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與表演的見思《女寇—息紅淚》
6月
21
2017
女寇—息紅淚(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37次瀏覽
陳守業(廣告企劃行政助理)

大幕開啟時燈光及投影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採用了背投的方式處理投影,給了燈光大幅的發揮空間,整齣戲看下來回復了傳統戲舊有的明亮感,演員身段動作都清晰可見,有別於過往在該場地演出的戲碼,為了遷就投影,導致燈光明顯偏暗,且靠追蹤燈打整齣戲,視覺情緒頗受干擾。武權令(柯進龍飾)一開場的趟馬緊接著與息紅淚(鄭雅升飾)的對手戲令人驚豔,除了科班出身的身段扎實之外,能唱能演且咬字清晰。面對老戲骨的鄭雅升,對手戲演起來,能量也能互相抗衡,沉穩的演出看得出在私下是付出相對努力。

整個故事圍繞著息紅淚、安心郎、穆雲闕三人的互動演繹(標準三小戲),將息紅淚從正義寨主美少女一路蛻變成堅強「類未婚媽媽」的成長過程。全劇約一百八十分鐘(門口電視標示一百七十分)維持了陳勝在一貫的快節奏,四段的群舞段落與三段武戲,可稱得上是跳滿加打滿,把劇中人對話劇情融入中場休息的廣播中,環環相扣讓整齣戲沒有冷場。大量的群戲填滿了空白同時,卻也相對的壓縮了其劇情可使用的時間,也可惜了許多重要關鍵劇情,只能用簡單對話台詞帶過,沒能「演」出來,導致人物心情與性格的轉折過於生硬。

安心郎與息紅淚的洞房夜,用了將近五分多鐘的蒙太奇手法,交代了那一夜發生的事情。到了安心郎向穆雲闕坦承與息紅淚只是互相幫忙度過難關的假夫妻,才能得知原來洞房那夜,兩人合謀於隔日上演假結婚的戲碼。但,在畫面上的處理以及OS的歌詞中,呈現的都是雙雙酒醉睡著,男女知是順應而生。這裡,錯失了讓觀眾順著劇情入戲的機會點。

人物對話台詞與畫面處理讓筆者產生邏輯不通的矛盾點,也同樣發生在接下來的幾個段落上,「穆雲闕拜嚴帥為亞父」心機上的轉動與智慧應用快快帶過;「息紅淚帶穆雲闕走密道搶先回京」突然出現的密道(宛如外台戲演不夠,神仙來相逗)的尷尬上,路程及時間順序有矛盾,只好出現可日行千里的密道;「穆雲闕走密道被跟蹤」畫面處理上,四名士兵與穆雲闕的趟馬互動呈現,有皇帝自帶兵馬同行的錯覺,到滅了山寨後武權令對皇帝說出事情始末才得知被跟蹤。就在此時,安心郎與息紅淚早早藏於草叢之中,雙人醒來的一段呈現,及接下來的瘋戲,在在讓筆者認為只看到官兵是隨穆雲闕進入寨中的。穆雲闕的自白與息、安二人對穆的誤解以及甦醒的先後順序,著實令筆者感到困惑。

所幸,到了劇末三人重新聚首,一切過程再次用「說的」向觀眾交代清楚,只是誤會一場。外台戲礙於演出時間長度及觀眾席舒適度的考量,戲劇進行「說」的比「演」的多,實屬無可厚非。但進了劇場演出,在場面戲維持熱鬧度與留時間把劇情「演」出來及給人物情緒能鋪陳的兩廂輕重,似乎應該可以思考取捨。如果是以大稻埕的演出形式規模或者是外台公演的型式來看,本劇絕對是好戲一齣,然而進了劇場,且為二年後重啟製作,更應該在劇情邏輯鋪陳上,做更精確的安排與構築,比如能讓山寨密道可以藉由開場息紅淚與武權令的對手戲中,添加對話情節,讓息是透過密道快速擷取供品並撤退,就和稍微合理後半場皇帝快速回宮的時簡單一手OS輕輕帶過密道的尷尬點。

另外一提的是觀眾席字幕,雖然劇團長謝幕時表示經過六個月排練才能成就劇團的劇院級演出首部曲。倘若真有六個月期間做排練與校對,在字幕上應該要有其相當對應的精準度才是。木「梳」誤植「疏」以及單位詞演員台詞用物品類的「支」而曲調名稱及唱詞內容用動物類的「隻」、二次血淋淋分別用「血嘶嘶」「血獅獅」缺乏用詞統一性、不「孝」女兒(不孝順)用不「肖」(不肖之徒)、【新編-心跳難寧】演員唱「太醫束手」,字幕為「太醫搶救」、劇中嚴道君要求皇帝交出「全國」歲收,字幕卻是「蘇杭二州」歲收,且有時而「歲收」時而「稅收」、【新編-憶先惶】唱的是回憶先「皇」,歌名卻是心「惶惶」?

細數全劇近四十首唱段,新編唱段占比超過百分之九十,也是很不習慣的地方。回顧歷年諸如類新劇《青春美夢》、《莿桐花開》、《彼時我在等妳》或佛教劇《不負如來不負卿》甚至是《馴夫記》、《南方夜談》之類的偏搞怪戲,都能有相當程度的歌仔調來呈現。本劇雖是新編劇,但也偏向是古裝劇或胡撇仔,是文本唱詞原本就寫的難找歌仔調改編譜或是刻意以新編曲為之?當歌仔戲沒有了歌仔調時候,也只能惋惜的當作古裝歌劇來看待了。

本劇應算是繼《何仙姑》唯二由明華園體系所推出的旦本戲,本劇也曾入選「104年臺北市歌仔戲製作及發表專案」並製作演出,筆者無緣一睹首演風采,而在日字團入選高雄扶植團隊後重製,讓向隅者有機會觀賞。也慶幸未看過首演,筆者反而能更專心看這次的演出。

明華園體系裡日字團算是頗具特色的子團(旦角丑角雙頭牌),有別於以小生掛當家傳統劇團。本劇以旦角本之姿二次次入選公家單位補助,可算是有了相當的突破。但在生旦丑三小行當的比重上,仍然一如《武松》的各三分之一的等重處理。期待未來可以推出更為量身訂做的純粹旦角和丑角的特色戲碼,豐富歌仔戲的劇本種類。

《女寇—息紅淚》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17/6/17 19:30
地點|高雄大東藝術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