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之音,《班貝格交響樂團x陳鋭亞洲巡迴》
3月
31
2023
評論台音樂評論圖片(王景銘設計,感謝授權劇照團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3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班貝格交響樂團,雖然並非歐陸知名度最高的交響樂團,也不如德勒斯登、柏林等州立樂團擁有數百年的歷史【1】,但是在德國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演奏也一直保持一定的水準,客席指揮也皆為一流,本次亞洲巡迴,在台灣連演三場,所選曲目不但經典,也都有各自的代表性。

布魯克納雖然在亞洲遠不及馬勒或史特勞斯受欽賴,但德國職業樂團演出布魯克納時,總會感受到每一位團員都挺直腰桿盡演奏所盡的全力,以布魯克納的交響前奏曲作為音樂會的開頭,除了可以讓這支遠道而來的德國樂團有所發揮外,也可以使對布魯克納長篇幅望之卻步的聽眾降低畏懼。樂團開頭即可聽到在台灣難以預見的法國好音色,並非僅能用溫暖二字來形容,並且帶有一股非常典雅的木質地,而強奏時又有輝煌的顏色。管樂完全融入樂團當中(這在台灣是相對少見),銅管整體也有絕佳的空間感,所吹奏出來的並非直送,筆者坐在包廂聽見的是直立且立體的音色,樂團音色的多種層次,也在音樂的擴張之間被充分表現出來。

小提琴家陳銳在本次音樂會的宣傳當中,便提到本檔音樂會將會是他近期最後一次演奏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想必是在此階段的演奏生涯累積無數次的演出經驗後,想與作品稍微保持距離,數年沉澱後再重新拾起。可以聽到陳銳的詮釋,在音與音之間帶著他特有的滑音,抖音也稍微偏快,每一個音都演奏的極為濃烈,或許喜好中庸的聽眾會覺得有些過於重口味,其多數的長音都透過漸強漸弱來作出表情,這種情況之下樂句聽起來就稍嫌不夠宏遠,少有一氣呵成的大句子。陳銳的雙音極為精準,爆發力也很強,開頭到結尾的演奏都能維持在非常在好的狀態,可惜的是樂團的表現相對其他曲目較為零散,前兩個樂章音樂也不緊湊。第三樂章無論就個性與技巧都非常適合陳銳,音樂充滿趣味性,陳銳的演奏也相當有彈性,沒有因為快速而變得僵硬,反倒舉重若輕,但就算看似輕鬆,當他演奏一連串往上爬的的琶音,音樂又能如同點火一般將火苗噴發。

陳銳長久以來經營社群媒體,並且開發了不同的觀眾群,加上疫情剛開始在台灣的頻繁演奏,使得最後的安可返場有如流星歌手,與聽眾的互動模式也絲毫不像印象中的古典音樂家【2】,甚至安可演奏的方式也很像KTV中的串燒歌曲,有非常強的互動性,就算演奏極具技巧,也明顯感受到陳銳作為一位年輕小提琴家的氣盛體力,樂器與身體也彷彿融為一體,但音樂家自帶的舞台強光,卻也讓筆者有另外一層深刻印象。未來甚至從現在開始,古典音樂演奏家除了音樂技巧與藝術涵養外,是否還得具備新時代的新風貌來維持演出生涯,或許是直得所有人思考的課題。

安排在下半場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是作曲家留給後世演出者的難題,交響曲開頭有如石破天驚,但最後終曲卻又以柔音輕聲收尾,有兩種效果要執行到位就已經非常困難,詮釋如何讓頭重腳輕的架構不形於色,對於演出的指揮一有不慎,這首作品便會失去光彩。指揮胡薩的第一樂章速度稍微偏快,筆者本來有些擔心會因此而失去布拉姆斯應有的音樂重量,但沒想到在胡薩的如拉扯的指揮姿勢之下,樂團還是演奏出音樂應有的厚度,音樂的緊湊度也在強音主題與田園風片段交替下被保持住。第二樂章開頭音樂略顯零散,聲部間的對話也不夠理想,直到後段才透過具寬闊感的音樂帶回佳境,後段低音銅管的呈現相當平均的和聲。註明的第三樂章指體演出狀況不錯,但對筆者而言略少了一層醞釀與抽絲剝繭的感覺。第四樂章的演奏無論是音樂表現或是各聲部的演奏狀況都相當完整,前半各聲部的不斷堆疊,將音樂順利推到高潮,交響曲最後弱聲結尾,也並未讓聽眾覺得空虛,反而如同電影最後的長鏡收尾,樂聲有如浪花逐漸退潮趨於寧靜。

樂團最後呈現德佛扎克的《A大調組曲》的終曲作為返場安可曲,相信類似中國新年的旋律會令不少觀眾會心一笑,極具彈性的速度伸展也展現了指揮與樂團的好默契,不過選曲除了讓這位舉足輕重的捷克指揮發揮所長之外,更將這支戰後才成立的樂團的波西米身世是用音樂做了最好的詮釋。 


註解

1、班貝格交響樂團成立於二戰之後,團員多數為布拉格的德意志愛樂,戰後因受俄共逼迫,才集體逃到西德,並組建樂團。2、許多古典音樂家皆希望在音樂中能達到「無我」的境界,忠實傳遞作曲家的意念,而非讓自己的明星光彩蓋過音樂本身。 

《班貝格交響樂團x陳鋭亞洲巡迴》

演出|指揮:雅各·胡薩(Jakub Hrůša)、小提琴:陳鋭、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 Symphony)
時間|2023/03/22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無法定論植物們是否喜歡這系列的音樂會,如果它們書寫評論或交換意見又將如何進行。我們就算能透過科學實證論斷植物具有一定層次的感知能力,仍舊無法判斷植物們是否具有「喜歡」這場音樂會的統合性價值判准。
9月
22
2023
反而更確定當我們當論藝術經驗時所帶來的局限,我們試圖靠近的或許終將是人類中心下對「非人類中心的想像」,喚醒的是人類對共生關係的想像。
9月
22
2023
校友團的形成與學校為核心,擴散而出,當變成民間獨立樂團時未必有學校的奧援,於是在工作的校友們成了最主要的資源來源,擴大樂團追求音樂都是好的目標,不過如何從中權衡得失,或許就是樂團主事者要不斷思量的。
9月
14
2023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時隔三年,終於又展開巡迴了!一進到音樂廳,自團員們開始前在台上的練習,每個樂器輪流不停歇地演練著當晚曲目最困難的片段,便能輕易感受到專屬年輕樂團的熱情。
9月
14
2023
捧著「邀請」的思維,嘗試把自己放在「合作」的角度。畢竟舞台上的夥伴,也正用心地高歌、邀請你進來這個情境氛圍——有時候,就只差一點勇氣與自信。
9月
07
2023
近幾年新成立的Makotaay生態藝術村,於在地居民、藝術家共同努力下,成為文化復振、藝術創生及探討永續生活的據點,常舉辦各類親近土地與文化的交流活動
9月
05
2023
音樂節的官方聲明表示,林昭亮與其妻何瑞燕將不再參與未來音樂節的一切事務,音樂節也將遴選新任負責人,並且執行組織變革,以筆者有限的想像,還是認為社會大眾很難不將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與林昭亮劃上等號,
8月
31
2023
台灣的國樂因為疫情關係,開始大量演繹台灣作曲家的作品,也因此出現許多寫景抒情的曲子,相較中國曲子之浩瀚廣大,台灣國樂則更能將音色的細膩勾勒。
8月
3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