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生命的溫度讓漩渦轉動 《時間的漩渦》
5月
26
2017
時間的漩渦(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9次瀏覽
儲昭勻(社會人士)

由鋼琴、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演奏的音樂交談開場,樂句在彼此間重複、壓縮或改造,旋律在空間中結晶成更透徹的聲響,葛利榭的『頻譜音樂』自然地帶著觀眾走進由聲響而非音符建構而成的世界,更親密地感受聲音的對話。舞者們接著站上稍早六位樂手的位置,在無聲的環境舞出那似曾相似的對話。動作本身是自然、衝動與不規則的,動作所產生的節奏與無聲的旋律在舞者間流竄,彷彿動作在真空環境下發生,聲響與世隔絕。

鋼琴手與獨舞者並肩而站帶領觀眾進入另一篇章,聲音與動作的張力在兩位表演者間相互滋長,激烈地相互堆疊,在重量、速度與能量的直線上升狀態,試探對方的引爆點,並試圖衝破各自的極限。有別於前段樂手之間或舞者之間的對話,這裡, 鋼琴手與舞者緊密結合爲一,共同驅使雙方的情緒波動。

所有樂手與舞者步上燈光灰暗的舞台,音樂與舞蹈持續保持緊密結合的狀態。 舞者時而倚靠向心力帶領身體走路或跑步,時而繞著圓周旋轉或跳耀 。十四個獨特的個體在空間中展現各自迥異的圓,不同形式的圓相互交織形成穩定的動態能量,鋼琴因為體積的緣故,在緩慢被推動的過程中成為視覺的焦點,並成為那深深的黑洞,一個若隱若現的漩渦在能量生成之時形成。

當樂手聚集於上舞台,舞者在偌大的下舞台加速能量的聚集與交融,此時的能量有別之前鋼琴手與獨舞者緊密結合而帶動的情緒波動,而是因為集體能量縝密地交織, 讓個體得以借由整體的能量向內探索, 營造出比情緒更深層的交流,是來自人類更原始的能量,舞者們在呼吸、心跳與身體的律動間,燃燒生命底層的溫度創造能量,共同驅使漩渦轉動。

舞作完整且精密,由純音樂與純舞蹈開始,從個別相遇至集體融合,在一連串的能量交流中,堆疊出舞作的厚度,唯有結束靜止的剎那,才能恍然大悟從始至終的巧妙安排。

集體舞者創造出的漩渦好比時間的轉動,唯時間的刻度不再恆久不變,而是在你我關係的感染與交流中,將「時間感」視覺化呈現,時間感指的是人類對時間的感知判斷,我們可能在音符的解構過程中,感受時間正緩慢地延續,或是在音樂與舞蹈激烈地碰撞中,時間在不經意間稍縱即逝。這個巨大的漩渦,正是人們對時間感的共同寫照,我們在各自的當下或走或停,不論是覺得時光飛逝或度日如年,我們都是共同體,互相感染,共同前進。

《時間的漩渦》

演出|比利時羅莎舞團
時間|2017/5/1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藉由不斷地重複,整體的結構感讓舞者產生律動,彷彿音樂邀請舞蹈,使舞蹈產生可能性。音樂的結構即為支撐姬爾美可編舞的靈感來源,在音樂裡找尋方法,找尋形式。(陳祈知)
5月
19
2017
線性前進的音樂旋律,因為三種提琴製造的不和諧的對話感,或螺旋狀音樂主體所產生的漩渦氛圍,反倒體現了當下性。舞蹈此刻試圖透過累積與變形,對應音樂線條,卻在閱讀上轉移為一種線性「理解」,而非當下「感受」。(樊香君)
5月
18
2017
 
「魔術方塊」就如同不斷幻變的世界唯一的基準,當舞作中所有的舞者一同逆時針繞行,卻是那始終不變的面向牽連著舞者的運行,好似行星的運動無論多複雜莫測必有其道理,而這道理不過就是相互纏繞的空間與時間。(陳代樾)
5月
17
2017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