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戰爭——你以為的歌舞伎不是歌舞伎
11月
1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68次瀏覽

文/金賢真(社會人士)

據說這部戲的起源是來自Queen樂團的邀請,他們請野田秀樹以他們1975年發行的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為靈感,製作一齣戲。和這張Queen最暢銷的專輯一樣,「歌舞伎之夜」混合了不同類別的元素。 劇本的二條主軸分別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和日本歷史上重要的平源合戰。

虛構的愛情故事和史實交錯,莎翁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分別成為平家和源氏成員——平瑯壬生和源愁里愛(唸法同ロミオ和ジュリエ)。面臨家族爭戰,二人決定假殉情。而這一切的計劃,全來自於成年後的愁里愛。成年愁里愛的存在宛如預言家,她知道事情後來會如何演變,進而想阻止這ㄧ切發生。事實上,觀眾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成年後愁里愛對於青春的回溯。

為了二人的未來,她給了年輕的自己建議,安排了年輕情侶的假輕生。但事與願違,二人的殉情並未帶來家族間的和平,反而成為二人的牢籠。「殉情的愛情故事比較美,這才是人們想要的」, 「為了愛情捨棄姓名,這是偉大的愛」。然而,結局並非如此完美。流放他鄉的瑯壬生因為沒有名字而無法回國,在與同伴分開時,他將心意用言語託付給同伴,請務必轉告愁里愛。當愁里愛得到詢息時,已是三十年後。即使時光芢冉,她仍深深感受到對方的愛——ㄧ段僅維持了43000又430秒的相遇。

劇本的外在架構及敘事看似結合東西文化的愛情故事,事實上,在愛情的糖衣下,包裹著殘酷的事實——戰爭。平源合戰糾纏甚久,源氏為了一統天下將平氏滅絕,最終在鎌倉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也開啟將近800年的幕府時代。但二個家族傷亡慘重,連年僅八歲的安德天皇也不能倖免。劇中的瑯壬生因戰亂和誤殺而被流亡到西伯利亞,在北國受盡戰俘的屈辱和艱辛。對照舞臺上方源氏宮廷裡的奢華,冷暖色系的燈光對比,讓平氏一族的境遇更顯淒涼。

但是,西伯利亞戰俘和平源合戰又有什麼關聯?為何偏偏選擇西伯利亞作為背景?第二幕在西伯利亞這部份著墨頗多,雖說是平源合戰,但或許是野田為了呈現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俘的處境所做的特意安排吧?雖說日本的舞臺創作自由,但有些議題是禁忌,軍國主義的失敗就是其一。鮮少有作品呈現日本對戰俘的態度和處置,甚至連對相關議題做了軟處理的百老匯音樂劇《South Pacific》,在號稱亞洲音樂劇之都的日本都很少演出。野田用「愛」來包裝 ,呈現戰爭的黑暗面。

除了整體結構的包裝外,演出中不時出現的笑料安排也是重點。節奏快速的臺詞,一語雙關的笑料,時不時跳脫腳色的演員,讓將近三小時的演出一直維持在高效的節奏上。雖然臺詞乍看下以為鬧劇,但劇本裡的雙關語即使翻譯成外文,也能讓觀眾理解(如:奶娘的名字ううばー和Uber其實同音,所以出場時才有「ウーバーは呼んてからくるよ」(Uber是叫了才來喔!即:沒人叫妳,出來做什麼?), 可見得劇本在文字琢磨上的用心。

題名雖為「歌舞伎之夜」,卻不是歌舞伎。舞臺即簡的設計、穿插的音樂的慢動作、偶爾出現的唸白和出場,就像Queen的A Night at the Opera——絕對不是歌劇,卻是滿載各種元素的潘朵拉盒子。

看過幾部NODA.MAP的作品,從《潘朵拉之鐘》、《贗作・滿開的櫻花樹下》、《one green bottle(滾啦!)》到這次的《Q:歌舞伎之夜》, 在故事性和幽默感的背後總能發現創作者傳達的現實,小至演古典出形式的探討,大至人性和慾望的探究。在層層華麗的包裝下,隨著作品走到末了,終能顯現。Andre Breton曾用“bomb with a ribbon"來形容Frida Kahlo作品給人帶來的印象。我想這句話或許也適合今時今日的NODA MAP吧!

《Q:歌舞伎之夜》

演出|野田秀樹
時間|2022/10/30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Q》的熱演,是以,或許召喚出台灣深層有關文化混雜的焦慮或喜悅,即重思自身文化記憶、形構,以釐清自己是誰之必要。
11月
10
202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