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上流後的時空意識對話─《門禁社區》
5月
03
2024
門禁社區(動見体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55次瀏覽

文 周依彣(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在學)

為了追求生命張力的極致,踏入禁忌的區域內是必經的路程嗎?

《門禁社區》,探討的不只是「禁」本身的神祕以及誘惑性,更是開啟「門」走進去的人性本身,重新思索人生的存在與否,短促與永恆。偌大的「祥瑞聚落」內,所謂有生活品味的「上人」,過著弔詭的美好生活,追求的純潔與高貴、平靜與祥和,諷刺的是,這裡卻曾是一個葬送自由生命的悲慘之地。而小雯一家的入住,究竟是參與了與世俗之人相異的「上流」,亦或者只是踏入了一場與普世類同的束縛?

《門禁社區》以雙線結構處理了在祥瑞社區中發生的一連串「不祥瑞」事件。在僅九十分鐘的演出中,該劇意圖處理了許多人性層面的思考面向,剖析人性、救贖自我以及隱藏和揭開黑暗的過往。然而可惜的卻是,故事主題意欲討論的觀點和深度又廣又深,卻未在有限劇情中完整表達出其預期的張力,而顯得故事主題不明顯且連結性薄弱。

兩個時空的故事以汪家女兒小雯意外走入地下室中開啟,蜘蛛網中化為粉末的蛾,激起了小雯重新思考自我的意識,隱喻了劇中核心探討的自由和生命張力的展現。然而,或許是該場的緣故,小雯(王渝萱飾)原本應該是本劇中核心的關鍵人物,帶動了劇情的推動與過去時空的連結,在夢中與作家相遇並且以意識進行了話。但卻未達到這種效果,反而更像是讀詞機器,並且雙眼失神的凝視前方,無法展現出少女經歷刺激後瞬間成長思索的概念。


門禁社區(動見体提供/攝影林育全)

相對於小雯,作家(李明哲飾)這個角色刻畫的則相當出色。不僅細膩的處理了身為作家渴望劇作張力的內心,「我可以為孩子死,但我不會為了她放棄自我」,致力追求極致的偏執狀態,更處理了角色中的「瘋」與「不瘋」之間的矛盾糾結。禁,禁錮的不是無法在市區生活而被迫務農的他,是他將自己囚禁在了狹小的心房中,與家庭無法和諧相處,更不願聽妻子的話以藥物控制自己的精神問題。作家想進入的狀態是一種超意識的空間,在那裡他窺視生命、洞察人性,他害怕自己一但離開了那種迷離的狀態,文思便再也無法泉湧。因此,他甚至不惜傷害女兒來保持這樣極致的瘋狂,讓自認最佳的癲狂方式進行生活的軌跡,最後造成了無法抹滅的悲劇,從此沉淪在了永恆的悔恨中。

鐮刀的互相傷害,情感流動的相互交流,我們是彼此的救贖者嗎?

在這個充斥著生活品味的高級社區中,卻有著各式不可告人的祕密。究竟在這座包裝華麗的豪宅中,還有多少腐敗的複雜人事?靠詐欺領和解金入住的汪家、有著不可言說關係的主委和律師,在主打「品味」、「格調」的高級社區中,他們真的不一樣了嗎?

導演運用燈光,在作家和妻子對話前都加入彼此拿著鐮刀想砍對方的轉瞬畫面,彷彿是揭露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層「心魔」,也就是黑暗陰鬱的一面。人人都有,卻都在克制隱忍著。即使是有愛的戀人,卻也可能迷失在日常反覆的無常中。鐮刀象徵的或許不僅是傷害,更是因為在這層道德枷鎖中,每個人心中都有了執念、有了無法割捨的慾望,但卻都沒有迸發出來。住在祥瑞社區的每個人都有著自我認為最重要的,更各有著不可言喻的秘密。如同數十年前那對彼此已經到極限的作家夫妻般,在日常的平靜中,等待著一個臨界點的爆發。而他們的鐮刀則砍斷了那些所謂的高貴和格調,斬斷了主委和張律師的偷情、保險金的詐領,最終祥瑞社區悲劇的成為了一個被視作打卡的鬼屋。

最後的對話,誰是誰的救贖者

當小雯與作家妻子在這個頹敗的社區相遇後,他們成為彼此心靈的慰藉,傾訴了各自走向遠方的親人。與那個落水女兒同名的小雯是意外還是注定,已被揭開的瘡疤是被掩蓋還是癒合,站在舞台中心的兩人,誰又是誰的救贖者。或許沒有所謂誰以為的如何,那個成為禁忌的社區,終歸是因為人,因為決定而落寞,所有的禁忌都來自於內心的抉擇,而非生命的高低。

《門禁社區》

演出|動見体
時間|2024/04/19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門禁社區》給人的啟示不應是退守平庸,而是盡你所能,做到底,做到極致,並以每個人自身的條件,盡力去做。再者,小雯理應不是為了背書平庸而來的,且有許多懸而未表的課題尚未展開,雖然編導已經佈線了。這條線,纏結了性、家與國家,唯有通靈者的囈語才能打碎文謅謅的腔調,穿透體制化、保守主義者的象徵層,講出它的困局、流動與盡其可能的出路。
5月
14
202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