇中一位男性角色與其他男性之間互動的眼神、肢體動作、講電話與調神態,提供了某些性向的曖昧暗示,卻與其夫妻關係、調解自己孩子與同學紛爭的事件無法產生戲劇動機相加相乘的效應,反而造成了某種不知為何的困惑感,在四人對話情境從理性邁向暴戾的途中,反而趨向了失重狀態,莫名的、胡亂的互相碰撞著、思吼著。也因此,在演出的收尾處,四人紛紛呈現崩潰、混戰一片,驀然燈暗的時刻,卻是詭異地讓觀眾好似聽到了一種吹角號般的訊號:終於到了失控的起點、戲的下半場要開始了!?

在舞台視覺方面,雙面舞台的得失並存:如演後座談導演所說,讓兩邊的觀眾互相對望,既有對看的趣味,也有互相檢視的意味,ㄧ如該戲的兩位男性角色從頭到腳的造型相同、兩位女性角色的洋裝同款不同色,乃是刻意暗示人我的普遍相通性,在彼此的眼光中看見自我;對坐在觀眾席的筆者來說,ㄧ來是感受到雙面舞台讓該戲的場面調度完全損失了景深,連帶某些關鍵時刻或是情節轉折之處,也少了停頓或是凝聚的力道;至於,服裝造型的巧思,在寫實表演的基礎之上,男女雙方四人之間能否形成前述廣義的隱喻,有待討論。

姑且不論此次表演文本與美國東尼獎最佳劇本獎《文明的野蠻人》、電影《今晚誰當家》(中文片名)、綠光劇團《文明的野蠻人》的脈絡如何相通,以觀賞現場所呈現的場景設計、角色設定、道具運用(如粳粽),應有其在地化用意,但是兩對夫妻的談吐腔調、職業屬性,涵納了長居高雄與遷居天龍國的對比,卻也接近ㄧ般刻版印象,倒是讓人略感納悶、遺憾。想像如此緊湊結實的文本結構,在身聲能量俱佳的演者合作下,如何讓滔滔不絕的問答辯詰,能夠緩急有致,在一圈圈的進退攻守之中,有如運轉有效的渦輪機,不斷加速盤旋前進,終致失速而華麗的爆發,留下發人省思的驚愕、喟嘆。如是,讓我們期待「愛慕劇團」繼續努力,達成其志願:「成為社會的手術刀,以扎實、嚴謹的演出剖析各種社會現象、透視深埋其中的情感。」(註)

註:摘錄自《殺不住》節目單〈愛慕劇團簡介〉。

《殺不住》

演出|愛慕劇團
時間|2015/06/12 19:30
地點|高雄市駁二倉庫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員的表現和感情都很到位,臨場感十足。有趣的是,特別的舞台設計似乎有意的隔絕了觀眾的投入,讓觀眾保持著有距離的客觀來審視討論的進行。(洪琦雯)
6月
11
2016
演員走位與聲音堆疊的安排,讓現場空間因四位演員時而並排,時而交錯穿插的走位中拉出相互制約、相互抗衡之絲線,讓力度與向度交織成令人屏息或莞爾一笑的整體畫面。(黃明德)
6月
23
2015
觀眾置身於獸籠之外,也在彼此觀看的智性矛盾和衝突之張力中被一個無形的籠所包圍。我們不僅是看到角色之間的認同與差異,同時也從對面觀眾的表情中看出彼此的共同及差異。(鄒大衛)
6月
17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