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混種與傳統純粹的自我解離《我的娘子她她...牠是蛇》
10月
20
2014
我的娘子她她...牠是蛇!(臺灣春風歌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7次瀏覽
劉美芳(2014駐站評論人)

沁涼微雨的夜晚,在臨時搭建的戲台與觀眾簡易棚幕遮蔽下的公園裡, 臺灣春風傳統劇場走過十年江湖,準備出號稱「混種新體驗」含括「多媒體互動裝置藝術」與「新編傳統歌仔戲」的新菜色:《我的娘子她她...牠是蛇》;在炫眼迷離的劇名與宣傳文字包裝下重新演繹許仙、白素貞與青蛇的故事。

暫且撇下秋天看白蛇的時序違和感,被廣泛使用卻質性迥異「『新編』『傳統』歌仔戲」,如何放進同一廚灶中烹煮?若欲承繼「傳統」何勞標榜「新編」,既是「新編」必然與舊有「傳統」樣貌有所不同;二者糾結猶未止,卻又平添「混種新體驗」來攪局。「混」甚麼「種」?台灣戲曲創作不斷嘗試追求新變,「跨劇種」創作早已多不勝數,不只是常見的「兩下鍋」,三、四種劇種同台也不見得新鮮。炒在同一鍋裡的就是菜,除了慣見的京崑聯演,歌仔混過豫劇,京劇與客家對戲外加歌仔幫襯。而在戲曲演出中運用「多媒體互動裝置藝術」,充其量不過是跨界跨領域的相互激盪,冠得上「混種」的稱名嗎?

本劇耗費最多資材/財,投注最多心力自然是多媒體的運用,以可愛的動漫手法營塑立體的空間意象,利於場景轉換,輕易展現騰雲駕霧、水浪滔滔等效果。許仙懼駭其妻為蛇妖,屏幕在同時映照的逶迤蛇形上疊出劇中白蛇扮相,驚悚程度絕對百分百;法海鎮妖法缽最後轉為天上照應有情人的圓圓滿月,也能引帶觀眾心領神會的莞爾。虛實互動確實饒富趣味,但創發實驗終究只是佐助旁枝,許仙奔赴金山寺避險時,演員不住向前跑跑跑,寺院卻永遠在他跑不到的後方投影上。以實害虛,多媒體反成負累。

白蛇故事不僅深入閭巷,更有諸多經典光耀案頭場上,本劇構思奇巧,隱隱然有翻案意味。在許仙借住的金山寺中,特意安排一見慣花妖狐魅且愛聽詭炫奇事的書生菩常一;改蒲為菩,聲音不變,既影射《聊齋》作者蒲松齡,又抨擊出家人固拘禮法不諳人情之常,點睛彩筆甚得其妙。劇中人物各有立場,白素貞的堅持,許仙的躊躇,青蛇的義憤,皆若昔常故態;獨法海見勢不可為,選擇隱退不再扮演正義公理的仲裁者。轉換看待與敘述事件的角度方式,故事便有不同面目,編劇在邊際遊走卻輕輕放過精彩的多元觀點,似欲翻轉詮轉卻又為事件所縛,空留支持多元成家的冷笑話。白蛇為報恩而來,在許仙懼離後一廂情願強要復合:只因她對許仙無條件的付出,後者也必須包容她的一切?即使自己蓄意隱瞞著非人的身分在前。又因一己感情之私便漫發大水荼害生靈,雖終退去惡水浮現美麗彩虹,緣於感激對方深情與白蛇團圓的許仙,真能忘懷一切,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回歸演出本務,好聽動人是戲曲呈現首要使命。新編經典劇作對演員的演繹功力考驗不小:劇團成員習藝年資不淺,課餘事暇練功亦勤,但與專業相較仍有高下之別。於是〈水漫金山〉不耍長水袖改跳彩帶舞,〈盜仙草〉沒有艷絕的身段舞弄,屁股坐子還得分段執行。更有演員以肩挑兩門自許,不能專務終究難以掌握角色行當應有的「份兒」。青白二蛇髮型頭飾設計有點題巧思,可白素貞偏近紅色系為主的裝扮,不似認知的「白」蛇意象。音樂設計溺於安歌,節奏促急,匆匆走完演出,難留餘韻。話說「自古成功在嘗試,莫想小試便成功 」,千百回的嘗試皆如名醫試丹藥,前功不盡棄,歌仔戲還有須待努力的未來!

《我的娘子她她...牠是蛇》

演出|臺灣春風歌劇團
時間|2014/10/11 19:30
地點|新北市中和四號公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楚漢相爭:韓國城風雲》的呈現手法素樸,從天上壽宴轉進人間戰禍,取站頭刻劃時代氛圍,平實直述歷史人物融入民間想像之後的模樣。有文有武的簡約戲碼,滿足觀眾對演義故事的嚮往,也展現外台歌仔戲順勢而變的靈活身段。
4月
17
2025
《閻羅殿AI手冊》或許不能算是齣完成度高的精彩作品,但它的確有意無意承襲了近年新編戲曲抑或跨界戲曲常見路線,以虛擬的陰間鬼界切入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試圖為傳統形式尋找述說當代故事的可能途徑
4月
17
2025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這類型經典新製的演出,勢必面臨「技藝傳承-戲曲文本-觀眾品味」三者孰輕孰重?該如何重新取捨建構?筆者認為《漁樵歌》為經典嶄頭新詮釋,做了極大化的提煉與平衡。
4月
15
2025
《若沒有你,我還會是關羽?!》從命題可知這齣戲的靈魂人物除了名垂千古的武聖關公外,更加進了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和隨身誅敵兵器青龍偃月刀兩個角色;這後二角的真實存在形體,乃吾人可以用感官感知到的「器」或「物」,是屬於哲學家所謂的「形而下」者
4月
11
2025
整個作品可以說是立意良善,也達成了將物件擬人化,並以此解構英雄神話的目標,但是在演出結構的安排上,或許還有調度完善的空間,使演出在戲中戲的架構中,能夠得到更密切的呼應
4月
11
2025
大量且不斷穿插的說書,明確切斷了情節的延續性,同時也斷裂了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揣摩,於是演員成為「立體化」的繪本,隨「說書的語言」展開所有動作,成為服務說書的狀態。而這樣的形式多少也拖沓了整體節奏
4月
10
2025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