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貼常民記憶《神俠怪貓傳》
10月
24
2023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592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剛到文化中心外圍,遠遠就看見仿紅瓦屋外觀的屋型帳戲園,燈光打在巨型劇碼海報上,幾位歌仔戲生行演員的臉孔同時進入視線。散步休閒的人群好奇張望,極少停留。 

走進戲園,前台主景是器物凝結的做戲日常,五彩繽紛的戲服、盔頭、文武道具、戲籠、三仙偶、弦吹鑼鼓、戲台牌樓與戲棚支架在眼前,耳邊響起歌仔戲電視調連綿迴圈,復古場景還有販賣部、涼水部、彈珠檯打香腸,催化觀眾的懷舊情感,逐步走近內台—體驗還包含吃喝交談不忌的看戲自由。復刻年輕觀眾未曾經歷的戲園榮景,彼時早在台灣進入電視娛樂時代之前,戲曲仍是生活的一部分,無分人偶或方言戲曲深受大眾喜愛。塵封的內台戲園回憶,也呼應著台灣社會的變遷。 

《神俠怪貓傳》為2023連台本戲大匯演第一季壓軸作,此前已有兩檔不同類型的大戲,每檔五集三檔連演十五天的策展設定,也呼應內台戲園的搬演模式;策展規劃本身就帶有連台的歷史趣味。依據策展方需求,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整修明華園內台時期看家戲《玉面雙怪貓》,將原作十本濃縮成五集。「連台本戲」也就是戲曲連續劇,但因演出場地的商業票房需求,強調觀看的娛樂性,整本大戲的單集內容相連也獨立,形成可單看、可連貫的特殊型態。由於未看完全本,以下主要就所見的第三本到第五本進行討論。 

《神俠怪貓傳》整體劇情以女俠二人組玉面雙怪貓的江湖見聞為主視角。描述明武宗年間因法雲派與寧王朱宸濠結盟謀反,導致江湖動盪、民不聊生。富家千金海珍珠見亂世起心行俠,化名大貓。她救助被追殺的女子小燕,兩人化身「玉面雙怪貓」聯手仗義濟貧。大貓對傅乾坤一見鍾情,互許終身。大貓因行刺貪污貴族遭朝廷通緝,還有玉面雙怪貓為化解家國危機四方奔走等情節,構成正邪對立的亂世江湖傳說。故事發展自海珍珠的個人經歷逐漸擴大到社會、愛情與政治面向,有著類似章回小說的流水故事結構。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親民或許是連台本戲的魅力之一。《神俠怪貓傳》充滿互動節點,無論愛情、親情都可見有意識縮短觀演距離的痕跡。例如傅乾坤幽禁銅鐘的段落,被轉譯成不等的分割畫面,台下是獨坐黑蓬車的垂死傅乾坤,而台上銅鐘動畫前則是雙妻(海珍珠與郡主),三角輪唱大段雜唸調,唱唸拋接交織三方視野於當下,透過對唱以及表演空間的放大,呈現迥異於民戲的寬闊場面。也打破台下台下的無形界線。逸入觀眾席的選擇拉近了觀演距離。

劇情推進過程引用演義小說或知名劇碼橋段,如大貓解救其夫傅乾坤一段,取材《火燒紅蓮寺》的「寶劍碎銅鐘」。小貓至雷音寺討藥一段,取材《白蛇傳》的「取藥草」。值得注意的是——兩段戲肉並非炫技式的孤立存在,都帶有推動劇情的因果作用。「寶劍碎銅鐘」被安排在法雲寺救夫的武戲最高潮,受困銅鐘使傅乾坤命危,也是啟動小貓「取藥草」索藥報恩的關鍵轉折。小貓取藥草被神通派門人阻攔,一怒放火燎原,雙方結怨埋下日後危機。經典戲肉與新穎主線的拼貼,意圖服務傳統戲迷和大眾的觀賞需求——以戲肉為中心的結構,圓滿傳統戲迷期望。獨步江湖的俠女主角在劇作創作年代確是奇物,吸收流行事物也反映歌仔戲與時代合流的變動性。

舞台視覺方面,依劇情搭配大量機關變景,增強聲光效果,巨型獸偶、真刀殺人、真水雨景和黑光戲紛紛上陣。不只機關變景堆疊復古氣息,為突出打鬥張力,結合武士刀對打,過招尾聲甚至出現光劍;極盡炫麗能事的場景近乎奇觀。

文戲和武戲共同推動情節發展,運用武戲的感官刺激特質牽動觀眾共感,情感渲染力極強。例如第四本大貓遭官兵追緝的武戲。真水雨景的水氣帶出淒風苦雨的第一層,搭配四面八方神出鬼沒的追兵;對打間大貓身姿漸由直立過渡到曲身護腹表現母性。隨後器樂漸止,代以武士刀銀刃互擊或遇刺悲鳴的聲響,真刀殺人的特效遍地血水橫屍,彷彿無止盡的火拼車輪戰,卻在大貓意外產子託孤小貓後,受捕作結。生死對照軟化了暴力場面的凝重,織入些許光明隱喻。另外,第五本神通、法雲兩派當家對決的場景,結合黑光戲寫實呈現雙方過招,可見大小錯落的絢彩劍陣流、手持煙火構流光、螢光骷髏舞,還有縮小版獅龍旗陣突顯正邪交鋒。原本無形的劍氣、掌風、拳勁招招顯化為觀眾眼中圖景。


神俠怪貓傳(明華園天字戲劇團提供/攝影張嘉玲)

戲還可以再思考的是,如何使戲肉和戲劇節奏達成平衡,並符合單集主題,保留一集一行當擔綱的連台本戲特色?舉例來說,在有限篇幅下,《神俠怪貓傳》的主體難以定義。首先女主角過度扁平化。為了容納各方元素和經典,且礙於全劇複雜人物關係必須「圓滿」,女主角海珍珠/大貓更接近銜接戲肉的關鍵者。不免犧牲角色設定;全心助夫的連續行為只刻畫出完美嬌妻,使得俠女形象被行動落差折損許多。是否忠孝之前難容亦正亦邪的惡女存在?

整體而言,內臺戲園的文化經驗連結,撐起了《神俠怪貓傳》的劍光胡撇歌仔戲類型大傘,連台本戲的長時段供給非日常大敘事結構可舒展的充足篇章,古代、江湖、現今三重時空在古路戲審美和諧並存。歷史感、生活、文化和戲文彼此交互作用,召喚出既疏離又略略熟悉的微妙歸屬感。《神俠怪貓傳》對觀演關係的探索,再現連台本戲的手法,間接反應著他們回應現實環境的內向妥協姿態。若回到歌仔戲發展脈絡,探問此刻搬演連台本戲的意義,或許不外乎再現內台歌仔的黃金時代榮光。但提供觀眾貼近將逝歷史記憶的契機以外;也是反思的切口——在高度分眾的時代裡,歌仔戲站在傳統與現代拉扯的十字路口如何自我定位?藉著連台本戲吹起的東風,是否可能再進一步思索歌仔戲的美學取向呢?連台本戲的原始核心確實緊抓戲曲美感—結合行當制與戲肉共構高潮迭起的宏大敘事。但數十年過去,此時的連台本戲重現,在歌仔戲表演體系內又企圖追尋什麼?劇藝保存、歌仔韻、還是人物塑造?這樣的追問源自期盼,期許經典劇碼重現不僅止於專題企劃,在流暢敘事之餘,也能嘗試探尋劇風,讓傳說的花期延續。

《神俠怪貓傳》

演出|明華園天字戲劇團
時間|2023/09/11-13 19:30
地點|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圓形廣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