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空的愛與文化傳承《那一天,彩虹出現》
5月
02
2024
那一天,彩虹出現(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提供/攝影馬尼)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1次瀏覽

文 何雨婕(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在學生)

《那一天,彩虹出現》是一齣客家原創音樂劇,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音樂劇,卻是第一次欣賞九成都以客語呈現的音樂劇,而這也是我覺得這部音樂劇最厲害的地方,雖然舞台下方有螢幕展示出每句台詞,但很多時候它想傳遞的情感,特別是在每個唱歌段落時,會跨越語言的隔閡,讓我忘記要去看字幕提示,徹底沉浸在表演中。

音樂劇的劇本採取首尾呼應的寫作方式,首幕和最後一幕的場景、事件、角色都是一樣的,但每個角色的心態和情緒都出現了相當大的轉變,中間幾幕則是在闡述過去的事,對被留下來的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想在社區歌舞比賽獲獎的一群客家媽媽們,在設計客家歌舞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境。整齣戲以礦工生活以及客家文化傳承為主軸,「彩虹」是貫串全劇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

「天邊出現一道,彩虹美得令人心驚」,雨後看見彩虹時,對我們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很難能可貴的小確幸,所以在劇的前半段,我一直不懂為什麼金來嫂這麼討厭、害怕看見彩虹,直到中場前的最後一幕,我心中的疑惑才終於被解答。原來,看到真的彩虹確實會讓人開心;然而對礦工家眷來說,當在不應該會有彩虹的時候看到彩虹,卻是一件會讓他們心驚膽顫、要開始和上天祈禱的警訊,因為那象徵著礦坑裡煤氣外洩,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他們稱此現象為「出虹」,而金來嫂正是在「出虹」那天,永遠失去了他此生的摯愛。和這一段搭配的曲子是〈黑暗中的彩虹光〉,這首也是對我來說最震撼人心的一首,歌詞述說著婦人們看到出虹後的舉動、礦災後救難的情況、無人生還的悲慘結局,在觀賞當下,透過歌聲和表演畫面,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家眷的無助、救難人員的無能為力,那種揪心的感覺,跟著旋律一起打進我的心裡,直至演出結束都仍對這幕記憶猶新。


那一天,彩虹出現(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提供/攝影馬尼)

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看音樂劇的原因,有些情緒在透過現場樂隊演奏、演員演唱的方式,才能被好好地傳遞出來,尤其是所有人合唱時候的那種震撼人心的感動,我覺得那種感覺是透過放錄製好的音樂表達不出來的。而且雖然歌曲旋律、歌詞固定,但每個演員在每次表演可能都會對劇本有更不一樣的理解與詮釋方法,所以每次唱出來的感覺都會是不同的,正因為這樣,這一首首的歌曲才有他們存在的價值。

另一句讓我很印象深刻的台詞是「無拚死全家,要拚死一個」,這句話道盡了台灣早期無數個礦工家庭的心聲,無奈卻又不得不為之,在早期社會有無數個像金來嫂這樣,伴侶在礦災中喪命,因而被綁在過去、走不出悲傷的人,那種心碎是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想像的。曾經有這麼一群人,為了家庭,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給天公伯決定,對他們來說,沒有自己,只有家人。而在這之中,又有像金來嫂老公的人,在危難之際,明明自己有逃生機會,卻不願意放棄其他礦工,想要把所有人都救出的無名英雄們,「每一次的奮不顧身,都是為了保護重視的人」,不論這個人是有血緣關係的家人,還是無血緣關係,但一起共苦的礦工同僚,對著些無名英雄來說,他們心中沒有「自己」,只有「我們」。我是真心的敬佩他們,同時也替他們感到可惜,但也慶幸後人沒有遺忘他們,用著自己的方式,像是劇中有位林老闆花錢花時間,整理了之前的坑道、工人們遺留下的物品,開了一個展覽館,守著和他們相關的回憶。

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我被好多情緒包圍,有悲傷、不捨、看到金來嫂把舊篇章翻過去,準備好迎接彩虹時的感動,這絕對是一場超乎我預期的表演,很開心能有機會欣賞這齣劇,成為今年首演的其中一名觀眾,與大家一起重新看見彩虹的美。

《那一天,彩虹出現》

演出|苗栗縣苗北藝文中心
時間|2024/04/20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將此作品在客家文化景點長期駐點演出,相信會是一部能讓觀眾共鳴十足的的好作品。但若要與一般商業音樂劇競爭,或許也要在客家元素上精確地選擇,並由之深度探索。對筆者而言,這部劇目前呈現了許許多多的客家元素,但作品每介紹一個新元素給觀眾,筆者就會稍微出戲,頓時少了些戲劇的享受,變成知識的科普學習。
5月
07
2024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