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冊,掀起秩序之幕《棄老山傳奇》
5月
07
2025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95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對臺灣人來說,戰爭意味著什麼?是書上的印刷體文字?認同記憶的符號?心底揮之不去的陰霾?在《棄老山傳奇》裡,編劇蔡逸璇取材日本電影《楢山節考》的棄老概念,加以發展重構;一場戰爭、一位小國少主、一道「革新」政令,自歌仔戲傳統古冊戲基底,打撈出別樣家國人情圖景。

觀眾所見的仍是熟悉古冊歌仔戲世界,君臣父子、朝廷社稷秩序井然。然而戰爭瞬間掀開貌似工整的世界裡側:將軍陳開武(范心瑜飾)因寡母楊春風(林美雀飾)發生意外,缺席校場演練;敵軍兵臨城下,同期登科的尚書林繼文(李素碧飾)被迫代打先鋒。將軍面臨寡母照護情境,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天秤?強國無由犯邊、國難之前重臣推諉、文臣上戰場,荒謬事件一夕登場,顯露中年臣子的兩難,似乎隱隱向觀眾提出國與家的「道德難題」。無來由,無擔當,無專責,失常的國家實況像一題家國辯證。

假如抽離荒謬,戲的層次會減損大半。從理性標準來說,荒謬略帶歪斜的怪異特質,不會被講究倫理規範的古冊戲自然採納。編劇利用古冊戲工整調性,充作喜劇出手的預備情境。劇中角色多伴隨程度不一的偏執,並不是戲曲會出現的典型甘草人物。像是年少即位被迫長大,執著世代更新的黑齒國少主(簡嘉豪飾),不惜頒下棄老禁令,作為應戰對應。國王這項行動形成難以忽視的「異狀」──強制性移孝作忠──在高舉忠孝節義的古冊世界裡,國王擁有主裁的合理身份,此舉依然激進。道德概念在《棄老山傳奇》成了一把利刃,藉著情節設計、演員表演、角色關係、劇碼類型,剖開一道邊界:子女和人臣的分寸,氤氳成戲言與現實的匯流處。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如果說責任是古冊戲的核心,愛或許是《棄老山傳奇》埋藏在古冊戲形式下的暗號。編劇化用戰亂極端處境做情節框架,一紙棄老令翻轉原本安穩的世界,角色的內疚和犧牲轉為幽微情感訊號。棄老令讓陳開武及林繼文皆落入親恩、忠誠與職涯三位一體的困局。有趣的是,兩人承接棄老令之後糾結卻無意領旨;親情羈絆觸發二人反抗王命的意志,陳、林兩家同謀抗旨藏匿父母。後續朝廷面對敵國天民國使節出題作梗,朝中大臣無人可答;二老易容扮少,先後化身高人及仙姑,解黑齒國存亡難關。被少主視為無用者的二老,願以身涉險,設法助國起死回生。兩代臣僚群像,指出政府需要臣僚黎民支持,個人到國家的漫長聚合過渡,其間可能有諸多個人化影跡存在。比起支撐古冊戲運作的無條件忠誠,那是我個人比較能夠體會的情感。

情感動機使得《棄老山傳奇》有別於古冊戲傳統路徑。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編劇藉著行當狀態的順行反向發展、歌仔戲站頭開展場景,情節設計細細照料劇團演藝特質。戲背後關懷的還是現世。無論時代如何前進,歌仔戲生於民間,表演終應貼近生活。替我們說出那些難以言說的故事。

《棄老山傳奇》

演出|小金枝歌劇團
時間|2025/04/22 19:00
地點|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庭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