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鬧劇般的成人戲耍《全家都去你家》
2月
24
2015
全家都去你家(謝承佐 攝,嚎哮排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5次瀏覽
黃佳文(中學教師)

嚎哮排演於臺北藝穗節推出《全家都去你家》(改編自Yasmina Reza劇作“The God of Carnage”)頗受好評,並於年節前再度上演,調整原劇「夫妻」設定,透過同志伴侶與白領夫妻的「調解」以推動情節發展,人物設定頗有新意,但在「多元家庭」的議題上著墨不多,僅有少數時刻概略觸及,在性/別議題上的探討其實仍屬保守,不過,這或許也意味著當代對於性/別議題已有初步認同,而不必刻意周旋在新舊觀念的衝突,任君解讀。

全劇緊扣兩個小孩的肢體暴行,未見其人、其事,卻在兩方家長的爭執下,耐人尋味地道出更多暴行肇因的可能。「野蠻」一詞也戳破了當代人的虛偽做作,在調解的過程中,白領夫妻故作姿態,在多說無益的情勢下欲轉身走人,卻一再被延宕、干擾,直至引發衝突,嘔吐宣洩、買醉狂言,在大放厥詞之後,全劇收束在孩童和解的訊息,這兩對伴侶的衝突猶如一場彷彿孩童僵持不下的鬧劇。

全劇受限於獨幕劇體制,為了推展劇情勢必得延緩白領夫妻的離去,適時插入話題或是來電訊息就只為了讓「調解」繼續進行,在情節組構上略感勉強,將孩童的衝突小題大作,也易於臆測結局終歸和解,也意味著世間紛爭往往因「大人」的多慮而擾攘不休,大人的言行暴力才是真正的野蠻、不通情理。

在野蠻的衝突紛爭中,整部作品的劇情推展與臺詞底蘊引人深思,自原劇蛻變而另具內涵,情節的張弛有賴演員調劑,舞臺效果顯著但稍嫌浮誇,過度舒張的表演未必能妥善將情感內斂並渲染讓觀眾感受,導演和演員在表演上或可再協調,做效果未嘗不可自然、寫實些。

《全家都去你家》無論在題材、內涵和表演上皆有顯著的成果作為,結盟並唇槍舌劍的安排尤其出色,也讓戲劇表演的張力充分體現,若能回溯原劇作“The God of Carnage”並發展改編後的新標的,或許在情節鋪排和議題深廣度上有大大加分的效果,推陳出新想必又能締造一部劇場佳話。

《全家都去你家》

演出|嚎哮排演
時間|2015/02/07 14:30
地點|思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單幕劇的困難更顯演員的厲害與當代劇本美學。語言是殺戮的神,這齣戲提醒我們「文明」/「野蠻」的一線之隔,笑劇中人的同時,我們也在笑著自己。(鐘煒翔)
2月
16
2015
語言作為此劇的主角,四位演員將那些棉裡藏針又或大鳴大放的台詞拋接自如,節奏快速而毫無冷場,演員在單一的場景迸發有層次且巨大的能量,可以說是此劇最成功的所在。(湯欣曄)
2月
04
2015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