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一世紀的幸福差《銀河鐵道之夜》
3月
31
2017
銀河鐵道之夜(劉人豪 攝,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08次瀏覽
詹雅晴(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大正十三年(1924),宮澤賢治(1896-1933)開始書寫《銀河鐵道之夜》,是大正民主倒數第二年。在大正民主的第三期,主流思想自民本主義中加入社會主義[1],也與作家筆下凝結出的疑問「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有了對照的思索。宮澤賢治筆下的幸福,不是獨身的幸福,而是當劇中主角喬凡尼(簡韋樵飾)希望與身邊的摯友卡帕內拉(李鈺婷飾)能在「無論天涯海角,我們都要一起往前行」的願望下攜手往前,呈現出共享的幸福思維。在大正民主的這個階段,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在社會主義精神的思潮下,融入個人哲思。基於公眾利益的社會主義,結合日本集體主義精神,希望眾人幸福的微小期盼,對喬凡尼來說,幸福唯有在乎的人都幸福才成立。

而這將近一百年距離的幸福差,和當下的幸福作對照又是什麼樣的光景?將座標位移到台灣,這個位移橫跨時距。二O年代對於幸福的標準與二十一世紀對於幸福的定義,恐怕大相逕庭。我們當然可以說幸福是個人品味與個人價值的判準,但追求幸福,是人類生命中永不退潮的命題。

能祖將夫群讀音樂劇《銀河鐵道之夜》,從2007年開始於櫻美林大學Prunus Hall劇場策畫。製作團隊徵集學生與社區民眾,透過短暫而密集的排練,在每年夏天進行演出,九年間不曾中斷。本次來台演出的契機是因為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與櫻美林大學之間的交流訪問。以國民作家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的文學改編劇場,釋放出生與死的界線跨越後撫慰人心的能量。當觀看文學改編劇場時,『就如梅茲(Christian Metz)所言:小說讀者不可能都在改編電影中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原著,「因為他眼前真實的電影,呈現的是別人的幻想。」』 [2]一如這齣音樂劇的名稱:能祖將夫群讀音樂劇《銀河鐵道之夜》,觀者所經驗的是能祖將夫的作品。

喬凡尼在全劇中最多的時刻是繞著環形舞台奔跑。奔跑的圈數與時間像永無止境的迴圈,一次比一次更強烈。交織著匆忙與尋找、掙扎與呼喚。喬凡尼的幸福指數是多少呢?全劇聚焦於死亡與幸福:演出中卡帕內拉對自我因助人而喪生的事實,不斷自問:「媽媽會原諒我嗎?」個人在社會中從來就不是以獨立的自我而存在,在關係紐帶中,對在乎的他人會有所牽掛。伴隨著死亡與幸福的討論,導演將這個問句多次重覆,以辯證幫助他人而犧牲自我也是另一種幸福;身為劇中唯一的日本演員(井上大輔),在捕鳥人段落裡飾演一隻被捕的白鷺鷥,投入水中後開始舞蹈,演繹白鷺鷥在生命死亡前的最後一支舞。配合音樂設計(姜建興、蔡丁曉庭)的安排下,融合台灣傳統樂風與古典樂,在水濺四方的舞台效果下,水的波紋、飛散於觀眾席的水珠、強大的生命之舞。在環形舞台上以人體化身為白鷺鷥的姿態,用舞蹈為生命詠歌。此段落非常突出與強烈,這是能祖將夫加入在原著中所沒有的安排,由井上大輔的舞者身段,精彩詮釋白鷺鷥犧牲為捕鳥人的獵物時,即使面對死亡也要盡情舞出生命的美好與絢爛;當銀河列車行經天蠍座時,因船難發生而讓其他小孩先搭上救生艇的妹妹(許婷綺飾)闡述一個蠍子與狐狸的故事。蠍子若終會死,如遇船難亦終會死,蠍子希望將自己獻身給狐狸吃,而女孩選擇讓其他小孩先搭上救生艇,這是一個相互輝映的精神。圍繞在這三個情節中的生命情調,呈現出奉獻與犧牲便是幸福的哲學。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銀河鐵道之夜》裡的幸福?而當下的我們與時隔百年的幸福差究竟有多少距離?在星光點點的銀河劇場中,能祖將夫留給觀眾另一種幸福的詮釋方式。

註釋

1、陳翠蓮,〈大正民主與臺灣留日學生〉,《師大臺灣史學報》,第6期,P56-61

2、轉引:簡素琤,〈文字與影像的跨越--從朱天文「安安的假期」童年憶往式的鄉愁到侯孝賢「冬天的假期」土地凝視的超越體悟〉,《電影欣賞》,卷期:18:3,P94-100

《銀河鐵道之夜》

演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7/03/25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與舞蹈表現更帶動了跨國意義,「巡星之歌」中帶有台灣原住民與日本農民特色的音樂節奏之外,日本演員井上大辅所飾演之白鷺鷥,在銀河的死亡之舞可具體連結,此段落音樂混雜,京劇鑼鼓點、台語歌曲白鷺鷥以及古典音樂等等交錯。(陳元棠)
4月
07
2017
巧妙地削弱了這齣混著民眾、學生和專業藝術家共同演出的磨合挑戰,反倒藉由平均分擔的演出特性順道保藏住獨特的個體性,以此帶出整體的豐富和諧感,使人聯想到「複調音樂」的手法。(林佳靜)
4月
06
2017
演員們活生生的肉身群讀,聲音的消彌與重生,成為在重覆死亡暗影的過程中追求差異,將死亡驅力轉化為生之讚歌的社群實踐。(王威智)
3月
31
2017
眾多難以言說的時代的感傷情緒在舞台上層層疊疊終至發酵,以不同於閱讀紙本漫畫的臨場感感動了在場的觀眾,這是三缺一劇團所製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最迷人、最動人之處。
10月
16
2024
整齣戲儼然將自己定位成一個重現歷史真相的紀錄者,力求詳實地將「八仙塵爆」由始自終地紀錄下來,以對抗群眾淡忘事件的命題。然而,《那場被遺忘的派對》並沒有在這個命題下具備反思能力……
10月
11
2024
然而藉由權力跳轉的操作方式將笑點隱藏在文本結構裡,提供感官娛樂之外的意趣,演員也因著事件的推進能在轉折處強化角色立體感,讓角色生動鮮活,彎彎繞繞之間驚喜不斷
10月
10
2024
《喜妹夢遊仙境:兒童的焦慮劇場》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互動式的演出,成功將孩子們內心的焦慮與渴望具象化,讓他們在觀賞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力量與啟發。這不僅是一場奇幻的冒險旅程,更是一段探索自我、面對困難與追尋成長的旅程。
10月
08
2024
在這次演出中,放大的劇場空間,使得導演與舞台設計必須改變觀眾的位置與視角,讓他們從視野有限的共乘者,變成了全知的鳥瞰者,不能參與,只能旁觀。
10月
07
2024
編導並未安排更流暢且有意義的換場,彷彿唱完一首歌,然後再下另一首的前奏,這齣戲就可以準備開始進入下一段,於是《織男・彼赫巫》大概就是十一首MV的歌單播放,不需要準確連結,也無法有效縫合、或是構成「一個」完整的敘事。
10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