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本土劇場崛起?《Taipei Shorts 2020》
10月
26
2020
Teddy(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19次瀏覽

陳安捷(策展人/藝術書寫者)


由五齣短劇所組成的《Taipei Shorts 2020》是同名英語喜劇團Taipei Shorts自2019年成立以來第三場製作。在外語本土劇場仍屬極小眾的整體脈絡下,我認為針對這樣的劇團與其生產進行書寫是更必要的。Taipei Shorts成立的意圖再單純不過:提供以英語為母語的在臺劇場專業人士與愛好者一個發揮的空間,同時歡迎臺灣年輕劇場工作者的加入。然而,我並不傾向將它的存在與出現單純解讀為在臺外籍人士同溫層的自我建構,這篇文章視 Taipei Shorts 為外語本土劇場的一種可能。擴大來思考,任何由外籍移(新住)民所組成的外語本土劇場,都將會是對臺灣表演藝術圈在這個所謂多元文化主義的社會價值中持續發展所提出的挑戰。

Living in the Tube II(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作為開場,陳惟元編導的中文短劇《Living In The Tube II》以稀鬆平常的態度,再現臺灣時事與社會氛圍。觀眾透過Jane(紀彣潔飾)與Mia(臧晏樂飾)姊妹倆同租的居室,一窺直播產業在2018年總統大選中的(被)操作,以及隨之而來的無形社會亂象。兩人在行銷公司仲介Sylvia(Lizzy Mew飾)的慫恿下為不同政黨進行網路直播宣傳的工作。演出不到十分鐘便觸碰了至少三種複雜的主題;女性直播主的身體政治、選戰經濟、族群對立,而我也仰頸期待接下來到底會如何進入到某種思考空間或是觀看軸線。隨著演員不段重複的動作以及劇情在選戰主題上單一的詮釋,我聽見觀眾們回應姊妹倆相互嘲諷而偶發的奚落笑聲——一種在談論臺灣政治時常聽見或是發出的輕蔑笑聲,以及藍綠政治從競選看板、電視台、政論節目等被搬到舞台上後仍然不斷反芻的形象。這齣戲並未野心勃勃地對任何主題做出問題化或批判性的渲染,僅是直接地再現臺灣政治醜態,如茶餘飯後鄰居們無奈兼自嘲地話家常。貫穿全場的無力感一度讓我感到不耐,然而,我最終體悟到整部戲作為一則誠實的描述即是《Living In The Tube II》不僅作為劇名,更是一種命題的嘗試。

由演員兼劇作家Barry Hall編導的《Nuclear Family》是此劇第一次在臺灣演出。George(D C Rapier飾)及Martha(卜莎娜飾)這對離異多年的夫妻,向一位神秘訪客道出分手後兩則與獨生子緊密相關,卻截然不同的人生自白。兩位演員分別佔據舞台的兩端,構成了一幅對稱和諧的視覺畫面。然而,隨著劇情的展開,George與Martha的個別敘事,逐漸在觀眾的意識中形成一種歪斜的線。舞台上所呈現的畫面對稱性,被「針對那位獨生子卻大相逕庭的兩則描述」摧毀。這位令父親引以為傲卻是母親畢生噩夢的獨生子,最後竟成了美國總統候選人,他的真實身分留給觀眾想像。Rapier及卜莎娜兩位資深演員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僅透過口頭敘事、聲音及面部表情形塑了兩極的劇情與舞台之外的非對稱觀看空間。這齣極簡的黑色喜劇優雅地撕碎了某種被菁英社會所讚揚的家庭肖像(family portrait)。

Return of the Hero(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以笑聲收束前述兩齣黑色喜劇的沉重,Joshua Wallace編導的《Teddy》是一部將語言、肢體及空間揉捏得恰到好處的倫理喜劇。開場以女主Jessica (Lana Arslanova飾)及「男客戶」Theodore(Darius Montague飾)引人遐想的對話營造出足以讓觀眾懷疑這對男女關係的氛圍。下一秒,男主角Jerry (范立言飾)帶著一隻泰迪熊提早回家,欲言又止且愧疚地面對妻子。這兩幕緊湊的劇情疊加,精準地將觀眾推入隱涉婚姻危機的預設立場中。隨著劇情的超展開,觀眾才逐漸了解這三個角色之間的關係——真相竟與婚姻危機無關,而是鶼鰈之間互相扶持的一種都市幻想。演員們的對白、肢體動作及舞台空間與畫面的調度都與那隻泰迪熊無法分割。Jessica、Jerry及Theodore之間從岌岌可危到歡樂一家親的倫理關係,即是編劇Joshua Wallace透過這隻熊在舞台上的物理位置,及其與每個角色之間的精神涵義,所構築出來的一面張力網。

