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來自澳門駛來的《移動島嶼》
5月
09
2024
移動島嶼(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48次瀏覽

文 張剛華(特約評論人)

僻室於果陀新竹FUN青輕劇場製作的《移動島嶼》,是從2022年開始發展(曾於2022年底於僻室的Open House活動進行呈現),由出生澳門的吳璟賢創作與演出。演出以賽車遊戲畫面開啟,並以「私家車」、「來佬貨」、「着草」、「食得咸魚抵得渴」四句粵語小教室作為經緯,架構出本次演出的敘事:作為一個來自澳門的劇場工作者,在臺灣求學之後想留下的故事。

本作於新竹縣演出的前一日,恰好是妮妃雅(Nymphia Wind)在美國魯保羅變裝皇后電視秀(RuPaul's Drag Race Season 16)取得冠軍的節目播出,這個巧合令我不禁將兩位創作者放在一個框架下思考,他們各自在作品中對於故鄉召喚不同的層次與面向。妮妃雅在節目中透過變裝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在他地傳遞並轉換自身的故事與所屬文化給觀看者,並在過程中強調自身對於臺灣之歸屬與認同;而相對於此,吳璟賢召喚故鄉的目的,則是選擇轉身面向他地/臺灣,企圖在臺灣找到穩定生活的方式。這並非在孰優孰劣層次上的評價,而是單一個人在「認同」的框架中所展露的不同面向。更進一步描述,吳璟賢在作品中並沒有透露他是否「想要變成臺灣人」之議題,而是在故鄉與他地之間選擇了後者,是故召喚出的故鄉/澳門成為了一種推力,驅動他的「移動」與隨後的「留下」。


移動島嶼(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在《移動島嶼》的演出段落中,創作者藉由Google Map展現澳門全境對比香港赤臘角機場在地理範圍上的狹小,隨後將投影畫面移動至澳門與中國大陸的邊界——拱北口岸,並透過搜尋一個名字,講述了一段關於他父親的故事。他的父親在進出拱北口岸出入境檢查站時,總是會被海關多加盤查,原因是他的父親與澳門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同名同姓。這個故事對於筆者來說是令人玩味的溢出。作品中除了粵語小教室外,尚有一段在表演設計上刻意加速的澳門簡史,除了這兩段帶有科普性的資訊以外,其餘敘事皆圍繞在創作者個人的經驗與感受,是以「吳國昌」的故事在創作者的安排下被「巧合地」呈現,從個人內部的感受溢出至外部的社會環境,對觀眾開展了創作者在其環繞的主題:「移動」與「留下」,兩者選擇間潛在的曖昧詮釋。然而,這樣的溢出並不持久,創作者隨後將觀眾的視野帶回那部他駕駛的「私家車」,回到了其內部的經驗與感受。

相對於妮妃雅在參演魯保羅變裝皇后電視秀過程中對於其國家認同表達的主動性,《移動島嶼》中的吳璟賢對於其身分認同是被動的。這並不是指創作者對於該議題沒有意識,更準確來說,這個作品的意圖並不是要討論身分認同議題,而係聚焦在創作者以自身生命經歷作為媒介(作為一個澳門人選擇來到臺灣),講述外部環境與自我實踐之間的漂泊與擺盪狀態。而這樣的經驗分享展現了一種普遍性,得以讓觀眾跨越不同的國家與認同身分投入,對於在該生命階段的處境產生共鳴,這個作品就不僅僅是特屬於澳門人來臺灣唸書後在澳門與臺灣之間徘徊的故事,更能觸及有離開故鄉前往他地奮鬥之經驗的觀眾置入自身情境。雖然創作者聚焦的主題很精確,但這個故事展現的普遍性,也引發筆者思考這個故事是否欠缺了某種特殊性呢?於此,先覆蓋一張卡。


移動島嶼(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在演出的敘事美學上,創作者以口語言說為最主要的文本敘事策略,輔以身體表演,呈現出自我的生命故事,過程中將情境數次切換,包括虛擬的賽車遊戲畫面、粵語小教室與澳門簡史、內政部移民署申辦證件的場景、Google地圖中的澳門,以及一名劇場創作者所站上的舞台等,藉以營造出脈絡清晰的觀戲經驗。演出的末段,創作者以一段富含詩意的譬喻收束作品——「坐上駕駛座後都有兩秒鐘的猶疑,重複確認所處的現下是在澳門還是臺灣」(此段文字為觀戲後的記憶概述),回應了其在節目單中的自述:「⋯⋯但移動與留下不可能單一發生,我們始終會在這兩者之間漂泊⋯⋯」,再次表現文本的主要命題。《移動島嶼》的創作者在為期兩年的田野調查與前期呈現的工作後,於其設定的作品框架與敘事策略中,「清楚地」呈現出他在這個生命階段的個人故事。

於此,翻開前面覆蓋的卡,召喚出蕉佛——妮妃雅。

妮妃雅在電視秀的參演過程中,我觀察到她除了直接露骨地使用象徵臺灣的符號,她更透過轉譯的方式掌握符號,將詮釋符號的權力置放到她的變裝,也就是說妮妃雅的變裝本身決定了符號背後的意涵。譬如,妮妃雅以日本舞踏為靈感的變裝,在美國版的魯保羅變裝皇后秀上展現她對該集主題Dancing Queen的詮釋;透過她的變裝,將日本文化的符碼放在自己強調的臺灣人之身分上,她掌握了世界看東亞的一種想像角度,並混合、逗弄它,將近代歷史與文化上的臺灣詮釋成自己的版本。透過整季的節目,妮妃雅説了一個對特定族群而言相當具有普遍性的故事,但是她藉由變裝重新演繹自身的故事並展現其獨特性,使之成為不可被取代的變裝皇后。本文對妮妃雅的召喚不是將吳璟賢與之放在同一個測量器上比較,而是僅藉由兩著皆面臨故鄉/他地的情境,試圖在有限的框架討論其開展之不同的內在感知與轉化出的創作面向,但是兩者所面對的實際情境與對象仍有相當大的差異。


移動島嶼(僻室House Peace提供/攝影吳峽寧)

如果「變裝」是妮妃雅說故事的媒介,那麼吳璟賢說出《移動島嶼》這個故事的媒介是什麼?

作為一個劇場展演作品,《移動島嶼》若是一部「私家車」,文本像是一條清晰卻稍嫌筆直平整的公路,公路上最令我玩味的風景是一間牙醫診所與另一間議員辦事處都掛著「吳國昌」的招牌,而旅途上更多是在車上聽司機說故事。《移動島嶼》敘事的策略更偏重在口語言說,這並非對或錯的選擇;言說造就了故事被精確地傳達,同時也讓劇場裡其他非口語言說的敘事方法退位,雖然「清楚」,卻也犧牲了劇場本身作為一種體驗的功能,這是筆者在觀戲後在雞蛋中硬要生出骨頭的念頭。

文末,我作為一位在處理自身移民身分的創作者,想分享一個(曾經,也持續)被質疑的問題:「你個人故事到底有什麼重要的?」這個提問的解答或許有、或許沒有,甚或這個問題一點也不重要;但若細究這個問題,可能因而發散出諸多思考的面向,藉此探索個人感受、經驗與外部環境、歷史、政治、族群等層面的相互關係,找到另一種訴說自身故事的框架與策略。

《移動島嶼》

演出|僻室House Peace
時間|2024/04/20 14:3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