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體之前與之後《開弓》
12月
10
2012
開弓(長弓舞蹈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2次瀏覽
李時雍

延續著上週「新人新視野」《合體》中,張堅豪與弟弟堅志、堅貴「對動作的可能性作探索」;這一週,標誌著「第一親兄弟舞團」的長弓舞蹈劇場的創團演出《開弓》,相對地更像是一次階段性的回顧和呈現。《合體》之外,其他四支舞碼含括了近幾年堅貴在「舞躍大地」競賽的獲獎作品〈分·吋〉(2012)、〈Red idea〉(2012)、〈格局〉(2011),另有一支堅志編作〈越馬背〉,而風格不約而同地橫跨現代和芭蕾,或以詼諧幽默的戲劇性編排,展現舞者的身體技巧。

〈在合體之前〉,或可視之為《合體》在編創歷程上的「之前」,或其實更是展演時序上的「之後」;結構上最大的改變便在於原初連結第一(音樂:〈Infra 5〉)和第三段(〈Lillies Of The Valley〉)之間那長段以三人在台側台中換穿著衣服、似有意展現某種「即興發展」的過程與其所象徵(換穿彼此的身形之可能或不能)被刪減了,代之以小段走位便進入次段。然而堅豪此修改(或「之前」概念)反令「新人新視野」《合體》中作品情緒節奏延續上的問題得以變得緊密。於是,如何在整體結構和所欲呈現的主題之間得到平衡,成為了他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在動作上,堅豪對於發動連帶自各關節動作的發展、或對街舞風格的興趣,有意思地也帶給身體「合體」所予人的某種機器組構之感。另外一提則是這一次簡約單色的或藍或紅的背幕(燈光設計:李建常)賦予了作品更具象徵性的氛圍。

〈分·吋〉和〈格局〉則呈現了堅貴發展自空間和畫面上的創意。〈分·吋〉藉由了舞者手中弓弦將身體轉化為琴身,從雙人中琴弦所經之處所連帶細緻的動作回應,及至空間中抽象的對位∕錯位關係;〈格局〉則是透過上舞台黑幕所隔出的小塊空間創造出觀者遊戲般的視覺效果:舞者反覆從幕後滑行穿過,突然自如同門敞的過道間露出身形,隨即隱沒另一側幕後,一隻手從左側出帶到右側的消失,或橫著身探出的頭,地面反彈出現甫消失的小球;舞者們並從幕後到幕前,最後再回到幕後,層次分明。然而相對於去年十一月在基隆市文化局演藝廳的得獎演出,此次〈格局〉或因藝術廳空間大小的差別(坐席與舞台的距離、台上的深度、黑幕所設之處等),而使得某一些原設定為觀看死角的遮蔽之處沒有精確地完成。

堅貴另一支〈Red idea〉和堅志的〈越馬背〉則同樣是藉由道具設計(長桌或椅子),以彷如詼諧默劇的橋段,呈現現代芭蕾的身體和動作,並不時可見《合體》中某些發展的原型;而三人外,舞者黃郁翔、韋安在其中也都充分展現了個人的古典技巧和戲劇演繹能力。

或許是創作場域的差異性(競賽vs. 創作計劃),除〈在合體之前〉外,其他四支呈現著編舞概念上相對的同質性:以情境設計展現豐富的動作技巧,著重在畫面和舞者關係的層次上,工整也偶有創意,卻似乎僅及於此。反而是張堅豪〈合體〉作為其中最近期之作,更回到了身體和動作(尤其從個人到他人)可能性的思考和展開上;也因此對我而言更傾向於將《開弓》當作一次回顧性的作品展,如何能在長弓創團之後呢,藉由創造他們自身創作的場域,展開幾個人在舞蹈和身體上的好奇和嘗試,「合」不同身體風格,如堅豪現代、堅志堅貴的芭蕾之「體」,往後,也「合」其他編舞者、跨領域創作者之「體」,或許是從此開始才正能觀看的問題,展開如同張堅豪在《合體》演出前受訪曾說,「舞蹈對我來說,是藉由作品表達我的思考,某一部份,就是想要堅持我自己的初衷,因為我們關心,所以我們創作!」如此期待著長弓的他們,在合體之後。

《開弓》

演出|長弓舞蹈劇場
時間|2012/12/01 19:30
地點|國立臺北大學展演中心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
此種空間的多層次交錯,使記憶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流動與回盪,打破過往「再現」單一文本的創作模式。舞者與物件的直接互動,不僅為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在表演這個作為過渡的時空中,生與死不再是截然對立,而是一種共生的可能。
7月
31
2025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