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晶球與時空體的舞台上《銀河鐵道之夜》
4月
06
2017
銀河鐵道之夜(劉人豪 攝,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4次瀏覽
林佳靜(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當宮澤賢治以筆下第三人稱有限全知觀點,不時遁入主角喬凡尼的內心窺視他歷經《銀河鐵道之夜》的旅程時,能祖將夫在劇場採用了現場伴奏「群體讀劇演出與合唱之音樂劇」的演出形式,運用多位演員漸次增強、錯落交替的複誦疊唱,以及各自迥異的肢體表現展示多元詮釋的表演敘事,共同來演藝出宮澤文本中客觀視角微觀(圍觀)那帶童趣味的敘事風格及富韻律感的文字聲響。一如環形舞台 (Theater-In-the-Round) 的設計與觀眾的關係,或許不僅是宇宙星球模型的仿造臆測,還增添了宮澤式的故事語言就如同「水晶球」般盈滿絢爛的童話色彩,不得而入卻時而被舞台中央傳來的「鏗鏘有力」所觸及。這個「鏗鏘有力」,來自於那好似水晶球體的舞台上,有個「旋轉音樂盒」不斷跳動著燈光炫麗的情境畫面,而透明的薄幕下正持續從山谷中的雲海間傳來飄散的聲音,然後閱聽眾憑藉著抓拾這些聲音的碎語及交織更替的畫面語言,拼湊出腦海中璀璨的想像時空。

照理說,原來的環形舞台可能嶄露出多處破綻的縫隙,但由於每位演員幾乎都身負「多重扮演」與「複誦群讀」的任務,因而使其瞬間變成爆破的窗口噴發多彩相異的視野風景。這樣的安排巧妙地削弱了這齣混著民眾、學生和專業藝術家共同演出的磨合挑戰,反倒藉由平均分擔的演出特性順道保藏住獨特的個體性,以此帶出整體的豐富和諧感,使人聯想到「複調音樂」的手法,便是容納眾多平行獨立的聲部同時存在,雖然橫向關係裡各聲部的節奏、力道、強度與起伏跌宕的起訖都不盡相仿,但在縱向關係中卻因彼此搭配而成為美好的和聲關係。這或許也是能祖將夫在編排演出時採用了巴赫金在小說詩學中提出「複調小說」(Polyphonic Novel) 的概念,因此對話不單指發生在角色身上而已,而是在整部作品「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1】」

因此,是眾多演員的台詞與敘述層層疊疊加持了整齣劇的敘事傳遞,尤其聲音的渲染乃是整部作品的記憶點,而燈光的色彩也跳躍地帶動著敘事明快的節奏來幫助畫面的營造,現場伴奏的音樂更是隨劇情連動跟上腳步。《銀河》裡一件一件微小的劇情事件,喬凡尼與卡帕內拉,卡帕內拉與札內利、捕鳥人與白鷺鷥,青年與小孩,就這樣全都濃縮拼接在水晶球體的環形舞台裡,被蜘蛛網般地包覆成蛹了。而這水晶球裡還有雙水晶球體的一雙眼睛,那就是喬凡尼。能祖將夫沒忘記宮澤多次竄進喬凡尼的內心風景,正是串起這樁故事的核心人物。最難得的是,日本與台灣異國合作的《銀河鐵道之夜》將又會是何種滋味呢?捕鳥人(沈輝雄飾)自成一脈的台語韻味,白鷺鷥(井上大輔飾)的舞蹈姿態與群讀風景,連帶不同口音的演員聲嗓,加上宮澤詩作與台語歌曲朗誦唱樂不時穿梭在劇作中,自然流淌出異國風味。當這些眾多不同的演員身上扛肩的時空歲月也摻入劇中,此劇最後儼然成為多重語境、平行空間及飽和情感的「時空體」,不斷向觀眾揭示著表演的開放度與可能性。在《銀河》劇場中,宮澤那富有童話想像與活潑韻味的文字似乎活躍了起來,變得依稀可見。

註釋:

1、巴赫金,白春仁、顧亞玲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 ,頁4。

《銀河鐵道之夜》

演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7/03/26 14:30
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音樂與舞蹈表現更帶動了跨國意義,「巡星之歌」中帶有台灣原住民與日本農民特色的音樂節奏之外,日本演員井上大辅所飾演之白鷺鷥,在銀河的死亡之舞可具體連結,此段落音樂混雜,京劇鑼鼓點、台語歌曲白鷺鷥以及古典音樂等等交錯。(陳元棠)
4月
07
2017
井上大輔在環形舞台上以人體化身為白鷺鷥的姿態,用舞蹈為生命詠歌。此段落非常突出與強烈,精彩詮釋白鷺鷥犧牲為捕鳥人的獵物時,即使面對死亡也要盡情舞出生命的美好與絢爛。(詹雅晴)
3月
31
2017
演員們活生生的肉身群讀,聲音的消彌與重生,成為在重覆死亡暗影的過程中追求差異,將死亡驅力轉化為生之讚歌的社群實踐。(王威智)
3月
31
2017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