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音樂劇!——韓國音樂劇《三劍客》
9月
05
2023
三劍客(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41次瀏覽

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韓國與我們是如此靠近,卻又有許多面向讓我們無法想像,或許臺中國家歌劇院進口演出的暑期檔音樂劇《三劍客》,已經是一個完整且成熟的作品,臺灣人花重金買單,除了五光十色的感官體驗之外,與其討論幕起後的演出水準,或許也可以從演出中,帶給我們一點啟發。《三劍客》自2009年首演以來,光在韓國就重演了超過六百場,所累計的觀眾人次對於現階段的臺灣,可能還難以想像,但臺中歌劇院將全劇上百人馬搬師來台,製作所需要的高額的成本從方方面面皆能感受到,然而音樂劇這項藝術產業不但能夠在韓國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並且能夠外銷賺外匯,《三劍客》中,除了可以看到幾則現在臺灣音樂劇也同樣操作的「公式」之外,也可以預見一個成熟作品的條件。

就作品整體文本而言,相當行雲流水,音樂在其中也推波助瀾,就算是再好聽的旋律,也都見好就收,多數的歌曲也都脫離了「詠嘆調式」讓劇情停滯的缺點,藉由燈光、佈景、專業走位的幫忙,讓聽眾不斷被舞台上的新事物刺激。就選角上,男性佔了全體角色的大宗,就音色上也各有風貌,筆者雖無法確定是否為製作人刻意的決定,但就聽覺感受上,也讓觀眾能同時領略不同音色的刺激,而非維持固定單音的人聲美感標準,當重唱片段,彼此的聲音疊加在一起時,也形成了更豐富的聲響效果。此外,本劇也有數處演員的獨白,尾聲演員以情緒來控制全場觀眾的呼吸,讓觀眾透過屏氣凝神,享受寧靜時從舞台的流瀉出的情感,在華麗的襯托下,更顯得可貴。


三劍客(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林峻永)

臺灣近年的音樂劇,也時常邀請影視名人參與演出,也把這些明星的照片登上節目主視覺,讓宣傳可以更加有力,但進了劇場後才發現,多數還是客串性質比較高,真正讓影視明星從頭唱到尾的製作,還是鳳毛麟角。本次上演的《三劍客》不但讓現役男團明星演出,還擔綱主要角色。對於影視演員,劇場演出本來就要付出相對較高的機會成本,各何況是需要出國巡演的場次還得付出更多的時間,可見音樂劇在韓國對於明星而言,已是一門回報有所值的投資。本次製作歌隊與舞者,也絲毫沒有馬虎,每個舞臺動作都以一步到位來展現專業。除了與劇中與觀眾的互動增加了許多親密感,多次的從台下進場上台相信也讓不少後排粉絲扼腕,沒有狠心花錢買下高價的前排票。就舞臺美術以及技術而言,本製作也不難看出其中投入了巨額資本,華麗的舞台、透過燈光與多媒體達到的舞台效果,筆者相信其中也包含了每次復排再往上疊加的投資成果,多軌演唱與合音對於音控本就是艱難的挑戰,上半場音響的失誤,或許是告訴觀眾上演一齣大製作,舞台上看不見的難度。

在臺灣的售票系統,音樂劇仍被歸類為「戲劇」類演出,但每次演出完,也不乏在黑特版上看見網友對於臺灣音樂劇演員唱功的批評(當然對歌劇演員拙劣演技的批評也不在話下),音樂劇在韓國,同樣也是近二十年,才開始飆升式地成長,但從台上大大小小演員所呈現的,卻能透過演員的功底來彌平音樂與戲劇到底孰為重的難題。說到底,拿臺灣與韓國的環境來類比,或許不是那麼恰當,畢竟韓國經濟由幾家大財團一手撐起,對於經濟鏈末端的文化資助,同樣也能精準且彈藥充足。靠中小企業發跡的臺灣,現階段的製作的確看出還處於「小本經營」的現象,但從業人員能否齊心養大一個市場?制定與執行文化政策的機關能否串連百家資源,投資出好的作品?參與其中的專業人員是否願意把音樂劇當成是一門獨立的學門來訓練新舊血,都是臺灣音樂劇正在面臨的挑戰。雖然臺灣近日已有幾部作品闖出好名聲,看似有一飛沖天的可能,但對於整個產業而言,我們仍須上緊發條,迎接未來的挑戰。

2023夏日放/FUN時光─韓國音樂劇《三劍客》

演出|GLOBALCONTENTS(韓)
時間|2023/08/18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
面對國家揮之不去、充滿暴戾與壓殺的歷史記憶,以知識、行動或主義等各種形態存在的外來者「保羅」,就算可以創造童話,協助個人奇蹟般的一時逃亡,又豈能長久地撫平一切?
4月
25
2025
草草強化了阮劇團「回到地方與扎根地方」的屬性,相得益彰地站穩了其於台灣劇場、節慶生態的位置,也在發展過程中開始於穩定基礎裡產生質變。
4月
2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