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戲基底鍛造瑰麗宏偉的劍光戲——弘興閣掌中劇團《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
12月
2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25次瀏覽

文/郭璉謙(南臺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嘉義弘興閣掌中劇團長期耕耘民戲,今年首次登入現代劇場,呈演《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以下簡稱《花》劇),讓戲迷期待會帶來何種觀戲體驗?《花》劇以為何命如此於絕情谷試煉月見寒武功開場,接著讓月見寒離開絕情谷,並與昔日舊愛花玉露相逢,進而重返太乙玄門派會見原師父赤刀無相生,再從中拉扯出愛恨情仇與江湖風暴。典型的劍俠劇元素,如師徒恩怨、情人虐戀、正邪對立、江湖奪寶、武林稱霸,全熔於一爐,在短促105分鐘之內,花開數朵,卻不願單表一枝,用意應是先一口氣撐開格局,有助敷演下回分曉。

劇場畢竟不同於戲台,《花》劇不搭戲台,但開場戲的絕情谷試功,以橫亙在舞台的隔板劃出一線平台,仍舊是傳統景框式戲台,最初疑心是否會就此一框到底?然第二場戲將隔板往外推開,舞台霎時開闊,並擺上數顆巨石,結上鐵鍊,幻化一齣五大掌門激鬥四象妖龍戲碼;下一場又闔上隔板,後方有劇組人員手持樹木由右自左迅速走動,向天笑、萬里雲自左而右,御劍而飛。靈活騰挪隔板(隱藏操偶師又能作為佈景)及道具,一幕幕奇景怪象,煞地撲入戲迷眼簾。

弘興閣盡顯劍俠戲與金光戲的看家本領,放劍祭寶、轉盤、五彩布、御劍飛行、道具上的螢光塗料、各式聲光特效,皆於《花》劇原汁原味呈現。近年,表藝界颳起數位科技風,投影只是基本配備,3D、光雕、VR乃至沉浸式,各領風騷,聲光效果更勝「金光閃閃,瑞氣千條」。「藝術+科技」確為表藝界捎來新氣象,唯若過與不及,會造成「是來看科技展」抑或「不採用科技也沒差」的疑慮。《花》劇固守劍俠、金光戲的慣用技法,僅適度使用投影布景,專注劇場空間縱橫景深,輔以人工搭景,讓場面得以誇張演示,無相生祭童練魔功時,歧出兩隻碩大的鬼手;萬獸洞裡,一口氣讓五隻毒虫猛蚱躍然而上;焦弟憨吉星騎乘機車手持機關槍手榴彈,激鬥萬獸洞(此段尤獲戲迷好評),各個場面恢弘大氣,佐上紫光燈照映,螢光塗料斑斕瑰艷,更顯狡怪詭譎。

《花》劇以兒女情長來調和連綿武鬥及怪誕劇情,設定月見寒與花玉露兩相虐戀,然其過程則以音樂MV〈花影魅刀魂〉交代,澆灌出痛哉可哀的山盟海誓──「月見寒雪問紅顏,青春敢通等;願將玉露化爐丹,身殘也甘願」。但MV的浮現點,讓戲迷以為只是片頭曲,之後才在劇情中,方知是在講述月花情事,戲迷得邊關注劇情走向、邊鈎沉MV畫面。《花》劇以MV及哀艷斷腸的情語,寄予痴心情長,但劇中諸多角色耀眼奪目,花、月的主角光芒不易散發,造成主客易位。

布袋戲跨入現代劇場,試著打破框架,技藝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結合劇場形式?否則,會造成戲迷受到不覆面的操偶師或強勁聲光效果所干擾,而忘卻戲偶。然而,有論者認為傳統布袋戲的一口五音或聲光特效會干擾觀戲,但這卻是最為生猛潑辣,足以傳達民俗藝術的喧嘩鬧熱,若抹除掐淨,則失去氣口(khuì-kháu)。弘興閣的《花》劇企圖藉由最道地的劍俠金光,在沒有先進數位科技輔助之下,不安分地讓整個場面拓大延展,也讓戲迷保有觀看布袋戲的緊湊刺激感,不致迷茫於炫目科技。弘興閣的《花》劇可說是夠接地氣,並實踐自我期許:探索布袋戲新型態──劍光戲(以劍俠為骨構、金光為風格)展演的可能性。

《花影魅刀魂之刀映情花》

演出|弘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2/12/10 19:30
地點|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
這也更仰賴演員的表演與角色建構。三位主要演員王婕菱、陳昭婷與于浩威恰好表現出了三種表演方案——王婕菱可見戲曲表演的痕跡,又更靈活地挪用了自己的肢體與聲音特質,幾個耍帥的動作與神情可見她對人物的刻畫。陳昭婷是最趨近於歌仔戲的,特別是尾音、指尖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到她相對拿捏在戲曲的表演系統裡。于浩威則明顯沒有戲曲身體,演唱方法趨近流行歌曲,也符合「國外返鄉青年」的人物設定。演員表演的細節,不只是劇場調度上給予了空間,更因他們的表演強化了空間的畫面感。
4月
0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