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布袋戲套路的複製與揮灑《白馬風雲傳》之計謀
11月
11
2024
白馬風雲傳(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53次瀏覽

文 邱一峰(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金光布袋戲是在臺灣孕育、成長的布袋戲表演形式,自民國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夾雜著內台售票、外台酬神表演環境的轉換,又有電視布袋戲的推波助瀾,深深影響著當前四十到七十歲臺灣人的成長記憶,也形成臺灣獨樹一幟的偶戲表演藝術。這期間,吸引很多熱愛布袋戲的年輕人投入學習操偶與唸白,輕則買偶自學賞玩,重則拜師學藝投身戲界,之後因應市場需求的蓬勃,臺灣布袋戲各流派也日漸開枝散葉,布袋戲團遍布全臺各地,一度風靡於各大廟宇廣場及大街小巷,可說是風光無限!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團長張正隆即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他的布袋戲人生,並成為劇團的當家主演。【1】

自2019年起連續獲選為桃園市傑出演藝團隊的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今年仍舊以看家戲《白馬風雲傳》一貫的演出為基礎,一年一度延伸一集劇情,主題是「江湖奇謀」,維持劇中茶山派原班人馬(白馬生、穩世、阿犇、胡溜等群俠)的組成結構,呈現金光戲連本劇情的持續性特色。

金光戲套路的複製與延伸

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擅長金光布袋戲的表演模式,慣用成套的劇情公式。本集故事以白馬生決戰活孔明開場,先延續上集(去年)未完的對戰場面,一開始就先帶給觀眾震撼的武打戲橋段,雙方絕招盡出,也會穿插怪物、巨獸等動物偶參與混戰,增加舞台視覺效果,然後正邪雙方經過一番纏鬥,接著呈現的是正方先敗退,進而啟動這集的主戲,尋求解救的方法,再回頭找機會反敗為勝、殺退邪方敵軍。

白馬風雲傳(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如果拆解金光戲劇情安排的套路公式,不難歸納以下幾項段落:雙方先對決後反派勢力又起,正方遭遇難關,然後經由解題、尋寶、闖關、奇遇、獲寶等橋段安排,透過固定人物組合的團隊突破層層關卡,就像電腦遊戲中所設定的不斷破關打怪升級,最後總能圓滿達成任務。儘管每一集都會有看似厲害的幫派角頭大魔王出現,外型兇惡、手段殘忍,然一旦過關獲寶後卻總是不堪一擊、群魔瓦解迅速退場,其虛張聲勢點綴的屬性居多,在劇情中只是烘托反派氣氛的存在。

除了主角白馬生做為劇目代表,其實不可或缺的配角人物穩世、阿犇、胡溜等,才是真正串起劇情主軸、帶來戲肉精華的重要班底,不僅要當主角堅強的後援部隊,還要協助解決所有難題,面對危險首當其衝,能武會文又要有擔當,膽識與智慧兼具,個性設定卻詼諧逗趣,中間還要負責搞笑、製造歡樂,發揮了戲齣大部分的娛樂功能。這種組合就像是《史艷文》中的劉三、二齒、怪老子;也好比是《六合三俠傳》中天生散人、老和尚、矮冬瓜、憨杉等角色,是甘草人物也帶有丑角特質,看似武功平平傻里傻氣,卻總能逢凶化吉、化險為夷。綜觀各家劇團的金光戲代表劇目,儘管正反派主要人物名稱各異,卻總不脫「1+3」【2】的組合模式,且透過這些二線人物的穿針引線,豐富戲齣的可看性。相對而言,主角則只是開頭對打出現一段,直到解決問題後,則再次現身收場,然後旋即又遇上魔頭,展開新一輪的對戰,留下了「未完待續、下回分解」沒有結局的結局,就此謝幕!

此外,除了表現金光戲拼迸(ping-piàng)的特色,人物設定同時要能發揚語言對答的能耐,展現機智、學識、詩文、對聯的口白述說特質,亦為當今主演難得一見的語言能力。閣派以武打出奇,洲派以唸白見長,五洲桃興閣既兼融二者,團長張正隆勢必得發揮雙重特色。每個人物的四句聯定場詩自不待言,而本劇中間第四幕演到阿犇遇到雪山翁老青松一段,雙方你來我往「三不了、四不盡」、「天起天止連句十五」以及「數字學一到十」等,特意展現語文的奧妙,敘述快捷順暢,厥為此劇演出的一大亮點,令人激賞!

