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化的時間《時間的漩渦》
5月
19
2017
時間的漩渦(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55次瀏覽
陳祈知(風靈雩舞踏團藝術總監)

舞台上,座落著一架巨大的三角鋼琴,以及五張椅子。舞台地板上,以粉筆畫出五個圓弧以及中間一個不斷向外蔓延的圓圈。片刻沈寂之後,由「強音當代古典樂團」(Ictus)六位樂師上台,演奏:鋼琴、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的曲目是法國頻譜樂派(spectralism)作曲家傑哈‧葛利榭(Gérard Grisey)於1996年譜寫的經典鉅作《時間的漩渦》第一樂章。

待樂師下台,七位羅莎舞團的舞者上台,在毫無任何樂音的狀態下,舞者所詮釋的,是方才六位樂師演奏的那一段樂曲,舞者將樂句舞蹈化、視覺化,以幾何形的肢體動作,畫圓、轉圈、迴旋、錯位、奔跑,慢慢堆疊出舞作的各種層次,結構無比精準。

接著,六位樂師加上指揮,一起與七位舞者在舞台上產生共鳴。就連三角鋼琴都緩緩地在人力的推動下,於舞台上游移、旋轉,直至定點。傑哈‧葛利榭與羅莎舞團的編舞家安娜‧特瑞莎‧姬爾美可(Anna Teresa De Keersameker)在《時間的漩渦》(Vortex Temporum)中,所要探問的是:「什麼是時間?」葛利榭認為,時間可分為正常的時間,亦即「心跳的時間」;膨脹的時間,亦即「鯨魚的時間」;以及濃縮的時間,亦即「鳥類與昆蟲的時間」。藉由音樂的各種樂句交織,傑哈‧葛利榭表現上述三種時間的相異質感,創造出《時間的漩渦》這支其重要的代表作。

姬爾美可嗜讀中國的《易經》,她具備極為縝密的數學邏輯運算能力。十七世紀德意志哲學家暨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是極早接觸中國文化的歐洲人。他研究《易經》,因此他認為:「二進位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邏輯語言。」《易經》的義理即為二進位制: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乃至八八六十四卦,依此無限倍增。觀賞姬爾美可的舞作,不難讀出她所運用的肢體動作與音樂裡存在著極為嚴謹的數學系統。藉由不斷地重複,整體的結構感讓舞者產生律動,彷彿音樂邀請舞蹈,使舞蹈產生可能性。音樂的結構即為支撐姬爾美可編舞的靈感來源,在音樂裡找尋方法,找尋形式。姬爾美可表示:「我並不想被音樂吞噬,不想被音樂推著走,因此我決定要一步一步地去尋找動作,找到我喜歡的動作。將極簡音樂極大化。從我自己的身體出發,找到簡約的動作。」

法國哲學家暨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柏格森(Henri-Louis Bergson, 1859~1941)將時間區分為兩種──(一)空間化的時間:科學使用的由鐘錶度量的時間,各部分處於均勻、互相分離的狀態。(二)綿延:通過直覺體驗到的時間,就如同河水一樣川流不息,各階段互相滲透、交融,匯流成一個永遠處於變化中的運動過程。姬爾美可藉由舞者的身體和葛利榭創作的音樂,將時間視覺化,讓「空間化的時間」與「綿延」在舞台上交互進行,創造出獨到的數學運算身體語彙,不可不謂其為當代編舞大師。

《時間的漩渦》

演出|羅莎舞團
時間|2017/05/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樂手聚集於上舞台,舞者在偌大的下舞台加速能量的聚集與交融,因為集體能量縝密地交織, 讓個體得以借由整體的能量向內探索, 營造出比情緒更深層的交流。(儲昭勻)
5月
26
2017
線性前進的音樂旋律,因為三種提琴製造的不和諧的對話感,或螺旋狀音樂主體所產生的漩渦氛圍,反倒體現了當下性。舞蹈此刻試圖透過累積與變形,對應音樂線條,卻在閱讀上轉移為一種線性「理解」,而非當下「感受」。(樊香君)
5月
18
2017
 
「魔術方塊」就如同不斷幻變的世界唯一的基準,當舞作中所有的舞者一同逆時針繞行,卻是那始終不變的面向牽連著舞者的運行,好似行星的運動無論多複雜莫測必有其道理,而這道理不過就是相互纏繞的空間與時間。(陳代樾)
5月
17
2017
人類和土地的關係,究竟是共生?還是破壞?隨著演出的進行,漸漸從作品裡得到答案。2020年首演的《吃土》,歷經疫情後,帶來更多的感動,也因為走過疫情,作品更能讓觀眾喚起群體意識,更懂得土地的珍貴。
9月
26
2023
我發現當代藝術眾多討論對於藝術能動性、提高互動連結的同時,很快的轉向「人類藝術家會被AI取代嗎?」、「藝術如何不怕被取代」的警覺,在此展開辯證的同時,另一腳已經伸入科技所提供的更迅速便捷的通往,享受人工智慧與虛擬真實、沈浸或疏離的想像的快感,疫情三年的身體,是被定位、鎖定的,被觀看的。
9月
18
2023
真正值得訾議的是字幕燈的文案告示。不是它作為statement(聲明)有問題,也不是它重複講述了生態危機的批判辭令,而是這個直白本身,枉費《Super》在展演手法上歷歷可見的能指經營。
9月
11
2023
對他來說,殖民主義所帶來的檔案發展正是侵毀剛果真正歷史的元兇,不僅使不擅文字的祖先被奪去聲音,更讓短短兩百年的檔案成為一種極其有限且難以信任的材料。
9月
06
2023
這個人類四處爬的作品不含扮裝(role play),不含戀物(fetishism),不含物化調教(discipline,如BDSM犬奴或狗狗),不含政治宣言。他們是高度概念化的「人」,一群集體意識。
9月
0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