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空間的必要性《琵琶行》
12月
05
2017
琵琶行(台灣京崑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9次瀏覽
陳敬昕(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研究生)

對於臺灣京崑劇團當代戲曲劇場作品《琵琶行》的整體演出,在觀賞結束後首先從心中浮出的詞彙便是震撼。自開場的燈光亮起,第一聲琵琶樂音便將意識帶入劇中直至演出結束,演員所有的表演完全牢牢地吸住觀眾的眼球。白居易(丁揚士飾演)獨特的聲線為襯串聯著劇情勾出觀眾的情緒,琵琶女妍姝(郭勝芳飾演)與弟弟顏軒(林政翰飾演)的互動、安史之亂戰爭的打鬥場景……,劇本情節的緊湊安排,加上戲曲表演四功五法的精彩呈現,讓臺下的觀眾席不斷地傳出鼓掌和叫好的聲音。其中,武生顏軒的鬼步和正宮青衣妍姝獨吟時的絕美身段,搭配情緒滿溢時畫龍點睛的淚光,每一處都將觀眾心中的震撼層層推進。

然而,在一連串絕美身段以及唱腔排山倒海衝擊的背後,首先隱隱感受到的是層次的上區隔的不足。或許是演出時間的限制,在打鬥場景中出現的難民雖然出現時使人感覺同樣功底深厚,卻沒有太多的表演。而在此前提之下,其服裝的精緻程度卻和主角群們幾乎相同,也因其倏忽之間便結束的表演與其角色身著的服裝落差不免讓人感覺些許錯愕。另一方面,在劇本中存在了許多虛實之間,不同時空變異的角色對話。尤其是顏姝(幼年時期的琵琶女)、琵琶女、妍姝(年老後的琵琶女)三位角色的關係對應在舞臺之中的呈現或許需要更明確的符碼及隱喻揉合其中。畢竟,將之寄望於觀眾在演出前對的文字讀本的理解並不太現實。

再把焦點移至舞臺的空間設計,初見舞臺,對稱於中央座椅的白色高臺在以黑色為基調的空間之中顯得難以忽視。足見《琵琶行》的空間設計呈現強烈對稱性的企圖。三個物件的對稱呈現不論對於顏姝、琵琶女、妍姝等三位一體;一主二輔的角色在生命中的呼應;抑或是琵琶女與白居易中一顯一隱的兩個脈絡交疊。在這樣的舞臺的設計下都應有不錯的加成效果。然而,真正在高臺上發生的表演除了其中一段妍姝在前,將顏姝及白居易置於後方作為陪襯以及戰爭開始時,兩將及小兵站上高臺的狀態外,大部分時間,只有白居易一人單獨在高臺上吟詩。此時極為對稱的舞臺便成了讓人分心的設計!一方面在脈絡之中相互呼應的角色對應表演的期待落空,進而分散了本該被聚焦的吟詩片段,二來高台在作為陪襯時的角色在空間中卻過於強烈,影響了在表演中的主從關係。也因此,不免讓人思考高臺在其中的必要性?作為虛實交錯的劇本結構,角色關係的交錯或許需要思考更具彈性的處理方式。例如透過燈光及走位的安排,比起難以移動的高臺以及被固化的對稱效果,變動性更高的燈光設計或許能將其中的交錯的角色關係處理得更加明確,也更凸顯劇本中希望強調的:琵琶女與過去不同的自己;與白居易和弟弟顏軒的角色關係脈絡。

《琵琶行》演出的專業程度,可見臺灣京崑劇團在戲曲領域深厚的基底。每一位演員的呈現水準之高,身段、唱腔之專業,其震撼力足以讓人在欣賞時忽視其他一切,完全沉浸於其表演之中。細細抽絲剝繭之後,導演對於角色關係的討論,舞臺呈現的層次以及將劇本重要概念進行詮釋時,統整梳理和創新上或許還有許多值得更進一步思考的方向。即使如此,《琵琶行》劇本的精彩和臺灣京崑劇團演員們的專業,肯定會是一部讓我願意一再走進劇場觀賞的戲曲作品。

《琵琶行》

演出|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17/11/25 14:0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3102多空能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顏姝的崑曲一段,隨著圓場的疾行,雙手飛舞水袖,把一個被迫逼得家破人亡藝伎的絕望、茫然、欲哭無淚的精神狀態描繪的催人淚下。(楊敬明)
5月
16
2018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