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歷史進程是循著「正、反、合」的原則前進,從《微塵共感》中,也可以讀出編舞者林怡芳對於社會秩序的詮釋,而所有社會秩序的總和,如同舞台上黑白交錯的軌跡,組成歷史的2D圖樣,從而更能感受到人類個體在歷史中的渺小。
社會雖然是由個體所組成,但只要三人以上即會形成群體。舞作開始,三位舞者相互穿梭、由慢至快,形構初始的社會秩序,當更多個體加入,「秩序」就成為一個難以控制與定義的名詞。此時有一人脫離群體沉浸在自己的迴旋韻律中,這是社會秩序的變異嗎?不多時,原本的群體中有人慢慢加入,形成新的社會秩序,須臾之後小群體竟然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秩序不斷被挑戰與破壞,恰如黑格爾「正、反、合」的辯證,變異的社會秩序,在與既有結構交融之後形成新的存在。
拜3C科技所賜,現今時代的推動引擎都從「手指」開始,當巨輪不斷前進,不時聽到中年人發出喟嘆,認為自己已經跟不上時代。更有甚者,對滿街的各類網紅嗤之以鼻,譏之為社會秩序的亂源,他們摧毀語言邏輯、顛覆美醜善惡的認知、誤導更年輕的一代。然而從《微》劇中,揭示這種無形軌跡的進展,無論個體喜歡與否,「現在」都絕無可能再反潮流重現。
若從「微塵」的角度來看,太白粉在舞作中的角色也別有寓意。林怡芳從九二一大地震、法國查理周刊遭受恐怖攻擊事件中,沉澱思索創造此一作品。大量從天而降的白色粉末,酷似地震中倒塌的塵土,也有如恐攻爆炸的硝煙,粉塵與地板相互撞擊後逆向騰升,隨即擴大範圍徐徐落下,在光影的穿透下,這個社會變項的型態轉換異常明顯。
除此以外,還有白色液狀與膏體由高處落下,此二者的影響範圍雖與粉塵相比較小,但程度卻更立即明顯,尤其濃稠物帶著重量下墜,迅速與舞台地板合而為一,形成整體社會結構的一部。此時的環境包含多種不同型態的變項,更加上兩個白色柱狀體在無預警下傾頹,無論對個體或群體如何生存互動都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群體的共感,絲毫無法預知在充滿微塵的環境將如何因應,只有混沌的蝴蝶效應能夠解釋,地板上各種步履的交錯直線與弧線,只是歷史的後見之明。
文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台上男舞者裸身相擁,緩慢交纏的肢體、富含情感的交流,更有生命的相互扶持。即使白色液體似社會狂潮般的批評兜頭而下,都沒有片刻影響兩人不畏外在困局的堅定守護,在五二四同性婚姻專法生效的第一天,畫面傳遞的信念尤其讓人動容。
《微塵共感》
演出|林怡芳(創作者)
時間|2019/05/24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