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社會秩序的解讀《微塵共感》
5月
30
2019
微塵共感(林育全提供/攝影林育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05次瀏覽
范姜泰基(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歷史進程是循著「正、反、合」的原則前進,從《微塵共感》中,也可以讀出編舞者林怡芳對於社會秩序的詮釋,而所有社會秩序的總和,如同舞台上黑白交錯的軌跡,組成歷史的2D圖樣,從而更能感受到人類個體在歷史中的渺小。

社會雖然是由個體所組成,但只要三人以上即會形成群體。舞作開始,三位舞者相互穿梭、由慢至快,形構初始的社會秩序,當更多個體加入,「秩序」就成為一個難以控制與定義的名詞。此時有一人脫離群體沉浸在自己的迴旋韻律中,這是社會秩序的變異嗎?不多時,原本的群體中有人慢慢加入,形成新的社會秩序,須臾之後小群體竟然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秩序不斷被挑戰與破壞,恰如黑格爾「正、反、合」的辯證,變異的社會秩序,在與既有結構交融之後形成新的存在。

拜3C科技所賜,現今時代的推動引擎都從「手指」開始,當巨輪不斷前進,不時聽到中年人發出喟嘆,認為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更有甚者,對滿街的各類網紅嗤之以鼻,譏之為社會秩序的亂源,他們摧毀語言邏輯、顛覆美醜善惡的認知、誤導更年輕的一代。然而從《微》劇中,揭示這種無形軌跡的進展,無論個體喜歡與否,「現在」都絕無可能再反潮流重現。

若從「微塵」的角度來看,太白粉在舞作中的角色也別有寓意。林怡芳從九二一大地震、法國查理周刊遭受恐怖攻擊事件中,沉澱思索創造此一作品。大量從天而降的白色粉末,酷似地震中倒塌的塵土,也有如恐攻爆炸的硝煙,粉塵與地板相互撞擊後逆向騰升,隨即擴大範圍徐徐落下,在光影的穿透下,這個社會變項的型態轉換異常明顯。

除此以外,還有白色液狀與膏體由高處落下,此二者的影響範圍雖與粉塵相比較小,但程度卻更立即明顯,尤其濃稠物帶著重量下墜,迅速與舞台地板合而為一,形成整體社會結構的一部。此時的環境包含多種不同型態的變項,更加上兩個白色柱狀體在無預警下傾頹,無論對個體或群體如何生存互動都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群體的共感,絲毫無法預知在充滿微塵的環境將如何因應,只有混沌的蝴蝶效應能夠解釋,地板上各種步履的交錯直線與弧線,只是歷史的後見之明。

文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上男舞者裸身相擁,緩慢交纏的肢體、富含情感的交流,更有生命的相互扶持。即使白色液體似社會狂潮般的批評兜頭而下,都沒有片刻影響兩人不畏外在困局的堅定守護,在五二四同性婚姻專法生效的第一天,畫面傳遞的信念尤其讓人動容。

《微塵共感》

演出|林怡芳(創作者)
時間|2019/05/2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微塵共感》透過舞蹈與裝置藝術的跨媒介結合探求「群」,並巧妙地利用白色粉末的各種特性,與舞蹈融合,豐富群我關係的層次。(朱珊珊)
6月
26
2019
觀《微塵共感》的舞蹈呈現,似乎以自然界的「蝴蝶效應」為鑑,藉由人體的行動,啟動空氣、溫度、濕度的質變,從看似無形的時空,展現微量子碰撞後難以估計的能量與影響力,而白柱體的變態,即是這項質變的證體。(石志如)
6月
10
2019
整體而言,作品中生命力及社會感的確成功被塑造及突顯,提及關係,其內外的需求需要拿捏及平衡,這點也讓人有所共鳴:如何在關係中滿足需求,或是如何不去滿足、討好需求,這類的疑問,確實拋出反思,可見微知著,舞作提供了觀賞者一段以顯微鏡去找出細膩看待「關係」的焦距。(賴得睿)
6月
05
2019
作品利用舞者與動作編排結構的中性與淡漠,抹去悲劇敘事對秩序的追求,形成更接近質問的存在:事實如此,我們應如何理解?為何滿意?或從何不滿?將種種現象容納進舞台之餘,創作者始終保持在批判起點以後的地方,保持安靜,將其前空間留予觀眾。(張敦智)
5月
31
2019
人生如戲,信者得救。人可以被符號迷惑,但一個簡單的動作又可以令一切淪陷,強制排卵確實是宗教般瘋狂的行為。
9月
17
2024
他針對當代身體雕塑與城市風景的疊合與擴張,嘗試在物像與想像的透視中,以凝視手法來延展其作品有限性的通透之作。
9月
17
2024
主辦方與四位創作者的相互合作與調度,為平台找到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策展方法。這不但使創作者本身能進行創作經驗的積累,更替主辦方蘊生了頗具辨識度的平台樣貌,承接過往不同單位的策展養分,進而開拓一條全新的大門與方向,將整場製作形塑出一種小型舞蹈節的流程與規模,使得四首作品能夠各自獨立之餘,也得以串聯成為一檔完整的製作演出。
9月
13
2024
回到作品本身,蘇品文身體所呈現的,正是此種複雜性,引出一個又一個問題,或許互有矛盾,互有岔出,卻又能走出另一條路。最重要的是——撇開層層論述不提——蘇品文的演出總讓人感受到某種細膩關照,關照所處環境,關照自身,也關照與之互動的周圍觀眾。
9月
11
2024
霎那間,觀者和舞者的界線被戳破,整個庭園在觀眾的或站或坐、舞者的漫步和靜止中形成一幅畫,我們又再次被融入作品之中,共同成為鬧市轉角的一幕風景。
9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