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韻豐(專案評論人)
十一月是歐洲管弦樂團的巡迴季,兩廳院邀請到了北歐天團奧斯陸愛樂來台演出,台灣樂迷可以用較親民的價格,朝聖歐洲名團的演出。奧斯陸愛樂的新任總監芬蘭指揮家克勞斯.麥凱萊,不僅外表俊俏,更以23歲的超低年齡登上音樂總監,就算連遠在台灣都話題十足,本次台北的音樂會,主打指揮拿手的西貝流士曲目,演出兩場都售罄,後續討論的聲量也持續不斷,關注度也極高。
開場的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由荷蘭小提琴家吉妮.楊森擔任獨奏,楊森在開頭,就算是慢板旋律,也能以琴聲吸引住聽眾的耳朵,就算是弱音哼唱,也相當的集中,筆者在包廂,也能感受到其音樂持續不斷地綿延,獨奏家也盡可能在第一樂章,透過各種樂段展現出小提琴家如果火力全開,能有多大的爆發力,琴弓拉扯之間,也仍然保有極高的歌唱性。樂團也展現出十足的效果,每個樂句演奏的當下,氛圍都相當到位,但放大到比較長的篇幅,卻難感受到完整的音樂脈絡,音樂缺乏宏觀的堆疊。管樂音色相當明亮俐落,而弦樂則是濃郁,但在指揮下卻沒能形成一個統一的畫面感,雖然台北是奧斯陸愛樂亞洲巡迴的最後一站,但仍然還是可以感受到到獨奏家與樂團之間,仍有些彼此摸索的空間,樂團在獨奏之間的補白,也並沒有完全到位。指揮在第二樂章的處理,展現了自己對樂團的收放幅度的控制力,但整體處理上卻也有許多地方,音樂漂浮不定,也不流動。超技的第三樂章,楊森雖然小有失誤,但完全不失精彩。幾年前楊森手受傷的新聞,讓還沒聽過現場的筆者相當扼腕,但本場音樂會的演出,無論技巧或是音樂,與網路上那些讓人咋舌的影片相比,絲毫沒有任何折扣。獨奏家返場演出的兩首巴赫無伴奏,就好像是楊森用雙臂把玩一顆水晶球,小心翼翼讓其滾動,時快時慢,與協奏曲的炫技相比,只用了三成的力氣,但所展現出來的功夫,卻完全能讓聽眾靠想像,補足他百分之百的實力,在許多細微之處,不同的層次感也能被靈活地勾勒出來,其對雙手的細微控制力,也是在協奏曲中較不容易被檢視的。
下半場西貝流士的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樂章樂團展現出更接近實力的理想音色,弦樂與管樂的音色也開始能融合出一番道理,演奏全開時,台上有如一架管風琴。與上半場比較,交響曲樂句交代得更加清楚,同時每個聲部也開展不同的個性,卻又能彼此調和,而音樂擺盪之間,樂團也形成了一組大型的室內樂。第二樂章開頭弦樂低音聲部的撥奏,樂團呈現了一個完美的力度波形,從強轉弱由小變大,其整齊劃一可以看見指揮緊抓樂團的控制力,但後續音樂的維持,卻略為差強人意,慢板時音樂也在演奏間時有時無,難以維持。第三樂章的快板則相形完整許多,各聲部也都展現出精準的演奏,音樂也越挖越深,但也因為指揮慣性地,針對當下演奏效果的詮釋,整體的流暢性其實時常被打斷,第四樂章開頭主題出現時,筆者的確有被旋律觸摸,但隨之反覆出現,對於眼前的音樂畫面,即便是相當完整,也覺得指揮給予的控制與效果,多過於對音樂的擁抱,滿有熱情的汗水,卻少了一點愛。
麥凱萊在近年來分別拿下奧斯陸愛樂、巴黎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並且四年後要上任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無疑是國際樂壇這一波最炙手可熱的新星,但27歲對於一位音樂家仍算初出茅廬(更何況是指揮家)站上這麼大的位子,的確讓聽眾對他有更高的期待,筆者希望未來聽到麥凱萊的演出時,其對於作品能更宏觀,帶給聽眾的不只是一個動機的豐富處理,而是對於一個樂章、一部完整作品有更通盤的思考。筆者有幸在2019年,麥凱萊與奧斯陸愛樂剛簽約之際,在挪威拜訪台灣團員英國管首席邱敏華,還記得邱敏華提到,樂團總經理在簽約後相團員們表示,當時與另外兩個歐洲天團搶人,並且最後勝出的過程。自楊頌斯卸任以後,奧斯陸愛樂就一直期待,能找到另一位可世紀大師候選人來掌舵,至於為何選中麥凱萊,他對團員說,這個決定“We have nothing to lose”。
奧斯陸愛樂與麥凱萊的演奏的確是成功的,奧斯陸愛樂仍是歐洲一流樂團的水準,麥凱萊的前途也還是無可限量,但40年後他是否能成為這個世紀的指揮大師代表?「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麥凱萊與奧斯陸愛樂管絃樂團》
演出|奧斯陸愛樂管絃樂團 、指揮:克勞斯.麥凱萊 Klaus Mäkelä、小提琴:吉妮.楊森 Janine Jansen
時間|2023/11/03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