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劇團走進美術館《千圈の旅》
12月
11
2014
千圈の旅(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1次瀏覽
盧崇真(東海大學社會系博士候選人)

河床劇團近年來頻頻走進美術館,連分配藝術補助經費的公部門評審都開始感到匪夷所思了。我想,未來劇場史必定要記上河床劇團一筆。翻開任何一本西洋戲劇史,二十世紀火熱的那一場仗,就是「劇場」對上「戲劇」的戰役。河床劇團所承繼的藝術資產,自然是來源於「劇場」這一方。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劇團不但沒有理會戰役是否已經結束,他們單兵作戰,把「劇場」的元素:符號的空間性、演員的雕塑性、光線與聲音作為一種時間性的裝置特徵……推向極致,甚至,我已經無法去指認《千圈の旅》是一齣戲,我寧願說它是一場帶有劇場特徵、兼具時間美學與空間美學的當代藝術。

開始嘗試劇評寫作的這一段時間,我非常堅持不貿然論斷好壞。因為,藝術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當藝術評論者揮動他的筆墨,只為了貼近那一個已經根深蒂固的藝術形態,那恐怕就大大辜負了一代前衛藝術家們的歷史貢獻。就今天藝術評論的社會角色來說,我比較傾向用河床劇團自己的歷史去觀看河床劇團的改變。

身為河床劇團的老觀眾,我必須說,在他們多次進入美術館之後,這一次的作品《千圈の旅》,發生了一個明顯的改變。從觀眾的角度來說,是一種看戲時間心理感受的差異。從前,意象劇場大師羅伯・威爾森的著名劇場美學:「慢」,被河床劇團用得很透徹。所以,觀眾往往會在一種極慢、極度綿長的敘事時間中,感受到焦慮。這也是河床劇團從不對觀眾吝惜的殘酷,在慢的焦慮中,觀眾總是被迫要和自己進行對話。然而這一次,這種殘酷的時間焦慮感不見了。我反而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好似戲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我反覆思量這樣的差異究竟出於何種變化?首先,是演員的因素。總體來說,第一場戲的鍾麗美是最符合過去典型的河床演員。她的肢體變化,是流暢的慢,而且內在敘事很飽滿,遠遠超過她所釋放出來的訊息。她既像是一個引路人,帶領觀眾進入一場奇幻的風景,又像是一個殉道者,用她自己的身體代替我們接受了那一切,因此作為觀眾的我們都一同領受了。自從她隱遁於水槽深處之後,後來幾場戲的主要演員,就是河床劇團美術館時期的標準演員狀態,她們的雕塑性強,和空間場景的關係密切,她們的存在堅毅地強化了空間整體傳達出來的美學力量。

這次的場景調度,就像是多重黑盒子的奇幻組合。以這個形式來說,演員的雕塑性格,可以說是非常契合。只是,我必須承認,這樣的河床劇團發生了一場內在的質變,很可能是美術館行動之後才發生的。走到這個地步,「戲」的成分,已經被「劇場」的戰鬥路線耗盡了大半。這仍然無關好壞,重點是它絕對是一個創新而前衛的藝術行動,它甚至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沈澱下來其中的理論性質。

我們今天所身處的當代文化,絕對是一種「超文化」。這台超級巨大的機器,用文化來生產文化,我們認識、理解、對話彼此的存在狀態,總是藉著人如何偏離人性的軌道來談人性本身。河床劇團一直以來把藝術家當作創作的對象,就當代文化的性質而言,可以說是非常時尚的路線。本文,我用一種懷舊的心情解讀河床劇團的轉變,我事實上還是得到一份焦慮感——有關戲還沒有開始的焦慮——五十分鐘爆炸性的視覺佔據,卻在散場時沒有機會讓人拍手謝幕。這難道不也是對草間彌生的藝術人生,在不斷重複增生的成千上萬的圈圈背後,最殘酷的一種生命註解?

《千圈の旅》

演出|河床劇團
時間|2014/11/30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正由於沒有合理的情節支撐,其出現的必要更有如遵循慾望的指令。這些慾望和壓抑,更多呈現在所有演員扭曲的、不尋常的身體。觀眾進場時必須躬身穿過狹隘的甬道,也是「總體劇場」全方位體驗的巧妙設計。(鴻鴻)
12月
05
2014
囿限於畫面調度的處理,而忽略現實當下在劇場與觀眾的相遇(encounter),河床的演員很明顯與觀眾劃清界限,是身處於不同的時間、空間狀態裡面,即時如此近距離、都快要眼對眼、面對面狀似親暱的觀看過程中,觀眾仍然無法感受到演員的熱度。(葉根泉)
12月
01
201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