Teddy(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Coffee for Muriel(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延續著對家庭倫理的探討,由Stephen Douglas Wright編寫,Taipei Shorts製作人 John Brownlie執導的《Coffee for Muriel》圍繞在老人長照議題。Muriel (Michelle Hsu飾)及姊姊Lauretta(柯玉蓮飾)之間的對白與肢體互動,都像是往這個社會傷口裡挖似地,用力地牽引出老人照護議題在國家制度不全之下,對家庭成員所造成的各種創傷。在華人社會中被高舉的價值——孝順,在本劇中體現在Muriel無法盡情追求生活與學業,以及Lauretta放棄事業的人生。複雜到幾近扭曲的手足之情,在將近三十分鐘的演出,被柯玉蓮與 Michelle Hsu的兩具身軀以近乎是一種慢動作、特寫式的誇張扭扯,具體地詮釋了;時而親密的手足嬉鬧隨著與母親有關的談話變得激烈,而「母親」這個從未現身的腳色總是在談話間、桌椅間、求職選擇間。看到最後,我已分不清兩人之間的肢體交纏到底是姐妹間的玩笑還是落在彼此肉身上的宣洩。

由印度裔電影導演夏雪莉(Shashwati Talukdar)編導的《The Return of The Hero》系列短劇是一則對歷史建構與身分認同的提問。作為在大寫歷史的體制中召喚小寫歷史的具體行動,整部戲透過主角Boze(卜莎娜飾)的意外遭遇,重複地渲染歷史作為問題而非結論的樣貌。以印度二戰榮民英雄 Subhash Chandra Bose為腳色範本,已是耄耋之年的Boze 在和尚(郭曉霖飾)的陪同之下,從西藏回到印度尋找自己的過去。在機上,同行的和尚認為Boze的不安感僅是虛幻的想法,不斷地口頭確保他的歸來將受到母國的熱烈歡迎,隨後Boze 做了與母親(樊小蕓飾)有關的童年異夢,下飛機後再次受到邊境警察透過廣播,針對其身分所表現的強烈質疑與監視,甚至面臨羈押。對白的節奏由緩慢漸趨激烈表現出歷史隨著記憶的湧現、跳針,最終瓦解而失真。《The Return of The Hero》在Boze與和尚不斷與邊境警察象徵監視與權力的聲音進行爭辯的混亂場面下,戛然而止。

Return of the Hero(Taipei Shorts提供/攝影Alicia Haddad)


整體上來說,這次《Taipei Shorts 2020》的五個短劇共同形塑了一尺度豐富、表情多樣的表演場域。它們不僅呈現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劇場專業者在處理當代議題的態度與美學,《The Return of The Hero》更透過抽象的提問與生動的演出,將乏人問津的東南亞歷史片段,在理解英語的觀眾面前問題化。然而,在臺灣的當代脈絡中,Taipei Shorts使用英語(一個仍屬殖民者/優勢者的語言)之目的,仍須不斷地透過此劇團的運作以及關注之主題範圍等來進行自明。此劇團成立的出發點與存在均有其美意,我期待它能夠逐步向更寬廣的臺灣社會邁進。

《Taipei Shorts 2020》

演出|Taipei Shorts
時間|2020/09/13 19:00
地點|輔仁大學理圖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渡假村的監看者檢討原住民,漢人檢討原住民、不滿監看者,原住民檢討自己、檢討政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各種權力交織卻不被意識,他們形成了某種對泰雅精神最殘忍的「共識」,之於「文創劇場」這個荒謬至極的載體,之於「生活還是要過下去」,消逝的文化本質很難回來,著實發人深省。
5月
14
2024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
5月
14
2024
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
5月
09
2024
形式上,主軸三個部分的演譯方式,由淺入深、由虛至實,層次錯落有致,但因為各種故事的穿插,使得敘事略微混亂,觀眾可能會有點難以很具體地理解,主角身上某些情緒發生的原因;再者,希臘故事的穿插雖然別具深意,哲學意涵豐沛,但由於和故事主軸的背景有些遠離,且敘事方式稍嫌破碎,不具備相關背景的人,可能有些不好捉摸,或許是可以再多加思考的面向。
5月
09
2024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但所有角色的真實身分皆為玩家,因此國仇家恨、生死存亡,都僅僅是一場虛擬扮演,這使得觀眾意識到自己無需太過代入角色,反將焦點轉移到遊戲策略的鬥智、選擇上,以及表演的觀賞性。猶如旁觀著卸載了命運重量的歷史,情節是舊的,但情懷是新的。
5月
07
2024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5月
03
2024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5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