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對於欣賞藝術已然來到了一個終極迷思:對於藝術,人類必須像對世界一樣,予以征服與佔有,而非單純享受。
我想,在觀賞《殺蟲記》戲劇的時候,不妨先放下征服存在主義,或佔有卡夫卡的意圖,用融入的心情,取代對付、剖析的動機,不然你會因小失大,錯失了與演員對話良機在前,而與卡夫卡那別具一格的創意、幽默、淘氣,以至於溫暖的人性,通通失之交臂於後。
首先,這齣戲是以倒敘的方式進行。選擇倒敘是很棒的嘗試,因為倒敘幫助我們脫離慣性思考,切斷因果關聯,讓理解更富彈性,以便接受更多的可能。更確切地說,在這齣戲裡,倒敘帶領觀眾離開人本的坐標、時空,然後慢慢融入「蟲」的感官世界。
其次,除了「蟲」以外,所有演員都是採機器人停頓停格的動作演出。這樣的表演除了令人耳目一新之外,用這種機械化、去人性、被操控的語素,來敘述《變形記》裡那種低度現實與重度荒誕的主題,是極其適切的!尤其,當主角做不成人,而家人也同時都失去人的模樣時,僵化的機器人也就是唯一的必然。
最後,這齣戲最精彩的部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個人的動作,其機械性越來越強,停頓停格分解程度越來越大,也就是說,每一個人機器人的成分越來越厚。
是否,男主角這隻「蟲」之死,預告了他的父母以及心愛的妹妹大約僵化成「蟲」的日子也不遠了?這是《殺蟲記》裡令人最悲傷的橋段:大家渾然不知即將變成自己極其厭惡的「蟲」了!當然卡夫卡原著裡並沒有這個演繹,只是在改編成戲劇,以及注入漸進式機器人特殊表演符碼時,才出現的暗示。
希望你一踏進《殺蟲記》劇場時,可以渾然忘我、消極地享受變成一隻大蟲的痛苦體驗!
《殺蟲記2.0》
演出|玉米雞青少年劇團
時間|2017/06/10 19:30
地點|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