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冊,掀起秩序之幕《棄老山傳奇》
5月
07
2025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36次瀏覽

文 蔡佩伶(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對臺灣人來說,戰爭意味著什麼?是書上的印刷體文字?認同記憶的符號?心底揮之不去的陰霾?在《棄老山傳奇》裡,編劇蔡逸璇取材日本電影《楢山節考》的棄老概念,加以發展重構;一場戰爭、一位小國少主、一道「革新」政令,自歌仔戲傳統古冊戲基底,打撈出別樣家國人情圖景。

觀眾所見的仍是熟悉古冊歌仔戲世界,君臣父子、朝廷社稷秩序井然。然而戰爭瞬間掀開貌似工整的世界裡側:將軍陳開武(范心瑜飾)因寡母楊春風(林美雀飾)發生意外,缺席校場演練;敵軍兵臨城下,同期登科的尚書林繼文(李素碧飾)被迫代打先鋒。將軍面臨寡母照護情境,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天秤?強國無由犯邊、國難之前重臣推諉、文臣上戰場,荒謬事件一夕登場,顯露中年臣子的兩難,似乎隱隱向觀眾提出國與家的「道德難題」。無來由,無擔當,無專責,失常的國家實況像一題家國辯證。

假如抽離荒謬,戲的層次會減損大半。從理性標準來說,荒謬略帶歪斜的怪異特質,不會被講究倫理規範的古冊戲自然採納。編劇利用古冊戲工整調性,充作喜劇出手的預備情境。劇中角色多伴隨程度不一的偏執,並不是戲曲會出現的典型甘草人物。像是年少即位被迫長大,執著世代更新的黑齒國少主(簡嘉豪飾),不惜頒下棄老禁令,作為應戰對應。國王這項行動形成難以忽視的「異狀」──強制性移孝作忠──在高舉忠孝節義的古冊世界裡,國王擁有主裁的合理身份,此舉依然激進。道德概念在《棄老山傳奇》成了一把利刃,藉著情節設計、演員表演、角色關係、劇碼類型,剖開一道邊界:子女和人臣的分寸,氤氳成戲言與現實的匯流處。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如果說責任是古冊戲的核心,愛或許是《棄老山傳奇》埋藏在古冊戲形式下的暗號。編劇化用戰亂極端處境做情節框架,一紙棄老令翻轉原本安穩的世界,角色的內疚和犧牲轉為幽微情感訊號。棄老令讓陳開武及林繼文皆落入親恩、忠誠與職涯三位一體的困局。有趣的是,兩人承接棄老令之後糾結卻無意領旨;親情羈絆觸發二人反抗王命的意志,陳、林兩家同謀抗旨藏匿父母。後續朝廷面對敵國天民國使節出題作梗,朝中大臣無人可答;二老易容扮少,先後化身高人及仙姑,解黑齒國存亡難關。被少主視為無用者的二老,願以身涉險,設法助國起死回生。兩代臣僚群像,指出政府需要臣僚黎民支持,個人到國家的漫長聚合過渡,其間可能有諸多個人化影跡存在。比起支撐古冊戲運作的無條件忠誠,那是我個人比較能夠體會的情感。

情感動機使得《棄老山傳奇》有別於古冊戲傳統路徑。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編劇藉著行當狀態的順行反向發展、歌仔戲站頭開展場景,情節設計細細照料劇團演藝特質。戲背後關懷的還是現世。無論時代如何前進,歌仔戲生於民間,表演終應貼近生活。替我們說出那些難以言說的故事。

《棄老山傳奇》

演出|小金枝歌劇團
時間|2025/04/22 19:00
地點|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庭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