外台場域的盡情揮灑

五洲桃興閣維持一貫的外台演出形式,本次選擇地點位於人潮聚集的夜市場域,優勢是人來人往群眾繁多,可吸引較多觀眾駐足觀賞,增加推廣的人數量化指標。不過,顯而易見的,缺點也在於觀眾群的不穩定性,易受天候(當天即颳風下雨)影響人潮聚散,舞台前方看似川流不息熱鬧非凡,卻少有固定的觀眾從頭觀賞到尾,這考驗著看戲的能耐,也無怪乎劇團必須不斷製造賣點及出奇制勝,期待能抓住觀眾的目光和欣賞的口味。

白馬風雲傳(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不可否認的,長期經營外台市場的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頗能展現外台演出的條件優勢,大量使用明火、鞭炮、煙硝、仙女棒、火焰等元素,結合燈光閃爍熠熠,極盡聲光之能事,突出視聽特效,保有該團的表演特色。外台環境適合金光布袋戲的熱鬧音響與聲光爆破,能充分發揮武打、爭鬥、閃光、爆炸的表演元素,甚至延伸表演空間至舞台外場,增加與觀眾的互動感。而為了營造外台熱鬧環境氣氛,正邪對戰亦加入大型人偶到場外互動,製造效果,雖對劇情有所割裂,卻能引來人潮,不失為另一種成效。

若從劇團發揮的表演特色及演出場地的人潮來看,效益是明顯的,充足的設備道具讓劇團可以創作更精彩的作品,吸引觀眾持續欣賞,而成果大致持平,也缺少驚喜之處。今年在夜市演出的規劃,場面浩大,增加了不少演出人力,製造多樣噱頭,可以看出劇團的用心。對比過去在外台公演場多次邀請歌手跨界演唱提升話題性及宣傳效果的做法,【3】今年在夜市的演出卻顯得中規中矩,除了似乎豁出去了地展示金光戲聲光爆破的極盡效果外,原則上還是布袋戲界既有的元素之內,儘管中間跑出巨大黑猩猩出來胡鬧亂舞,大致上沒有太過出圈的行為。

該保留傳承抑或大膽創新?

看家作品連本戲沒有結局的慣例雖屬常態,但一年一度的演出畢竟間隔太久,與以往內台戲時期隔日便有演出的連續劇型態不同,劇團或應思考單元劇模式給予適度的段落結構,以使故事發展能有具體的結果為宜。

白馬風雲傳(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提供)

五洲桃興閣堅守外台場域擅長的表演模式,也曾強化音樂歌曲的跨域合作,總在固有套路上增添熱鬧的場面氛圍。然即使是套路屬性最接近的嘉義弘興閣,也在尋求藝術總監與編劇的支援整編下,突出人物的情感個性,打造出外台版和劇場版的看家戲作品,這種模式也值得參考。

五洲桃興閣去年在米倉劇場藝術節與草搞場合作的劇場跨界作品《混戰西遊》,是難得一見的演出挑戰。不過,陌生的雙演形式與初次接觸單口喜劇演員的即興搶戲風格,確實讓布袋戲演出的主體地位相對弱化,主演的口白也顯得制式生硬,產生兩邊不平衡的舞台效果,殊為可惜!【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若能走入劇場挑戰場地限制也是好的,謝幕時張團長提到十一月將於米倉劇場演出本劇的劇場版,也期待劇場版能有精彩的創新表現。


注解

1、關於張正隆的布袋戲學習之路,除了吸收來自家族的父親張新黨與舅舅廖明聰之外,更拜師廖昆章習藝,並傳承其師代表作《白馬風雲傳》,兼融洲派與閣派系統,乃將劇團定名為「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文章請參見〈傳統不設限十指搬弄新乾坤 掌中劇演師張正隆〉一文,載於《信傳媒》。

2、「1+3」是指正派主角(領袖人物)一人搭配固定班底三人為原則的組合;後面三人又往往分拆ㄧ、二,一以智慧計謀為主,二的雙人搭檔就負責行動。

3、五洲桃興閣曾分別與台語歌手黃妃(2022)、電音教主安苡葳(2023)合作演出,藉由外台公演場的聚眾效果吸引人潮,創造宣傳話題。在民國八十年代前後電視布袋戲風行時期,劇中人物出現往往搭配唱片公司推播的主題曲,也形成一股台語歌的流行風潮,更因此一度捧紅了演唱布袋戲歌曲的歌手。許多外台布袋戲目前仍保留這樣的表演手法,帶有某種懷舊的風情。

4、參見林慧真,〈將老戲翻玩成荒謬喜劇《混戰西遊》〉,表演藝術評論台,2023/11/24。

《白馬風雲傳》

演出|五洲桃興閣掌中劇團
時間|2024/10/19 19:00
地點|桃園市八德興仁花園夜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