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十一月
30
2022
139
十一月
27
2022
199
十一月
25
2022
217
十一月
14
2022
648
十一月
13
2022
292
本場音樂會雖有諸多令人動容之處,但多數都需藉著旋律,讓團員自主地奏出音樂的起伏。然而可惜的是,需要被帶領的對話與相互競爭之樂段,卻都未能做到足夠的效果。
十月
12
2022
114
今日古典音樂會的曲目安排方式已與一百年前有相當大的不同,然而這些演進實則為動態發展。路易沙達作為中生代音樂家,透過這場音樂會,似乎又對觀眾透露出未來的一種可能——雖然本場音樂會無論是整體銜接、緊湊度、視覺素材等等都還處於嘗試的階段,但當台灣觀眾有了本次不同的體驗,相信也會對未來有不同的期待。
十月
12
2022
164
從極弱放大音量、使音樂鑽入聽眾耳朵的片段也相當精緻,樂團的長音將獨奏家襯托得很美。而在如此襯托之下,獨奏家的力度變化即可用自然且不刻意的方式,表現得相當清楚。(徐韻豐)
八月
26
2022
179
一場音樂會以六段作品拼湊而成,不但契合主軸,內容引人入勝,並且還要設法段段等重,令觀眾欣賞起來不但能體會高潮迭起,也能感受音樂使聽者欲罷不能的快感。(徐韻豐)
八月
19
2022
182
這場音樂會的節目安排,彷彿是將去年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無法實體舉行的遺憾,向觀眾一次補足——不只企圖展現合唱之美,也將其藝術之寬大、純粹、震撼藉由這部傑作一次送上。(徐韻豐)
八月
17
2022
336
NSO 演出由指揮馬寇爾親自改編的《指環之旅》——十六小時的巨作要濃縮成四十分鐘的精華版,哪些要保留、保留多少,對於編曲者皆為高度的難題。(徐韻豐)
八月
04
2022
228
NSO最後以燦爛的齊奏結束了這部布魯克納巨作,樂團已能舉重若輕地完成終曲的光輝齊奏,展現得宜且屬於自己的音色,只是同時也令人想起樂曲中幾處強弱樂段的銜接,弱音樂段飄渺無法紮實落地⋯⋯(徐韻豐)
七月
17
2022
229
三人所組成的鋼琴三重奏,並非走「三人相加再除以三」的中庸路線,而是三位實力、風采平均的音樂家,把各自的油門踩到底,再從中取得平衡的合奏組合。(徐韻豐)
五月
29
2022
329
一場音樂會可能遍佈失誤,但若能看見台上樂手對指揮的信賴報以賣力演奏,並讓音樂會現場成為眾人屏氣凝神的場域,則是當代瞬息萬變的都會生活下,最好的感官體驗。就算僅有短暫一刻。(徐韻豐)
四月
28
2022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