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女兒、角色增幅:《降靈會》
8月
04
2022
降靈會(餓極體實驗室劇團提供/攝影吳體智)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5次瀏覽

吳依屏


節目單上是這樣說的,「《降靈會》是對台北文學獎經典得獎劇本《Play Games》的全新詮釋」。【1】至於這個全新詮釋,是好是壞,完全個人心證。


增加的五名角色

原本的《Play Games》劇本中只有母親及女兒兩個角色,在《降靈會》版本中增加為七個角色。劇本原本的主軸清楚地建立在永遠長不大的母親及她一直變老的女兒之上,但《降靈會》改成兩男兩女四位演員來重複或交錯說出原本分屬母女兩人的台詞,這樣的改變容易造成觀眾疑惑,不能理解重複台詞的用意,甚至容易因為內容重複而厭煩。另外還有兩位演員在中後段演出原屬母親及女兒的台詞片段,她們兩位所代表的意義較為清楚。但相對於她們定位的清晰,前面四位角色似乎處於遊戲狀態的演員身份又顯得頗模糊不清。這導致觀眾對於各角色的認知難以取得情感投射的可能性。


降靈會(餓極體實驗室劇團提供/攝影吳體智)

最為神秘難懂的則是敲缽演員的部分。導演設計一位女演員在某些片段銜接之中出場敲擊頌缽,可能是作為淨化邪穢之用,或者是招喚亡靈的意涵,但觀眾對於這樣缺乏前因後果的安排感到疑惑,不知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安排。最後,導演也藉由這位敲缽演員說出一段劇本原文中沒有的台詞,可能是表現個人的感悟或劇情總結的感想,但是這段總結只讓觀眾覺得滿頭霧水、十分尷尬。


潑染的神秘色彩

再來說到《降靈會》這個劇名的改動,導演增加了帶有宗教神秘意涵的符號及物品來表達這樣的理念,觀眾可以看到頌缽的儀式、演員帶有祈禱降靈的動作,紅色的布條等,這些設計不難看出導演試圖表達將《play games》改編,帶上神秘靈異色彩,成為《降靈會》的努力。雖然不能全然理解改編背後的動機為何,但確實是頗為大膽創新的嘗試。


降靈會(餓極體實驗室劇團提供/攝影吳體智)

至於設計部分,這場演出的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及舞台設計都可以說不得不失,中規中矩。服裝一致採用白色長上衣表現出純潔稚嫩的感覺,反襯出性侵家暴這個黑暗殘酷的主題。舞台設計巧妙地運用白色面具,它可以是小孩玩遊戲時的玩具物品,也可以被挪用來成為象徵人物虛偽逃避的裝飾。只有音樂設計的精細度可以考慮改善加強,使用的配樂很大程度可以說流於俗氣,令人昏昏欲睡,使得整體作品的完成度遜色不少,十分可惜。


無聲的小秀—別漠視他們

最後我想談談關於小秀這個角色,她是一個來不及長大的五歲女孩,只出現在每個角色的台詞之中,有時候演員們會短暫的以小秀的聲音或狀態出現。我想依照她所遭受的那些可怕的事情,或許以這樣的狀態出現,對觀眾而言可能已經是承受的極限。但是我相信這齣戲可貴之處,恰恰在於它提醒了我們社會之中所有那些無聲的小秀的存在不該被漠視。特別是在此劇中,母親時常不斷地自我安慰式的訴說她對小秀的照顧,以及對於美好家庭的想望。這些呢喃近乎於自我沈溺的表述,表達了致鬱的情感宣泄,襯托在小秀的瘀青、傷痕及那種種不堪訴說的情境之中,母親不斷地重複說著,她還能做什麼,近乎諷刺的令人發狂。


降靈會(餓極體實驗室劇團提供/攝影吳體智)

其實我們都知道,她的意思是她認為她什麼都做了。然而,我們也都知道,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母親,才會有著那些無法解脫的小秀們苦苦掙扎。


註解:

1、第十二屆臺北文學獎成人組舞台劇本,優選《Play Games》/蕭博勻。

《降靈會》

演出|餓極體實驗室劇團
時間|2022/07/30 14:30
地點|台南新城視展演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個無所遁逃的開放式舞台,並不容易製造幻覺,暴露的盡是演員本身,而最重要的女作家偶,也沒有創造出角色生命,在場上她一直都只是偶。而劇情關於書寫的觀念辯證深入,但角色們卻活像一群有靈魂而無軀體血肉的人物,以致於演員雖然極為賣力,但到底這個故事還是越說越空虛。(謝東寧)
3月
05
2012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