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歌仔戲的現代敘事嘗試——《棄老山傳奇》
5月
07
2025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9次瀏覽

文 許美惠(2025年度特約評論人)

酬神場域的新編戲挑戰

《棄老山傳奇》是小金枝歌劇團在2025年保生文化祭「家姓戲系列」中的演出。保生文化祭的家姓戲系列,本質上屬於酬神戲,由於戶外空間的特性,劇團在選擇劇目時多偏好傳統戲,不僅故事通俗易懂,也與歌仔戲的表演程式緊密結合,在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的場域裡,能相對有效地跟觀眾溝通。然而《棄老山傳奇》劇情涉及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外籍照護工等現代議題,讓人不免思索,這放在歌仔戲戶外公演適合嗎?畢竟現代的歌仔戲演出,如果涉及時下議題,通常會交由現代劇場的編導主導,以劇場演出的思維來鋪排,在劇情上更注重寫實與細膩,有時甚至會偏離歌仔戲的戲劇語彙而變得像話劇或音樂劇,無可避免地影響了戲劇與觀眾之間的交流程度,在開放空間當然更顯挑戰。

在現代議題中站穩的歌仔戲主體性

但《棄老山傳奇》有點出乎意料的表現得很「傳統」。但這並不是意味著守舊或缺乏新意的意思,反而是意外於它巧妙地保留了歌仔戲的原有敘事與表演模式。蔡逸璇的編劇,依然帶著很多有意思的社會關懷以及國族憂思,而導演則由歌仔戲演員出身的張閔鈞擔任,風格緊貼著歌仔戲的敘事模式呈現,例如在戲劇節奏上,頭台以戰爭熱鬧開場,尾台則著力將各大事件同台收束避免拖棚;依身分與情境為各角色設計出台及自報家門,讓觀眾充分理解人物背景與彼此關係;劇情上以演員對話或獨白表述枝節,把完整時間留給表演與抒情;設計四道考題以凸顯長者智慧,也屬歌仔戲常用橋段,但問答設計則細緻具巧思。音樂以傳統曲調為主軸;而即使因應題材有許多現代的符號及語彙,例如外傭瑪麗亞、乘坐輪椅的老太太、失智症的老先生等,也都能在輕鬆的氣氛中轉化成歌仔戲表演(瑪麗亞還用有外籍腔的華語來唱七字調!),讓議題融進了歌仔戲的表演中,穩固了歌仔戲的主體性,可以說是這齣戲讓人最為欣喜之處。

多支線的議題兩面性

不過當然,在戶外的表演環境中,在議題深度上自然會有所割捨,《棄老山傳奇》憑藉著劇本擘劃與演員表演,巧妙地拋出了高齡化社會中三明治世代長照困境與親情羈絆,然而劇中缺乏深刻衝擊的場面,使得張力相對較弱;此外戲劇試圖透過國王與林家父子對照,談到的父親教養模式衍生出的親子隔閡問題,或是試圖藉由林國慶和春風姨之間去談暮年之愛,以及試圖透過林家兄妹去談「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不應該受性別刻板印象侷限」等等,一方面都豐富了這齣戲的樣貌,但卻同時點到即止,有點可惜。而「厲害了我的國」用得相當巧妙,也充分反映出編劇對於時下家國處境的焦慮,只是綜觀下來,開場與結尾都用OS「東方一大陸,同居各諸國,舉頭共日月,相望而獨立」貫串,但與實際上談論的社會議題較無直接相關,反有點彼此削弱力道之憾。此外,陳開武的母親六十八歲,但陳開武年方二十三,兩人相差四十五歲,以古代女子且為獨生子而言,是否有點不合理?應可再斟酌修飾。

棄老山傳奇(小金枝歌劇團提供/攝影鄭宇劭)

長年的演員底蘊成為蛻變基石

《棄老山傳奇》能以傳統歌仔戲形式進行現代議題的表演,跟演員的表現也有很高程度的關聯。囿於演出條件,有許多情節鋪墊要靠演員以口白或獨白的方式來呈現。歌仔戲的道白,除了要帶出角色的狀態與情緒,還需以道地的台語與準確的氣口配合音樂節奏,才能引領觀眾進入劇情;有些情節跳躍處,也需靠演員「圓過去」,以避免被觀眾察覺。雖然這種表演模式能否讓觀眾完全對劇情買單是見仁見智,但具備這些能力,卻是身為一個歌仔戲演員是否能夠獨當一面的重要指標。團長林美雀演出風格自然熟練,雖然有部分唱念忘詞,但在演唱傳統曲調時韻味醇厚,即使某些新調為了正音修改旋律,她也能以作韻方式讓旋律流暢,深厚功力是演出的重要基石。張閔鈞演出老生林國慶,童顏鶴髮身形有力,顯得有點「不夠老」;不過唱念清晰、表演到位,表現相當穩健。以往擅演乾旦的簡嘉豪,此回扮演生角,竟然具備一種女小生的質感,俊美而不失英氣(非霸氣),將黑齒國國王的焦急、任性、憤怒、柔軟詮釋得頗為動人。飾演林繼文的李素碧,雖然講話有點含糊,不過節奏感極佳,喜感天成,讓人印象深刻;飾演陳開武的范心瑜儼然武戲擔當,身手俐落表現亮眼。小金枝歌劇團一眾演員的歌仔戲底蘊是成就這齣戲具備歌仔戲主體性的重要環節。

與時俱進仍將是歌仔戲不變的特質

歌仔戲作為面向大眾的通俗劇種,不停吸納時代元素是她的重要特質,也因此有胡撇仔戲的誕生。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棄老山傳奇》

演出|小金枝歌劇團
時間|2025/04/22 19:00
地點|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庭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