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椎名林檎《本能》
12月
25
2013
本能(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075次瀏覽
劉宗鑫(社會人士)

如果沒有看到友人的觀後動態,沒有心理準備,可能心得會完全不一樣吧,在現在這時代很難不踩到一點雷,完全一無所知,以透明的狀態去看演出、電影、展覽了,或多或少都會帶點預設的顏色來參與。

看到舞台的當下就想到是東京事變「車屋先生」MV的場景,散落一地的道具玩具,那黑人變成了神獸,而且還穿著Bon Voyage的水手服。各種林檎迷熟悉的符碼迎面打過來,不同時期的裝扮造型、紙鶴、大聲公、破題的制約反應教學、源源不斷的歌曲,都是林檎的聲音,聽到後來就變成猜歌大賽了(聽前奏比誰速度快的那種)。聽到開演的《活下去》,而且是事變告別演唱會的現場版本,還是起了雞皮疙瘩…。滿滿的林檎歌曲,有些似乎和情節隱隱相呼應,有些似乎沒有,只是背景音樂,或是當作轉場過橋,好像沒有選到《平成風俗》、《教育》和《三文八卦》專輯的歌,而中間突然跑出超載樂隊的《不要告別》,應該是私心推薦吧,那種每個DJ都會有的私房歌曲。

我想還是會有林檎迷心生不滿,抱怨幹嘛亂玩林檎的歌,像歌廳秀般嘲諷那麼多當下議題,林檎知道一定會不開心之類的。當初聽到的節目宣傳和講座原本以為是更「正經」的方式,沒有料到如此瘋狂,但這樣的詮釋方式也沒有說不好,只是很多地方,很多哏會讓人想要知道更多後續發展,一直未果未完,心癢難耐,懸念未決啊。(是跟雙六的《蘋果之歌》一樣,硬生生只唱那幾句)

當代時下的議題,各年紀不同的焦慮和困惑,以及和自我的確認和認同,演員們反覆搬演,重複演練。終究還是處在這狗屁倒灶的生活吧,終究無法到另一個平行時空,僅有的只是這一期一會的人生,僥倖地活著。

吳柏甫還是很搶眼,最後的紅色禮服還以為最後要含淚高歌一曲(對我來說,那是事變的終極完成體啊)。本能是什麼?三者不同的「活著」意識與方式:「因為活著所以活著,因為想活著才活著,因為沒有死所以活著」,確實是要搞清楚的。

後來和看過別場演出的朋友,聊到好像還是沒有傳達出椎名林檎的精神。所謂的蘋果核蘋果芯,對我來說,那些不斷出現的「生」、「死」、「愛」、「慾」,「生老病死性」,對存在的質疑與偏執始終是林檎作品的母題,早期的作品是很大聲的吶喊,但現在這些命題卻用更深沉更尖銳的方式直指人心。可能還是不夠一刀斃命吧,還是少了林檎的那種此時此刻的全心全意,無怨無悔又懊悔不已的青春,她的「真心」。

哎,有時候會想如果生在日本,母語是日文,那就可以直接無隔閡地擷取林檎的一切,聽她獨特的語感和想法,以及其公眾形象。希望她日後不要變成紅白舞台站在她左右兩邊的和田秋子,松任谷由實,她出生那年出道的竹內瑪麗亞才是她的目標吧,跟偶像活在同一個時空一起變老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謝謝有這樣的劇碼,粉絲真的很幸福。

《本能》

演出|一直社
時間|2013/12/15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