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之為個人歷史的外顯,擴張《妳怎麼樣了?》《糾纏》
10月
31
2016
糾纏(台中國家歌劇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8次瀏覽

《妳怎麼樣了?》(Questcequetudeviens?)

演出:史蒂芬妮·弗斯特(Stéphanie Fuster )、法國111(Compagnie 111)

時間:2016/10/15 19:30

演出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

《糾纏》(Plexus)

演出:伊藤郁女(Kaori Ito)、法國111(Compagnie 111)

時間:2016/10/22 19:30

演出地點:台中國家歌劇院中劇場

文 陳元棠(專案評論人)

來自法國的奧雷利安.博瑞( Aurélien Bory)從自身的物理背景與對科學的興趣,且具備雜技演出能力,與空間視覺創造能力,開展了風格清晰的創作歷程。在《舞者肖像三部曲》中的前兩部作品《妳怎麼樣了?》(Questcequetudeviens?)與《糾纏》(Plexus),自「肖像」的思考出發,分別與兩位女舞者創作,以女舞者的身體與個人歷史為「材料」,於創作過程以及演出中,進行個人對話,並提出女性內在之可能,共感之記憶與情感。

演出前,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官網文字中,觀眾即清楚了舞者背景與其生命的抉擇過程。這兩場演出敘事質地不同,然導演在劇場空間中善用材質物件,除了在視覺上形成奇觀,也隱喻處境,將材質與舞者的力氣,在單純幾何組成中發揮極致:一則以水,一則以線,水花與踩踏,黑線的聚集形成視覺上的立方體,激發舞者運用「限制」,尋找不受限之可能性,而現場產生的聲響與樂音,造成強烈的氛圍。形式為舞者的真實而來,觀眾的感動來自舞台上的坦誠,在舞蹈中,在劇場整體氛圍中,解開「真人真事」的封閉性以及導向,轉化成共感,於是這樣的舞蹈獨白,自剖與向內探問,不但深入,且不淪於自溺,內裡向外翻出,個人擴張成為眾人。

兩位女舞者,同樣強烈的畫面與聲響,然舞作中的凝聚力不同,《妳怎麼樣了?》述說了選擇,《糾纏》則是向內探尋與掙扎。兩個舞作的力氣與聲響都碰觸自身與舞台極限,關於重力的運用,《妳怎麼樣了?》是向地向下,有如踩穿自身的倒影再往下探尋可能,但《糾纏》則是身體的限制在黑線組成中的提昇。

《妳怎麼樣了?》在舞台上三個方形空間:兩貨櫃屋一大一小一左一右,大的是舞者休息間,在開演前如鏡面反射著觀眾,中間有一方形黑色舞池。舞者史蒂芬妮·弗斯特(Stéphanie Fuster )在舞台上與她的佛朗明哥身體對話,自節奏,手勢與踩踏,至紅色舞衣,吉他的旋律,舞作即是從衝突到和諧,從懷疑到享受的過程。

延續佛朗明哥的現場演出形式,在此的歌手演唱、吉他手演奏也有著扮演同事或旁人之態,將佛朗明哥的特質拆解,於堆疊之間浮出她的生命體會,將生活與舞台感受藉由空間交替而交雜一起,舞衣彷彿另一個深藏的自我,自一開始重複甚至機械性強的舞步與手勢,從舞衣分離至顛倒,都看出了那在台上台下,舞裡舞外的自己,依然是舞者珍視而不能失去的自己。而舞者與辦公椅的相對,此日常的物品與指涉明確,接著歌手與吉他演奏者在椅子上隨著輪子滾動出現交錯,出現了她在規律生活中的不滿與疑惑,藉舞蹈宣洩並平衡,不只是個出口也是對未來自我的期盼,而休息室的照鏡進而到舞池在舞動間逐漸注水,水流產生的粼粼光影反應在舞台空間中,踩踏的聲響更加強烈,激起的水花一再一再,低頭對水有如照鏡,向下的氣力一再推展,將水花舞成情感熱烈的形狀,隨著吉他與歌聲,看見了她擁抱了另一個自己而合一。

情感的赤裸比身體的赤裸更難,在這舞作中,舞者展開了自己,我感受到的是她誠實的選擇,已然梳理清晰的糾葛,那些痛苦與追問,明朗的在節奏中,繼續敲擊,像是持續前進的步伐。

