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的夢《烏鴉怎麼了》
4月
24
2017
烏鴉怎麼了(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55次瀏覽
涂東寧(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學生)

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一隻烏鴉在加拿大啼叫,則帶著整個原生劇場的觀眾跌進光影構築的狂想中。

劇甫開始,克蘿伊‧齊娜( Chloé Ziner)扮演的烏鴉首先亮相,一邊「Caw——Caw——」叫著,邊在場上徘徊著覓食。這個時候,在觀眾席間一個小觀眾不安分地開始噪動,咿咿呀呀的叫著。烏鴉先是驚奇的往聲音的源頭望去,跟著「Caw——Caw——」回叫,小觀眾跟著啊噠噠的回應,接著一來一往的「對話」充斥整個空間:Caw——呀噠噠——Caw?Caw——咿呀噠噠——觀眾笑了。劇場的魔幻力量開始發酵,從此不分你和我,烏鴉和人類,烏鴉的語言或人類的,只有我們。大家就這麼進入集體想像的夢境之中,這是蝸牛心帶給觀眾的第一層夢境。

烏鴉在場上持續徘徊,發現了地上的投影機,嘖嘖稱奇,連忙呼叫牠的夥伴。潔西卡‧嘉貝兒(Jessica Gabriel)扮演的烏鴉進來了,牠大腹便便,進來便先下了一顆「蛋」。那蛋實際上是一坨塑膠垃圾聚集的球狀物——工業之母產下的妖魔孩子——然烏鴉還是慈愛的將其攬在懷中。接著,燈光漸弱,黑暗隨即籠罩劇場,烏鴉消失了,投影機消失了,空間消失了,全掩埋在黑暗之中。「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渾沌裡你看見最光亮的所在,是那顆蛋,朦朧中閃爍微弱青光。光亮產生暗影,烏鴉與投影機透過影子重生,以幻影之姿再現於牆上,烏鴉的幻影小心翼翼地捧著蛋,進入投影機中。由人類一手創造的工業之蛋,在脫離世界自然的子宮懷抱後,被放進了冷冰冰的機械子宮中。在幻影的操作下,新的世界在這個機械子宮裡孕育成形,宇宙自工業之蛋破殼而出,點點繁星跟著爭相閃耀出現。這是第二層夢境,機械的夢。我們跌入潛意識中,退居成為幻影的一部分,能做的僅是見證這個人造物世界中的生生滅滅。

在那人造物世界呈現的千面萬象,全是由人造物構築的。人類工業文明立足於地球千萬年來消形累積的生物屍骸上,如今成為人造物世界誕生的基石。廢棄物經潔西卡與克蘿伊兩位藝術家的妙思巧手下,成為山水河流,成為生靈萬物,成為世界。那是個童話般色彩繽紛的世界,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觀,汩汩小河裡小魚悠游,大熊在茂林中漫步,未見半點文明的足跡。然而這樣的自然世界到底也是殘酷的,烏鴉夫妻沉浸於寶寶初生的喜悅不久,雛鳥便為貓頭鷹所掠食。哀慟歸哀慟,他們仍得繼續掙扎求生。故事便從其中一隻覓食的烏鴉開始了,牠抓到一隻小蟲,對方請求烏鴉大發慈悲饒過一命。做為報答,小蟲願意給烏鴉一顆希望之種,種在土裡就能實現烏鴉許的願。所有的寓言故事都在警惕世人耽心願望背後的代價,在這個故事裡亦然。烏鴉許願能過安逸的日子——也許還要求的更多,我們不得而知——,其結果是人類文明源源不絕的發展。電線杆如樹一般延綿生長,河邊築起水壩與工廠,城市興起。人類的進犯限縮了自然萬物生存的空間,當初為求活命而交付財寶的那條小蟲,在這場浩劫裡亦無從倖免,淹死於水庫區。唯一得利的是烏鴉,牠們將巢築在電線杆上,貓頭鷹無從接近。沒有天敵,城市成為烏鴉的樂土。

既無後顧之憂,烏鴉也就日亦貪婪墮落。某天,一隻烏鴉覓食中誤打誤撞找到剩餘的幾顆希望之種,不管旁邊守護著卵的小蟲如何抵抗,連蟲帶卵全吃進肚裡,稀裡糊塗間就死了。發現其屍體的伴侶傷心欲絕,將祂埋葬;無論生活變得如何恣意,終究要歸於塵土。但牠體內的種子還在,種子開始萌芽,一瞬間,我們所認知的這個人造物世界的全部都雲飛煙滅,一切歸於虛無。夢境開始下沉於無意識中。烏鴉羽化成靈體的存在,翱翔在虛無。這段夢持續不久,讓人感受卻如永恆般長——夢裡所有感受都是一刻的,我們無從度量時間。

舞台燈亮,光芒現出我們的形體,魔力隨著影子消散,機械的夢戛然而止,醒了。場上站著兩名演員、她們操作的兩台投影機、以及她們用以創造世界的道具,全都一覽無遺,她們全都平凡無奇。演員謝幕,觀眾先是一愣,像才自長夢裡清醒,一時半刻會意不過,這才迴盪猛烈的掌聲。投影機仍佇立在場上,一動不動,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般。然而機械確實是會做夢的,而那夢的不是其他,正是關於造物主的寓言。

註釋

1、創1:2

《烏鴉怎麼了》

演出|加拿大蝸牛心偶劇團
時間|2017/04/01 19: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藉由不同層次的敘事手法讓整座表演區域大開,並彰顯了幻覺無中生有的過程,同時也破除了幻覺的魔力,讓創意現場發生,引領觀眾一同見證創意萌發的時刻。(吳政翰)
4月
04
2017
演員們巧妙利用對焦的落差,製造出如電影般的轉場鏡頭,這樣的巧思不僅確保了整個故事空間的完整,也避免觀眾情緒中斷的出戲落差。(賴妍延)
3月
29
2017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