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時至,萬川歸之《匯流》
8月
14
2017
匯流(台北室內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31次瀏覽
劉馬利(專案評論人)

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在弱冠與而立之間,在傳統中堅守古典圭臬之方圓規矩,在創新中奔縱馳騁,在當代狂潮中更獨佔鰲頭,這場音樂會就是這些年來豐收的成果。除了台北室內本團擔綱演出外,亦有三個台北室內婦女合唱團及台北室內50合唱團,可謂台北室內的眾支流們回歸主流,眾志成城用歌聲寫下一頁傳奇。

相較於二十週年《原色》音樂會,此次的曲目較平易近人。上半場分為兩個部份,為「歡慶與嶄新」及「人聲極致」,展現台北室內合唱團對合唱藝術的專業堅持,不論是聲音技巧及音樂張力,皆有成熟圓融的表現。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合唱團中有很多已是獨當一面的合唱指揮、聲樂家,卻願意投身於此,多年來共同努力不懈。當然,團員的穩定性高也是致勝關鍵,在台上很多是元老級的資深團員,多年來共同打造精緻的合唱藝術,早已培養出紮實的音樂實力及合作默契。

在「人聲極致」的四首作品皆為「合唱無設限系列」首演或委託創作,已然成為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正字標記」。這些作品以西方作曲技法為本,東方元素為題材,用新穎的語彙講述古老的素材,用複雜的方式演繹單一的主題,隨機音樂遊走於五聲音階之上,時間記譜法交錯於空間記譜法之中。該團多年來大量詮釋當代作曲家的新作,不斷開發新的曲目,多年來已有上百首委託創作。陳雲紅,這位凡事要求嚴謹,憑著紮實的指揮技術及全心投入的指揮家,不斷帶領團員「破繭」而出,打造出具實驗性、獨特性的聲音美學。

但或許是這些當代作品難度偏高,或是因為台上的團員似乎有所更動,某些地方音樂張力理應還更有發展的空間。譬如說《鑼鼓運動》的節奏性及戲劇性可再強化,或許坐在二樓的觀眾可以感受到「以聲補韻」的趣味性及不規則節奏性,但筆者坐在4樓2D排2號就感到音樂張力的鞭長莫及,而對於第一次欣賞這類作品的觀眾在聆賞上可能是一項挑戰。

而下半場則是台北室內大家族的萬川歸之,是對於社會大眾長年來支持與愛護的回應,又可分為三個部份「溫潤女聲」、「台灣走過」、「傳承」。首先出場的是由方素貞帶領的台北室內婦女合唱團,演唱四首橫跨近百年的經典流行歌曲,這個由一群業餘愛好者所組成的「娘子軍」,以音樂會友及推廣合唱藝術為目的,在台上展現十足的團隊精神。曲目除了第一首的《小幸運》有些怯場外,接下來的《外婆的澎湖灣》靈活的肢體語言,對於音樂的熱情就在這熟悉的旋律中表露無遺,之前的怯場一掃而空。而之後的《我的囝仔》及《跳舞時代》更是乘勝追擊,與在場的觀眾產生熱烈的共鳴,是一種真情流露的幸福感。

之後的「台灣走過」的四首歌曲,分別由台北室內合唱團的本團與婦女團及50合唱團演唱,皆為多元風格的民謠、流行歌曲、民歌改編曲,用音樂帶領我們走過時間的長河,回顧那些年的流金歲月。之後的「傳承」,現場的氣氛更是溫馨而深刻,從下半場的曲目來看,喜見台灣編曲人才輩出,豐富了流行音樂的合唱舞台,讓更多人可用歌聲來分享這些記憶中的歌曲。

話雖如此,有些編曲可能尚需斟酌,畢竟很多已是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通常這類的音樂在觀眾的心目中早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因為這首曲子之所以受歡迎,有時是因為喜歡歌手本身的聲音特質,所以並非每一首流行歌曲都適合編成合唱曲,要不然就是要有縝密的音樂架構,讓新編的作品充滿內涵。所以在編曲時必考慮的層面很多,要小題大作但又要避免俗不可耐,須不斷開展且又不至錦上添花,考驗編曲家的技術及個人品味。

由這場演出可窺見台灣合唱水準在這二十五年來持續的進步,陳雲紅與台北室內合唱團家族的努力功不可沒。在這立秋的時節,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用最具說服力的聲音,傳承合唱的美好,不論是形而上、或通俗化、或學術性、或懷舊感等等不同的風格,在眾人的努力下,百川灌河,涇流之大,早已匯集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強大能量。

《匯流》

演出|台北室內合唱團
時間|2017/08/11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