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異色童話世界的惡與分享——《誠實浴池》
5月
14
2024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4次瀏覽

文 周依彣(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在學)

童話,意味著如同兒童說話一般的故事,內容時常充斥著超自然的精靈、仙子等。而《誠實浴池》則是一部主打成人童話的戲劇作品,但卻沒有王子公主的幸福結局,亦沒有奇幻仙子的降臨來解救。這齣異色的成人童話是探討惡與救贖、自我告解與原諒、分享與換位思考的身體實踐,並以宗教概念的象徵去包裝來描述生命本質真諦的意涵和辯證,最終由主體和客體共同制約以達到生命空無回到本初的討論。

整體而言《誠實浴池》是一齣很能產生共鳴的戲劇,劇本情節雖單薄卻很緊湊的聚焦在各種象徵意涵的深入挖掘,並且演員、音樂和舞台背景的設計都十分令人驚豔。故事發生在一座海邊廢棄的公共浴池中,這裡有著年輕女子可以提供服務給顧客,但湯屋內卻並非一座聲色場所,更像是靈魂擺渡的中介,提供給被生前記憶緊緊禁錮的那些靈魂,一個分享與救贖的機會。 

作為中日跨文化的異色童話戲劇之作,主題從人性的惡發散的貫穿了全劇,這四位來到湯屋的男人,他們帶著心中的愧疚與不甘來,聽聞這裡可以洗滌一切的煩惱,於是他們攜著記憶來告解、來傾訴,去分享與思考那些不曾理解的苦痛、換位體會曾經忽略過的悲愴與受害,彼此成為受害者和加害者,以調教式的愉虐達到心情上的自我救贖。湯屋內禁止了裸露,並且要完全依照指示行事,三位侍女要求四位來此的軍人進行了一場角色扮演,在他們體會了女兒、妹妹和情人的痛苦後,又要彼此肆意的踐踏、侮辱他們的尊嚴,往他們記憶中最受挫的傷口潑灑上鹽,以此達到淨化的效果。在禁止裸露色情的淨化之地,卻勾起了人最本質的慾望與情感,使得誠實浴池中的「誠實」二字不僅僅是對自我的告解,更是直面心靈最底層慾念的直視,因為還殘存對生的苟且,所以無法面對死亡的不甘;因為殘留對留下之人的自我辯證,因而需要如童話般美好的包裝去揭開最殘忍的真相。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然而,劇中似乎不僅僅要探討關於生命本質的存有與虛無,或是來一場視覺上的感覺愉虐遊戲體驗。從語言上台語的大時空旁白式敘事、中日語相互切換的設計,以及濃厚日式建築、服裝的呈現和日本軍人的形象,不免令人聯想到劇作更深層的意涵,便是這些男性犯罪者的自我告解。劇中有大量的儀式性象徵,仕女們的遮眼巾像是道教的觀落陰、重複的歌詞、呢喃都如同經文般的回響,更有許多西方宗教的符號,讓這個既像是地獄又如同天堂般的地方被賦予了一層儀式的神秘性。男性角色都死於戰爭,從劇中給的元素來猜測應該是二次大戰期間,那時諸多女性受到了殘忍的虐待和無情的迫害。這些男性帶著告解的心來到了這個神聖的地方,講述了自己對於女兒的愧疚、對殺害妹妹的無助與無奈、以及對情人的爭奪而產生的妒恨。而仕女們對他們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將女性所受到的對待全部加諸回他們身上,要男性們扮演曾因他們而受害的女性角色。她們的羞辱並非是為了折磨,而是藉此去觸碰內心最柔軟脆弱的地方,也更像一種作為集體反思的懲戒,那些女性受害者所承受的,遠遠超乎了他們肉體上短暫的體會折磨,只有當他們以身體的扮演實踐的經歷了一切記憶的枷鎖,才能去原諒自己的靈魂,給予自我救贖的可能。   

在寫實與超現實間,歷史與現實狀況的交疊下,那些痛苦、重生、記憶和贖罪似乎都不是真實存在的,更像是一場童話故事般的虛無。仕女們強調了湯屋內不需要反省,但這些靈魂已經沒有生的可能,更沒有死的機會,所以反省和贖罪就本質上與他們毫無干係。他們如同那個巨大海星般的無心無腦,介於死亡和生存的中介,湯屋的泉水洗淨了他們的骯髒,讓他們以蚌殼的狀態,既保持了柔軟的內心又回到了大海的初始中。海的意象,是流動的情慾亦是純潔聖潔的生命原初狀態,已經發生的並不會消失,如同歷史上每一樁悲劇的紀錄都無法抹去他的真實。因此劇中所要求大家做的分享與扮演,是一種生命角色的極致體會與病態感受,將死亡刻劃成了一場儀式,在存有與虛無間肆意的玩弄與掙扎,讓令人不忍直視的黑暗間看到一屬光,一道不再是想像的光束,而是通往新生的可能。 


誠實浴池(國家兩廳院提供 / 攝影林軒朗)

生命的惡可以被淨化嗎?經過洗滌的靈魂可以再次分享展演嗎?《誠實浴池》以童話般的扮演方式來論述惡與救贖這樣深沉的議題,更用儀式象徵的各種意象去概括了帝國主義的輪廓與性別權力關係。最後不禁令人唏噓的是,收尾的方式相當驚愕與可惜,在這些懺悔的男人如狗一般被調教馴服後(以狗被調教的方式似乎與劇情有些脫節,與前述的身體扮演概念並不一致),卻成為了四個極度浮誇粗糙的蚌殼精樣態,想以中日皆有的海洋意象作為聯繫、以蚌殼吐沙(吐出骯髒)作為一種寓意,似乎造成了整齣戲劇背後想要傳達的核心思想被抹去,成為了偏重娛樂性質的笑鬧收場。

《誠實浴池》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 庭劇團PENINO
時間|2024/04/27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台灣,白色常與喪葬連結;而在日本,則會與婚喜時的「白無垢」相銜,以顏色翻玩幽冥與神聖的意涵,也是編劇的巧思,配以劇中穿插的台、日童謠與歌曲,形成異色童話的氛圍。特別當,洪珮瑜具有穿透力的歌聲,在劇場中,清唱〈泥娃娃〉、〈明室〉時,聲色與空靜在空間中迴盪時,衍生出一種既鬼魅又莊嚴的療癒性。
5月
02
2024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