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逃一死,幸運的是殊途同歸《雌性領袖》
12月
29
2021
雌性領袖(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提供/攝影宋維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25次瀏覽

盧幸玟(臺灣大學戲劇系學生)


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講述「媚俗」(Kitsch)的概念——「媚俗」又作「忌屎」。【1】當人們在看待上帝時,不會想到上帝擁有肛門、需要排泄,即便有這麼一說:「上帝以自己的形像造人」,但當人們仍將上帝想成是全能全善、純粹精神性的。我認為人們亦在日常生活中試圖屏棄一切被視為「骯髒低俗」的事物,仿若他們不存在:西方世界的傳統是去忽略身體的弱、慾望與病,因為精神或者靈魂才是永恆,或古希臘哲學總認為擁有足夠控管自己慾望者方有德性,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欲力之人只能說是野蠻粗俗。從以上,可以看見西方世界由希臘時代以降,對於精神的推崇以及身體的賤斥。

從這個脈絡,來解讀《雌性領袖》。

《雌性領袖》由三方不同的觀點構成拉扯:一個是全然推崇精神性的,也許能說是「有德的」艾爾娜、全然擁抱身體慾望,說話不離屎尿性慾也管不住食慾的「粗俗的」葛瑞媞,以及,中性看待一切,不認為屎尿是髒的馬莉德。私認為馬莉德的觀點是有趣的,她認為上帝只要創造了屎尿,屎尿就不可能是骯髒,雖然看似精神性但從不試圖指認精神與身體之間的高低差異。


雌性領袖(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提供/攝影宋維瑄)

三人爭相看著電視講述自己的故事,大幕升起,故事也在觀眾眼前盛大展開。這些故事全是精彩奪目,年輕版的婦人們,穿著更為精緻豔麗的服裝與男人調情,她們與男人的邂逅都有他們崇尚的價值,葛瑞媞的男人粗俗而勇猛,艾爾娜的愛人虔誠。艾爾娜講述自己的愛人多麽高貴聖潔神性、葛瑞媞描述自己充斥身體愛慾的愛情故事、馬莉德則訴說自己在一間間廁所不用戴手套的清理堵住廁所的故事⋯⋯隨著故事推演,馬莉德搶下電視,堵住另外兩位老婦的嘴,講述三人故事真正的模樣。而馬莉德身處於某種不批判事物的高低貴賤的「上帝視角」,陳述的故事似乎最有真實的可能。在「真實」之中,三人的故事皆以難以直視得悲劇作結,艾爾娜與葛瑞媞,都難以直視自己的悲劇性結局。馬莉德的結局更是因為其對於身體的「過於中立」,純真而無從認知到身體的缺陷而飲下了整瓶香水而死亡。從此可以看見劇作家所提出的悲觀命題:無論對於人生抱持的態度為何,虔誠也罷污穢也罷,不在乎也罷,所有人最終都殊途同歸。

此時,除卻馬莉德,私以為觀眾也可以思考那兩位婦人的故事,究竟孰真孰假,是幻想或是現實。但無論真假,這兩人是否其實都在自己所深信的世界觀之中,說出了自己渴望的故事?劇末,大幕再次升起,三位主角所講述過的台詞聲音(角色聲音),搭配年輕版本的自己(角色)以歌舞劇的方式展演,三位角色渴望從觀眾席離場卻再找不著出口。他們帶著口罩,也仿若成了觀眾,尖叫奔逃但無路可出。也許,死後的世界,就是不斷的回放自己曾經的痛苦深淵而成為地獄牢籠。

想起卓别林有言:「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當人們的結局已然註定,成為一介亡靈,觀賞人間世界,其實所有故事無非都成了荒謬俗爛無比的庸俗歌舞劇。而當我們同在一起,在死後世界望向俗世,他者的人生俗濫如八點檔,即快樂無比。


註釋

1、Kitsch為原文,譯者呂嘉行翻譯之版本,譯作「忌屎」。

《雌性領袖》

演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冬季公演
時間|2021/12/19 14:30
地點|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