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進駐的空間意識《躍!四季之歌》
6月
15
2012
躍!四季之歌(影響新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2次瀏覽
楊美英

接近尾聲的「2012台南藝術節」一系列各式表演節目,可說以「城市‧舞台」為歷年來各縣市藝術節企劃模式中最具新意者,標榜一座城市可以無處不是舞台,於是,包含公會堂、安平古堡、全美電影院、總爺糖廠社長宿舍、柳營劉家古厝、鹿陶洋江家古厝等處,邀集十個台南在地表演團隊,突破劇場框架,將表演藝術帶入不同的古蹟與文化空間,將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帶入團隊自選的文史空間,展現台南以文化立都的藝術新貌。然而,無論是其中部分節目屬於舊製重演,或是若干全新創作,當我們檢視任何表演團隊進駐非傳統劇場的空間意識,均開啟了豐富的討論可能。

以《躍!四季之歌》為例,乃是「影響‧新劇場」進駐市定古蹟武德殿的偶戲作品。全劇的演出基地,是在武德殿二樓主體空間內的原來禮堂講壇之前另外搭建了一座平台,於上面進行表演所需的舞台;戲一開場,由造型俏麗的大姊姊擔任說書人現身,以一連串詩化的問句引出了故事進展的依據:季節,與故事內容的主角:馬,溫柔而緩和的鼓起了觀眾席前排席地而坐的孩童們參與對話的興趣;特別是舞台主視覺結構從平躺地板被拉起站立時,好似立體繪本的放大,舞台兩側突然出現了有如樹林的幾何量體,引來席間一陣驚喜讚嘆聲,可惜,之後不見任何與表演的連結,同時戲劇節奏漸趨平板,令人感到可惜。

基本上,這是一則溫馨勵志的兒童戲劇演出,從舞台前緣放置的迷你版馬偶、黑白紅三色組成的馬偶家庭、圓滾滾毛茸茸小白兔、猥瑣醜怪的大灰狼、又大又長的響尾蛇等,在五位首次習藝操偶的年輕演員通力合作之下,各有神態,饒富趣味。

可是,整體來說,假如創作者堅持使用大量優美的台語入戲,那麼如何衡量並處理作品與觀眾的關係,值得思考。譬如說,一方面運用台語唸唱,增加深遠涵義和語言聲韻的美感層次,一方面調整表現手法讓售票對象的幼稚園小學生也能跨越語言的藩籬而直接領略作品所欲表達的重點精神與戲劇張力;或者,考慮其他配套措施,有助孩童們理解這一趟動人的生命追尋之旅。

再者,既然表演團隊選定了特殊的古蹟作為演出場地,卻見其舞台形式似乎存有重建一座鏡框式舞台的意圖,未見其與武德殿融合的特殊性,其他包括偶們的場面調度、音樂的情境創造等,都趨於封閉,空間意識不足。印象中,等待開演的時刻,筆者/觀眾隨意張望,抬頭看見鋼樑結構頂著的木造屋頂,有一處黃色光暈,營造出一方與空間同步呼吸的美──假如這是燈光設計者的巧思,那麼由衷期望有更多的發揮;因為,已經進入了武德殿觀賞表演,卻沒有機會體會武德殿的存在感,反而是被關入了無形的框架之中,實感遺憾。

由此,筆者深感,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新興「跨領域」、「特定場域表演」的風潮席捲之際,更應審慎思索:表演團隊是否意識到空間的殊異性,與之對話、互動,不以其限制為劇場條件之不足,而是在表演進駐空間的運用上獨具慧眼、另闢蹊徑,方能建構更為多元格局的劇場風貌、累積更為厚實的人文思維。

《躍!四季之歌》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2/06/08 19:30
地點|台南武德殿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躍!四季之歌》或許不像其他的兒童劇場,讓小孩子情緒始終處於高興亢奮的狀態,反而是以一種娓娓道來,處處充滿詩意的形式,溫柔地吸引孩子進入故事狀態裡。(吳信宏)
5月
15
2013
詩化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美感,問句抒情意味濃厚,成人聽來如同一篇輕盈的樂章,但是對於兒童而言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吸收、反應與回答。(鄭瑞媜)
5月
09
2013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