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戰爭——你以為的歌舞伎不是歌舞伎
11月
1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61次瀏覽

文/金賢真(社會人士)

據說這部戲的起源是來自Queen樂團的邀請,他們請野田秀樹以他們1975年發行的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為靈感,製作一齣戲。和這張Queen最暢銷的專輯一樣,「歌舞伎之夜」混合了不同類別的元素。 劇本的二條主軸分別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日本歷史上重要的平源合戰。

虛構的愛情故事和史實交錯,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分別成為平家和源氏成員——平瑯壬生和源愁里愛(唸法同ロミオ和ジュリエ)。面臨家族爭戰,二人決定假殉情。而這一切的計劃,全來自於成年後的愁里愛。成年愁里愛的存在宛如預言家,她知道事情後來會如何演變,進而想阻止這ㄧ切發生。事實上,觀眾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成年後愁里愛對於青春的回溯。

為了二人的未來,她給了年輕的自己建議,安排了年輕情侶的假輕生。但事與願違,二人的殉情並未帶來家族間的和平,反而成為二人的牢籠。「殉情的愛情故事比較美,這才是人們想要的」, 「為了愛情捨棄姓名,這是偉大的愛」。然而,結局並非如此完美。流放他鄉的瑯壬生因為沒有名字而無法回國,在與同伴分開時,他將心意用言語託付給同伴,請務必轉告愁里愛。當愁里愛得到詢息時,已是三十年後。即使時光芢冉,她仍深深感受到對方的愛——ㄧ段僅維持了43000又430秒的相遇。

劇本的外在架構及敘事看似結合東西文化的愛情故事,事實上,在愛情的糖衣下,包裹著殘酷的事實——戰爭。平源合戰糾纏甚久,源氏為了一統天下將平氏滅絕,最終在鎌倉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也開啟將近800年的幕府時代。但二個家族傷亡慘重,連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也不能倖免。劇中的瑯壬生因戰亂和誤殺而被流亡到西伯利亞,在北國受盡戰俘的屈辱和艱辛。對照舞臺上方源氏宮廷裡的奢華,冷暖色系的燈光對比,讓平氏一族的境遇更顯淒涼。

但是,西伯利亞戰俘和平源合戰又有什麼關聯?為何偏偏選擇西伯利亞作為背景?第二幕在西伯利亞這部份著墨頗多,雖說是平源合戰,但或許是野田為了呈現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俘的處境所做的特意安排吧?雖說日本的舞臺創作自由,但有些議題是禁忌,軍國主義的失敗就是其一。鮮少有作品呈現日本對戰俘的態度和處置,甚至連對相關議題做了軟處理的百老匯音樂劇《South Pacific》,在號稱亞洲音樂劇之都的日本都很少演出。野田用「愛」來包裝 ,呈現戰爭的黑暗面。

除了整體結構的包裝外,演出中不時出現的笑料安排也是重點。節奏快速的臺詞,一語雙關的笑料,時不時跳脫腳色的演員,讓將近三小時的演出一直維持在高效的節奏上。雖然臺詞乍看下以為鬧劇,但劇本裡的雙關語即使翻譯成外文,也能讓觀眾理解(如:奶娘的名字ううばー和Uber其實同音,所以出場時才有「ウーバーは呼んてからくるよ」(Uber是叫了才來喔!即:沒人叫妳,出來做什麼?), 可見得劇本在文字琢磨上的用心。

題名雖為「歌舞伎之夜」,卻不是歌舞伎。舞臺即簡的設計、穿插的音樂的慢動作、偶爾出現的唸白和出場,就像Queen的A Night at the Opera——絕對不是歌劇,卻是滿載各種元素的潘朵拉盒子。

看過幾部NODA.MAP的作品,從《潘朵拉之鐘》、《贗作・滿開的櫻花樹下》、《one green bottle(滾啦!)》到這次的《Q:歌舞伎之夜》, 在故事性和幽默感的背後總能發現創作者傳達的現實,小至演古典出形式的探討,大至人性和慾望的探究。在層層華麗的包裝下,隨著作品走到末了,終能顯現。Andre Breton曾用“bomb with a ribbon"來形容Frida Kahlo作品給人帶來的印象。我想這句話或許也適合今時今日的NODA MAP吧!

《Q:歌舞伎之夜》

演出|野田秀樹
時間|2022/10/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Q》的熱演,是以,或許召喚出台灣深層有關文化混雜的焦慮或喜悅,即重思自身文化記憶、形構,以釐清自己是誰之必要。
11月
10
2022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