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旦的往復書簡《秦香蓮》
11月
30
2023
(感謝授權劇照:臺北木偶劇團|薪傳歌仔戲劇團|真雲林閣掌中劇團 |李靜芳歌仔戲劇團/設計:王景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35次瀏覽

文 蔡佩伶(專案評論人)

歌仔戲意象曾和苦旦緊密連結,悲嘆帶出抒情空間,綿長哭調和哭腔是苦旦必備的看家本領。為增加唱腔表現的豐富度,哭調常設定成組曲形式,經典組合串連【大哭】、【艋舺哭】、【台南哭】、【彰化哭】,再以【七字哭】結尾。衍生出歌仔戲「從宜蘭一路哭到台南」的戲語。鴻明歌劇團所演出的《秦香蓮》即為苦旦經典劇碼之一。

秦香蓮的內在節奏

秦香蓮的劇情即婚變負心,編劇保留《鍘美案》的故事架構和人物,呼應復刻古冊戲的自我定位。但情節聚焦秦香蓮從女人到母親的身份轉換與其抉擇。戲中秦香蓮(李靜芳飾)三唱南管曲牌【恨冤家】。低吟南管的秦香蓮神色黯然,舞台另一側由影中人展演其回憶。類似蒙太奇的對稱畫面,補綴舊本缺乏的角色內心曲折,回憶對照良人負心。在結構面,南管三度介入故事線,同時意味著分隔和涵納:秦香蓮的遭遇牽動其回憶而促使迂迴前進,吟唱恨冤家肖似思行融合的過渡儀式。三唱和影中人的設計讓恨冤家跳出秦香蓮的角色專屬斬頭一途,南管清音徐緩特質復加琵琶隱喻,恨冤家和秦香蓮彷彿互為象徵主體,幽微映照整齣戲的內在節奏。

強化反派之惡突顯對立

整體情節雖不離舊本骨幹,編劇深描反派,透過角色的惡善對比,創造戲劇張力。劇中男主角陳世美(洪淑珠飾)結眉亮相,神色先透露其立場,而後他見秦香蓮母子選擇認子不認妻,聞父母死訊雖有傷感,不久便斂容說道「人都會死,有什麼可哭。」陳世美在此版本的形象極為涼薄。另一主要反派公主(林芸丞飾)的角色形象透過事件帶動。公主出台以扮相定場,正紅錦繡宮裝對比烏苦衣白裙的原配秦香蓮,訴諸視覺對照展現氣勢。第一個行動是開口質疑陳世美隱瞞,音色由喚聲的嬌甜漸轉尖冷,原本張揚的陳世美登時懦卻。公主繼續進逼,三番探問真心,兩人走位亦步亦趨帶有間距。最後公主幾乎半推半就拉著陳世美入房歇息。三段連續事件隱喻格差婚姻內藏單向權力分配,也塑造出驕矜、愛嬌且偏執的公主形象。

原作故事認同與行當審美的混合

但其餘非反派的角色直接沿用原作故事設定,並回到演員運用行當的程式化唱唸做表詮釋角色的表演模式。因觀眾已熟知情節,真正觀看的是演員如何透過唱作技術完成風格化的角色詮釋。例如秦香蓮之子冬哥(施羿慈飾),角色行當屬娃娃生,便以略帶鼻音的稚嫩假音搭配語速較緩的唸白,表現孩童天真樣態。可惜唱段的童音不如唸白明確。另外,老旦應工的太后(洪宜鳳飾),雖以蹣跚步履、沙音唸白極力表現端莊持重的富貴老婦姿態,但搭配的唱詞用字較口語化,直接減損角色形象的完整度。

整體而言,《秦香蓮》雖是家喻戶曉的戲文,但劇團巧思改動呈現手法,此用心不如說是以古冊戲為號召,意圖引領觀眾重返傳統唱唸美感。復刻的編創讓經典劇碼乘載的身體技藝無意間疊合歌仔戲發展的歷史痕跡,苦旦視角擴充抒情空間重訴角色心境,巧妙展現演員能耐。看似老調的小品,實為唱唸飽滿的抒情佳作。

《秦香蓮》

演出|鴻明歌劇團
時間|2023/10/21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