《糾纏》的原文Plexus,這個字被應用在解剖學意指神經或血管叢,舞台是五千六百條直黑線所集合的壯觀方體,是舞者伊藤郁女身體的隱喻,在幕前,她拿著聽診器製成的收音器貼身移動,傳出巨大的身體聲音(心跳,血管......)環繞空間,邀請觀眾進入「她」裡面;接著身體向後推動,將布幕推入黑線中,黑線方體方出現,她彷若被吞噬,然觀眾已然更在「她」裡面。

黑線本身具備的陰柔與束縛感,看似成為舞者的限制,成為演出的助力。一開始舞者如偶般的關節僵硬費力,時有抽搐,像是被關住的靈魂,拖著身體前進似全為沈重腳步聲而動。光影橫切在巨集黑線間的畫面,我們看見舞者有如「點」的組成,進一步將舞者異化為數位黑影一般,光影與舞者身體的融合,造成的黑影也有著視覺上的壓力。此舞台光影與黑線構成點線面的傳訊電波聯想,電子重低音頻,與舞者的貼身麥克風,現場收音之音響驚人迴盪,隨著舞動出力,黑線方體開始產生巨大的搖晃,舞者開始離地,向上攀升,接著倒立向下,這時地心引力逐漸被突破,舞者像個竹林穿梭飛躍的俠女,開始超越並運用限制,腳步也更加輕盈,在搖晃與定止之間,向上的力道更加強烈,忽又消失只留黑布飛舞如墨韻,舞者穿上滿是金屬收音器有如金縷衣造型,舞動造成強大聲響。

此作一再的以聲響與超越重力的動態,最終達成意志超凡的圖像,其裝置物件的質感與隱喻,舞者與物件之象徵對話造成的畫面,讓我聯想起同是日本女性的藝術家鹽田千春,鹽田千春擅用線的雕塑,讓空間隨著線的「生長」成為有機,現代理性空間突有洞穴之感,並線的組成有如神經叢,空間成為身體內部的隱喻,我們都在「身體」中進出。而伊藤郁女在線中舞動的畫面,似要爬出自身的洞穴,於是在眾黑線森林(牢籠)間生出了光明,引動了地心引力成為向上的助力。

《妳怎麼樣了?》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更重要的,透過空間變體來架構議題時空的同時,TAI身體劇場也以舞蹈肢體加以回應從日治以來不同殖民政體如何改變原住民族的(勞動)身體,更形辯證。
11月
23
2023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在有距離的、安全的狀態下感受真實世界裡正在發生的事,藉由想像,讓人類能夠同理遠方的苦難。
11月
22
2023
在《波》的身體動態上,除保有雲門既有的太極導引骨盆啟動、武術內功的下盤穩固,亦加入了popping、機械舞等街舞的元素,整體動作姿態更為快速、流變,線條更加綿長,沒有收束的動作。
11月
13
2023
莊國鑫住民舞蹈劇場《∞-無限循環》的極簡韻律,其底蘊是由阿美族的精神性概念出發
11月
08
2023
蔡博丞在《深深》裡頭試圖找到一種虛無主義式的破壞,並且重新建立起一個浪漫主義的詩意空間,如同他在前導影片中提及的光、勇氣等名詞,使其反轉《浮花》水平面意象的世界觀,是一種帶有水性與浮力的蔡式深淵。
10月
31
2023
筆者認為《重》的編創動機,基本上就是要為《偽》對於觀眾的底線試探,進行收尾與收拾殘局的。
10月
31
2023
《波》是一種超現實的顯現,還是拉近了人與自然之間那無限的一釐米,創作者恐怕必須給我們一個結論,若否,我們與數位肉身的距離,便是永遠的九分之十,屬於這個時代難解的阿基里斯悖論也未可知。
10月
27
2023
不禁令人思索,當演出者的身體控制極為精確,能與劇場空間中具有傳播力量的少許元素產生足夠迴響之時,是否仍須為顧及某種戲劇性考量或情緒推動而附加無法忽視其敘事性的樂曲於背景之中?
10月
24
2023
《波》這個作品,有「舊」。祖母流傳下來的珠寶,彷彿重要時刻一定得現一現。雲門傳統在2023的五十週年或許超常發揮了,相對《霞》,《波》讓我微感保守。
10月
23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