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幽魂鎖梧桐,含冤悲鳴飄渺中《鴛鴦淚》
11月
09
2018
鴛鴦淚(景勝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8次瀏覽
楊秋玲(家醫診治行政櫃檯掛號與衛教人員)

同樣是夫婿上京赴考的戲曲橋段文本,乍看之下,可能會以為又是另一版的狀元張協、王魁負桂英、陳世美與秦香蓮……等負心漢故事。事實上,《鴛鴦淚》為這類的赴考高中後貪為榮華富貴而成為東床快婿拋棄糟糠之妻者,做了一個相反行徑的故事演繹。

序場如此展開——女主角沈梅娘遭皇親國戚蒙面追殺。蒙面者問苦主沈梅娘是否願意放下對郡主鄭玉嬌的仇恨執著?梅娘自是不願,也如此而遭來殺身之禍,一縷芳魂消杳在梧桐樹下。自此,為故事給觀眾起了個懸念。這皇親國戚肯定與高中後的駙馬爺所派的殺手相關……而事實上是,沈梅娘之夫招陽池在進京途中,巧遇鄭英王爺平南大將軍與昇平郡主兄妹二人出外射騎遇突襲險境,陽池武藝相救,一路護送王爺郡主兄妹回京畿。王爺迎回府中做客謝恩 ,郡主對陽池諳生情愫;貼身婢女春桃慫恿郡主計設陽池成為入幕之賓,陽池不得不娶郡主,心中百般不願地成為負梅娘之漢者。郡主知陽池已婚配且有一子,自言願為小妾,陽池便修書一封告知梅娘經過。

梅娘接獲家書,與院公攜子坤寶上王爺府內尋夫陽池。郡主原本欲親自迎接梅娘,被婢女春桃阻擋,云有失郡主身份,且郡君身份豈能與人共配一夫,甚而為妾……昇平郡主因春桃讒言,心起惡毒,逼梅娘寫自願休書,否則陽池玷汙郡主名節情事性命不保,更命春桃溺死坤寶。院公發現坤寶被害而亡,與春桃搏鬥之時,郡馬回府,見院公殘喘,始知坤寶已被郡主所害。院公逃出王府,梅娘悲戚離開王府路中遇院公一息殘存,告知坤寶溺斃,天大冤情,正逢王爺經過,梅娘便攔轎喊冤控告郡主惡行。

故事行進至此,我們可知陽池負心並非自主決定,而是因酒宴設計。比起多數別妻赴考後高中的負心漢,陽池的被郡主鄭玉嬌覬覦,有著更多一點的故事懸念。郡主原來顧及皇親女性身份而不願設計陽池,然婢女春桃一番的洗腦之後,理性終於退到後處,讓魔性向前。平南大將軍知陽池酒後污毀郡主與皇親國戚名聲,欲治罪陽池,但郡主求情,願委身相嫁。陽池見郡主不計名份,倒也真誠相待。

千百年來,東方傳統女性對於愛情與婚嫁,總是居於被動,並相信著愛情的美好。認為只要自己能夠為愛情犧牲,便值得一切。然而,事實終不會因婦女一昧的犧牲美德,而有所善終。故事中的郡主本也是具傳統女性思想:願與梅娘共事一夫。然而卻因婢女一番獻計慫恿,柔軟的心剎那之間全化作惡魔行事。並對陽池承認,一切加害皆其所為……

郡主的單純與可恨,皆在於此。以為對陽池全數招出,便能獨得一人所愛,殊不知在其起心動念要讓梅娘知難而退的同時,真實的愛情便已不復存在。郡主的單純與真實在魔念升起的那一刻便已煙消雲散……愛情究竟是使人成長亦或是使人墮落?全在起心動念之間。

鄭王爺聽梅娘喊冤,控告者正是自家皇妹,便將梅娘再帶回王府。為了保皇妹還是殺梅娘,王爺陷入人心的掙扎兩難局面,終究敵不過人心的自私護短,不得已只得對梅娘趕盡殺絕,而陽池為自保,只得裝瘋瞞天過海。

看似陽池、郡主、王爺都有其人格缺陷,以致做出不得不的選擇,然而若在起心動念之際,角色們有能力後退幾步,猶如靈魂出竅,對自身有所觀照,或許梅娘的命運就不會一縷幽魂鎖梧桐了,但,也正是故事人物無法有全然的觀照,才能在舞台有著勾人省思的空間存在。

景勝戲劇團不只為了延續客家戲本土文化,亦希望為客家戲曲開創新局,力求創新與突破。此番演出皆為年輕新秀擔綱主演角色——平南大將軍舞台演出穩重果具王爺英姿形象、郡主玉嬌潑辣詮釋使壞,彷彿惡魔上身的殺紅了眼,令人膽顫與唏噓;梅娘眉宇間盡露溫柔婉約、坤寶有童真。此次《鴛鴦淚》演出,演員演出呈現較之以往細膩許多,角色的分配也都符合演員本身氣質。音樂編排上,許多的曲調也運用搖板變化,來表現角色情緒上的張力與無奈,因此確實產生了催化觀眾與演員之間心理距離靠近的作用。景勝劇團努力讓客家大戲在年輕一代中重心紮根,而年輕演員是否能夠讓景勝客家戲曲,走出嶄新的一片天空?值得期待。

話說包拯路經梧桐樹,感陰風陣陣,知事有蹊蹺。便下轎請出梅娘冤魂,接受控冤。包拯辦案過程中雖遭太后以平南大將軍安社稷有功百般阻撓。最後戲終,陽池一家冤案終於沉冤昭雪。

景勝的公安戲是不錯的,不過此次《鴛鴦淚》編排的包公審案,似乎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或許為了交代「原本良善的權貴如何成為面目猙獰」的魔鬼細節,而壓縮了包拯這號重要人物在戲中的份量。如若能再增加辦案時張力,更能大快人心。畢竟,觀眾整晚所等待的重點之一,也就是這一刻惡人正法的快感與舒暢。

我們所遇到的人,都是一面面的鏡子,投射出我們身上那些,自己不曾了解的碎片,學著去面對那些碎片,就是我們的考驗。《鴛鴦淚》之中,可窺見人性本善良的一面,但正如榮格說,人們為了逃避面對自己的靈魂,可以做出各種荒誕不經的事情來,依著自身所衷而選擇的,往往也因自私與貪婪而往惡的他方而去,最後終為不歸路。愛,其實和對方是誰並沒有關係,都是我們的小我,期望從別人身上,尋找支離破碎的自己;愛,是在一次一次劇烈的情感碰撞下,逐漸了解自己本來樣貌的過程。如果不是如此激烈,我們又如何能夠一層一層,脫下自己頑固的小我面具,在血肉模糊之中學會成長呢?

這就是真正的修行本身。經歷愛情,讓我們學習如何去愛人,而愛情就像所有的藝術一樣,能夠是藥,能夠治癒每一個不完整的靈魂、治癒累生累世所隱隱作痛的創傷;卻也可能是毒,端看如何選擇、飲用。《鴛鴦淚》給觀眾最大的醒思莫過於郡主鄭玉嬌一開始便選擇讓瓊漿成為了毒,而自行飲鴆止渴。

《鴛鴦淚》

演出|景勝戲劇團
時間|2018/11/02  19:30
地點|中壢藝術館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