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常民記憶《神俠怪貓傳》
10月
24
2023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657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剛到文化中心外圍,遠遠就看見仿紅瓦屋外觀的屋型帳戲園,燈光打在巨型劇碼海報上,幾位歌仔戲生行演員的臉孔同時進入視線。散步休閒的人群好奇張望,極少停留。 

走進戲園,前台主景是器物凝結的做戲日常,五彩繽紛的戲服、盔頭、文武道具、戲籠、三仙偶、弦吹鑼鼓、戲台牌樓與戲棚支架在眼前,耳邊響起歌仔戲電視調連綿迴圈,復古場景還有販賣部、涼水部、彈珠檯打香腸,催化觀眾的懷舊情感,逐步走近內台—體驗還包含吃喝交談不忌的看戲自由。復刻年輕觀眾未曾經歷的戲園榮景,彼時早在台灣進入電視娛樂時代之前,戲曲仍是生活的一部分,無分人偶或方言戲曲深受大眾喜愛。塵封的內台戲園回憶,也呼應著台灣社會的變遷。 

《神俠怪貓傳》為2023連台本戲大匯演第一季壓軸作,此前已有兩檔不同類型的大戲,每檔五集三檔連演十五天的策展設定,也呼應內台戲園的搬演模式;策展規劃本身就帶有連台的歷史趣味。依據策展方需求,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整修明華園內台時期看家戲《玉面雙怪貓》,將原作十本濃縮成五集。「連台本戲」也就是戲曲連續劇,但因演出場地的商業票房需求,強調觀看的娛樂性,整本大戲的單集內容相連也獨立,形成可單看、可連貫的特殊型態。由於未看完全本,以下主要就所見的第三本到第五本進行討論。 

《神俠怪貓傳》整體劇情以女俠二人組玉面雙怪貓的江湖見聞為主視角。描述明武宗年間因法雲派與寧王朱宸濠結盟謀反,導致江湖動盪、民不聊生。富家千金海珍珠見亂世起心行俠,化名大貓。她救助被追殺的女子小燕,兩人化身「玉面雙怪貓」聯手仗義濟貧。大貓對傅乾坤一見鍾情,互許終身。大貓因行刺貪污貴族遭朝廷通緝,還有玉面雙怪貓為化解家國危機四方奔走等情節,構成正邪對立的亂世江湖傳說。故事發展自海珍珠的個人經歷逐漸擴大到社會、愛情與政治面向,有著類似章回小說的流水故事結構。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親民或許是連台本戲的魅力之一。《神俠怪貓傳》充滿互動節點,無論愛情、親情都可見有意識縮短觀演距離的痕跡。例如傅乾坤幽禁銅鐘的段落,被轉譯成不等的分割畫面,台下是獨坐黑蓬車的垂死傅乾坤,而台上銅鐘動畫前則是雙妻(海珍珠與郡主),三角輪唱大段雜唸調,唱唸拋接交織三方視野於當下,透過對唱以及表演空間的放大,呈現迥異於民戲的寬闊場面。也打破台下台下的無形界線。逸入觀眾席的選擇拉近了觀演距離。

劇情推進過程引用演義小說或知名劇碼橋段,如大貓解救其夫傅乾坤一段,取材《火燒紅蓮寺》的「寶劍碎銅鐘」。小貓至雷音寺討藥一段,取材《白蛇傳》的「取藥草」。值得注意的是——兩段戲肉並非炫技式的孤立存在,都帶有推動劇情的因果作用。「寶劍碎銅鐘」被安排在法雲寺救夫的武戲最高潮,受困銅鐘使傅乾坤命危,也是啟動小貓「取藥草」索藥報恩的關鍵轉折。小貓取藥草被神通派門人阻攔,一怒放火燎原,雙方結怨埋下日後危機。經典戲肉與新穎主線的拼貼,意圖服務傳統戲迷和大眾的觀賞需求——以戲肉為中心的結構,圓滿傳統戲迷期望。獨步江湖的俠女主角在劇作創作年代確是奇物,吸收流行事物也反映歌仔戲與時代合流的變動性。

舞台視覺方面,依劇情搭配大量機關變景,增強聲光效果,巨型獸偶、真刀殺人、真水雨景和黑光戲紛紛上陣。不只機關變景堆疊復古氣息,為突出打鬥張力,結合武士刀對打,過招尾聲甚至出現光劍;極盡炫麗能事的場景近乎奇觀。

文戲和武戲共同推動情節發展,運用武戲的感官刺激特質牽動觀眾共感,情感渲染力極強。例如第四本大貓遭官兵追緝的武戲。真水雨景的水氣帶出淒風苦雨的第一層,搭配四面八方神出鬼沒的追兵;對打間大貓身姿漸由直立過渡到曲身護腹表現母性。隨後器樂漸止,代以武士刀銀刃互擊或遇刺悲鳴的聲響,真刀殺人的特效遍地血水橫屍,彷彿無止盡的火拼車輪戰,卻在大貓意外產子託孤小貓後,受捕作結。生死對照軟化了暴力場面的凝重,織入些許光明隱喻。另外,第五本神通、法雲兩派當家對決的場景,結合黑光戲寫實呈現雙方過招,可見大小錯落的絢彩劍陣流、手持煙火構流光、螢光骷髏舞,還有縮小版獅龍旗陣突顯正邪交鋒。原本無形的劍氣、掌風、拳勁招招顯化為觀眾眼中圖景。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戲還可以再思考的是,如何使戲肉和戲劇節奏達成平衡,並符合單集主題,保留一集一行當擔綱的連台本戲特色?舉例來說,在有限篇幅下,《神俠怪貓傳》的主體難以定義。首先女主角過度扁平化。為了容納各方元素和經典,且礙於全劇複雜人物關係必須「圓滿」,女主角海珍珠/大貓更接近銜接戲肉的關鍵者。不免犧牲角色設定;全心助夫的連續行為只刻畫出完美嬌妻,使得俠女形象被行動落差折損許多。是否忠孝之前難容亦正亦邪的惡女存在?

整體而言,內臺戲園的文化經驗連結,撐起了《神俠怪貓傳》的劍光胡撇歌仔戲類型大傘,連台本戲的長時段供給非日常大敘事結構可舒展的充足篇章,古代、江湖、現今三重時空在古路戲審美和諧並存。歷史感、生活、文化和戲文彼此交互作用,召喚出既疏離又略略熟悉的微妙歸屬感。《神俠怪貓傳》對觀演關係的探索,再現連台本戲的手法,間接反應著他們回應現實環境的內向妥協姿態。若回到歌仔戲發展脈絡,探問此刻搬演連台本戲的意義,或許不外乎再現內台歌仔的黃金時代榮光。但提供觀眾貼近將逝歷史記憶的契機以外;也是反思的切口——在高度分眾的時代裡,歌仔戲站在傳統與現代拉扯的十字路口如何自我定位?藉著連台本戲吹起的東風,是否可能再進一步思索歌仔戲的美學取向呢?連台本戲的原始核心確實緊抓戲曲美感—結合行當制與戲肉共構高潮迭起的宏大敘事。但數十年過去,此時的連台本戲重現,在歌仔戲表演體系內又企圖追尋什麼?劇藝保存、歌仔韻、還是人物塑造?這樣的追問源自期盼,期許經典劇碼重現不僅止於專題企劃,在流暢敘事之餘,也能嘗試探尋劇風,讓傳說的花期延續。

《神俠怪貓傳》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23/09/11-13 19: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圓形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