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空間記憶的博物學《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
11月
25
2020
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不可無料劇場提供/攝影陳懷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9次瀏覽

王振皓(社會人士)


本演出在宣傳資訊上定位為參與式劇場,於棄置的臺東縣立游泳池演出,在所有演出團隊及參與者都是他者的前提下,透過故事、攝影、以及泳池物件嫁接建物的實體環境,在外星人考古的敘事情境中,與臺東在地觀眾的記憶相互參照,逐步形構出記憶的主體性,以及重新探問該主體性的公共性,反身映射出空間的感性與詩性。

人類經常以空間紀念重大事件,好比戰爭、人權、歷史博物館與紀念館,但記憶亦持續運作在個人的生命史,可以僅具備地域性,無須宏大的敘事,而這便是公共空間與建築存在的憑藉與內蘊。不論宏觀與微觀的記憶,都會形成認同、傷口、價值,而來自於曝光度低卻頻繁發生的日常記憶,其所凝縮的是個體對於生命經驗的構築與確認,所有到過、使用過、存在過該空間的人們,都寄放也被交託彼此的一部分,亦即空間與故事產生連結,編織成不停向前的敘事。

這個演出以「外星人考古」為背景,但不論有沒有這層背景,這場創作本身只能夠是他者的視域,劇作文本亦只能以棄置泳池的現實,反向推衍該地與臺東人的關係,乃至該空間及其相似空間的歷史爬梳,以雙重面向的深掘,營造出更貼近歷史的實境;也在舊的經驗中增添新的知識,從臺東擴及全臺灣的公共泳池史,將更多人的經驗納入,使地域性的公共記憶成為全國性的集體記憶,同時映照著臺灣在百年間經歷的政治、公共建設、運動風氣轉向。

入場、入口意象——從水道繩從泳池售票口旁鑽入場地,儼然隱含泳池注水的涵義,而在正門口等待驗票入場的群眾都是泳客。進入空間後,正廳及淋浴間一切陳列的泳池物件和攝影作品,游泳相關的文獻與圖解資料,還有演員排練的影像與淋浴間的換衣情境重現,無不是將過往的日常以「博物學」的方式留存。此佈局一路延伸到泳池外的員工宿舍前舞台,還有乾涸泳池內競賽的得獎臺、救生椅、水桶。物件本身將水注滿,望向入口處泳池的標語,再聽見一則則與泳池相關的故事:新兵與售票員、希望能游到一點五米深的小孩、把泳池當作大海的女孩與渴望上臺北的男孩⋯⋯,群眾演員一襲黑衣悠游在故事間——外星人、觀眾、演員,我們都在旁觀這座泳池,共享此刻的感受,但也許有些人內心正洶湧著對話,以及他們曾在此揮灑過的夏日時光。

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不可無料劇場提供/攝影陳懷安)

演出後,參與者成為泳池最新的記憶。劇末揭示「游泳池沒水,游泳池不再有水」,再次確認現實,同時固化記憶的疆界與有限。本場演出所有的虛構都指向現實,因為建築本身即將拆除、變更為他用,另一座公共泳池將取代它的功能,卻不可能繼承它的詩性與故事。

本演出試圖在記憶紛陳中圓滿敘事的說服力與重構空間的感性,野心十足,且在演出中安排展場空間,頗具巧思,然各元素間的有機連結或可更加縝密,這是「博物」敘事極易遭遇的縫隙:縱然一切與泳池有關,但它們彼此間是否也緊密相關?在不預設觀眾背景的前提下,創作者如何設計觀演關係,使其更清楚,以讓演出拋出的提問與寓意更確實傳達?既已定位為參與式,作法能否更積極?派對散場之後,他者將如何安放這座老池的記憶?還是徒有感受?最後,記憶它真有其重要性嗎?

《老池攝交場—尬游派對》

演出|不可無料劇場BIU Theatre
時間|2020/11/08 17:00
地點|臺東縣舊縣立游泳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