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家維
依然保有想像空間
一如國光過往的戲《三個人兒兩盞燈》、《夢紅樓.乾隆與和珅》,《優伶天子》這次同樣也是改編自一段歷史故事。劇中最經典的橋段「五馬分屍」在第一場就演完了,但它的餘韻反覆迴盪在之後的劇情,引人回想。這要歸功於整體氛圍營造,首先是節目冊,其書背裸露出纏繞書頁的紅繩子,好似被五花大綁的李存孝;開演前的影像播出一幕幕馬的畫面:空洞的眼神、不安的馬蹄,黑暗的色調彷彿是要掩蓋腥紅的證據;舞台上,運用紅色緞帶的張力回彈,來呈現李存孝倒於血泊的效果,既詩意又震撼人心。紅,是本劇的主要基調,是韁繩,是血絲,是絲綢,也是煙花。
舞台雖然少了傳統戲曲的一桌二椅,但絲毫不減「境隨心轉,景隨口出」的表現手法。簡約的舞台上,就是一塊「ㄣ」字型的大木片,它配合著旋轉舞台每次轉至的角度不同,結合演員的台詞與身段,便顯現出不同地點。短短三小時內,笑鬧交織的皇宮內苑、悲歌痛飲的烏江岸、熱鬧非凡的戲車、大夢初醒的床榻、密謀造反的魏州,和血流成河的凌霄台一併呈現於眼前。《優》一再讓我驚艷於傳統戲曲調動觀眾想像力的能力。
戲中戲、劇名與劇本的交互輝映
下半場的「七台戲大聯演」,每一齣戲中戲皆簡短而完整,且或多或少與正戲的情節相扣合,像是第三台〈五馬分屍〉便運用詼諧的手法敷衍十三太保欺負親生兒子的故事。其中一段大夥兒玩得起勁、入戲太深時,所有人連成「貴妃大串連」,他們一同模仿貴妃的醉態,一同「呀呀啐」的表演,實在太可愛了。
《優伶天子》劇名本身即取得極為巧妙,究竟主角是喜愛扮作優伶的天子,抑或是優伶(年光)與天子(存勗)同為主角?又,這整場戲是作為優伶的天子所搬演的大戲呢?或是李存勗死後的「幽靈」回來講述的故事?劇中的一切究竟是真是假,編劇巧妙地運用多層後設技巧來混淆視聽,卻也由韶華口中給出了一種解釋:「舞台之上,何必以真假論之?…只比一刻受用,轉瞬即逝。」我很認同這句話,作為演員就是享受在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演戲到後來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另外,螟蛉的典故也格外有意思,無子的蜾蠃會抓螟蛉之幼蟲撫育,就如當年無嗣的李克用收李存孝為義子,萬萬沒想到日後自己的親生兒子會因「名伶」的身分而家敗人亡。
總體而言,我認為《優伶天子》有承襲國光一貫的新創精神,為舊有的題材注入現代新思維,為劇中的角色深掘其心靈。各方面的設計都有符合劇本的中心理念,令人讚嘆之餘,也給予觀眾很強烈的帶入感;武打場面中規中矩,博得觀眾的滿堂喝采。劇情著眼的議題探討了「虛與實」、「父與子」等,留予觀眾自行思考的空間,我相信,《優》劇將會成為新一代國光里程碑上的閃亮標誌。
《優伶天子》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22/09/30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