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與暴力美學合成的變貌《孝義雙全—徐庶》
7月
24
2024
孝義雙全-徐庶(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54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3年度專案評論人)

由高密度殺伐與惡意籠罩的舞台,《孝義雙全—徐庶》在人性的暗面煉成情義至高的江湖浪漫演義。復仇主線情節縫合演義和武俠片兩者,時空精準定在大眾所認知的主流歷史想像——徐庶進曹營——之前,大筆一揮重說徐庶故事。

武俠為引重塑演義新篇

在劇中可發現,導演化用武俠定調劇作的整體風格。透過武俠類型的轉化,傳統戲側重的倫理觀有了較活潑的展現空間;情義驅動「武」和「俠」兩種元素,「武」充作「俠」的具體實踐行為,推動劇中多數角色前進,而情義也令徐庶的人生走向豹變。戲劇主線在徐庶如何消化道德難題,秉持情義完成復仇。上半場先刻畫徐庶義兄何平無辜受陷而死,下半場轉向徐庶銜母命為義兄復仇的思緒衝突及行動。


孝義雙全-徐庶(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劇中武戲傾向寫實處理——不同於戲曲點到即止的武戲套路及寫意取向;多數打鬥幾乎要直到一方死亡方休。對打招式的快慢節奏更為明顯,配合攻擊者的輕蔑神態,武打群戲過程中投影閃滅著點點刀光劍氣、大聲響以及紅光渲染,甚至口吐血霧;殺機環伺展現亂世涼薄。赤裸的暴力連通死亡陰影,待死亡猝不及防蜂集,再反轉到復仇;帶來直觀而強勁的戲劇張力,牽動觀眾情緒。

暴力美學間流溢人性

表演化的寫實武戲與舞台視覺建構出暴力美感,在觀看過程提供觀眾安全的越軌體驗。現實強調的道德價值系統被暫時隱匿,而下半場復仇開展,一切混亂、善人蒙難的不平損害仍將各歸其位。基於反寫善意光輝的映襯需求,暴力成為觀眾共感的悲壯要素。其背後真正凸顯的,是亂世中人的渺小。面對巨大無法撼動的權勢者欺壓,唯有寄託同情共感的道德行為推動,才能求得奇冤平復。亦因如此,劇中織入多股情感線調劑殘酷世界,可見徐庶與義兄何平的兄弟情、何平與徐母的照護情、何平與瓊娘的夫妻情、護山虎與何平的江湖情義、徐庶與徐母的親情、徐庶與水鏡先生的師徒情。不過礙於情節採反寫,以惡對比善行珍貴的緣故。就個人所見,劇中表演最搶眼的實為兩位反派角色許昌王和吳雄。周聖淵所飾演的許昌王,氣勢壯盛,唱唸咬字清晰且聲色渾厚,深具說服力。而飾演吳雄的陳書宴透過神情,輔以略傾斜的肢體狀態帶出流氣,細膩表現包藏禍心的雙面人狀態。


孝義雙全-徐庶(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這樣有意回應時代及觀眾的訊號是重要的。給予觀眾體驗「看家戲」的實際立足點,也給予演義故事或古冊戲不同的歌仔戲詮釋想像。立足此刻的現代劇場歌仔戲,可以藉由語言的純正及演員唱作保持歌仔戲的庶民本色;再透過戲劇類型的轉譯,支撐形式面貼近時代呼聲。《孝義雙全—徐庶》揭示出傳統與通俗仍有並存可能——嘗試回答傳統如何承接時代的命題。

《孝義雙全—徐庶》

演出|小金枝歌劇團
時間|2024/07/06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10月
17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10月
16
2024
光影變化不但營造出撲朔迷離的陰間之路,為兩尊戲偶射出前方路徑以及沿路遭遇的瞬息萬面,也隨著光束並無形體的介質特性,讓戲偶不受實體空間之框架所限。如此一來,既解放戲偶,使其在空間中享有更大自由,同時又始終有所支撐與憑藉。
10月
16
2024
劇情仍回到以生旦相戀為核心的框架中,玫瑰少年的議題似乎僅成為這段奇情戀中的一抹點綴色,不免覺得有些可惜。
10月
15
2024
《西遊問佛》想做的,或許是想用哲理反思的主題製作偶戲,卻在實驗為前提的狀態下,尚未思考這樣的劇本應用在偶戲上可能需要有更大的調整與配合,否則就算是透過字幕機如實地掃過劇本內容,觀眾也無心欣賞演出。
10月
11
2024
整體而言,《憑什麼管偶》做為親子劇無論是主題,或是物件意象與聲音媒材的實驗上,都是成功的,不僅用活潑的方式帶出社會觀察的教育意義
10月
10
2024
如果說本劇企圖引導觀眾用理性思維觀看分析韓信的一生功過。那麼下半場呂后、淮安夫人、蕭何、張良相繼對韓信的叩問,深層的挖掘又稍嫌不足?「疏離效果」似乎沒帶來對韓信的深層審思,反而疏離了觀眾的感情,這不得不說是件遺憾之事。
10月
09
2024
就《走吧,野草!》而言,從歌仔戲提煉藝術性,賦與當代風貌,不只做俗民印象,更拓展為眾聲喧嘩,這是對鄉土藝術禮敬的創作行動,是再拒劇團與《走吧,野草!》隱而不宣,銜接與再創造群眾美學的底層精神。
10月
07
2024
這些政治意識在劇作中被稀釋,儘管在此次「劇.眾」的策展主題【5】包裝下,該劇在拆解過往歷史的過程中,卻消解所謂左翼關懷中的「眾」,削弱其核心的社會意涵,失去劇場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連繫,並擺脫過去「無政府主義式」激進抗爭的政治取向,進而減損原本強烈的社會批判力量。
10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