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藝穗節:直到夜色溫柔
9月
1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93次瀏覽

劉韋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約/不約

身處資訊爆炸、網路蓬勃的時代,要認識人的最快方式,就是打開交友軟體,無論配對與否或聊得上心,都有可能促進一段新關係的開始,但也像曇花一現只在夜晚瞬間美麗,然後消逝。觀看簡莉穎(1984-)編劇《直到夜色溫柔》就有這類感覺,特別是由一群年輕學生主演更有說服力,在空調強、場地大的學院劇場,一張純白雙人床配上柔色燈光,眾目睽睽下看約炮文化(dating culture)從無到有,對於演員們是極大挑戰以及考驗觀眾對性的接受程度。

如果我們看簡莉穎的劇本,會發現超過十個橋段詮釋身體與性(body and sex)的關係,礙於演出時間,全長九十分鐘的戲碼,包含八個劇目,就足以讓觀眾目不暇給,有眼花繚亂之感。不僅演員努力,觀眾也要很認真才能進入每段情節所要講的意涵,再加上只有四個人演,角色互換,讓剛開始看戲的我,在還沒從上一段情節裡跳脫,馬上進入下個新故事,心生懷疑覺得這有連續性嗎?

顯然沒有,劇本裡寫得很清楚,故事是各自獨立的,要談的主題很廣,有階級不對等、身體障礙、性取向差異、外貌協會等,雖然同樣都是約炮但內心複雜卻大大迥異。作為臺北藝穗節的表演,充滿實驗性的精神是不可少的,第一幕「一男X一女」是描述在印刷廠工作男子求偶不易,透過軟體認識非單女子,兩人約出來偷情,起初女生害羞甚至建議對方乾脆找同性算了,但男子表示沒興趣,只喜歡女生,在半推半就下完成床上運動。最後,男子想再約,遞上名片,但女子離開後把名片丟棄,結束這故事。看起來很殘酷,卻非常真實。

親密與疏離的變奏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則是「一個男孩和一個男性侏儒」描寫男侏儒同志想要約炮,好不容易透過網路約到,來的卻是其他人,感覺被玩弄;然而,這個貌似玩咖的青年,我認為是全劇中最有愛心的。他教導侏儒男如何從缺乏自信到但學會口交的技巧,仔細看待殘酷兒(Disabled Queer)需求,讓人感動。難道身心有殘缺與一般人不同,就無法約炮嗎?編劇給了另一個思考空間,雖然邊緣但也有能動力,靠自己的力量證明我也可以,不全然倚靠他人。

除了男同志戲碼,女同志則是這齣戲的重中之重,像是「女孩A和女孩B」、「一個女生和一對男女情侶」、「一對T婆女同志伴侶和T的男性炮友」、「房間內,女孩A、B」看似獨立的章節,實際上卻內在連貫。在現實層面,女同志相較男同志更難約到炮友,看目前的交友軟體,女同志市場小,雖然在影視作品方面描寫女同的並不少見,例如杜修蘭《逆女》、曹麗娟《童女之舞》之類的創作。編劇簡莉穎為了讓女同志有更多現身,在戲中討論雖有異性伴侶的雙性戀,在另一半是聽障的情況下,赤裸裸的在對方面前性愛,滿足綠帽癖(Cuckquean)所帶來的快感,由於是公開劇場演出,更顯大膽刺激。其次,如果另一半無法滿足,偷吃是否具正當性(legitimacy)這牽涉到倫理/道德層面,以及性欲流動,重新理解這群人的心理狀態,而不只是妖魔化其行為。

反思身體性

最後,在戲終之前,編劇用了兩段情節,既是具體,又是抽象的手法,「一些房間裡的即景」,有男女、男男、女女、各種姿勢的性愛,透過燈光與道具相互配映,顯得曖昧異常,溫柔滿分。最後一幕的女女對話是讓觀眾思考從開場到結束的過程,到底身體的性慾在現代社會裡,如果是陌生人彼此分享身體,又或者,兩個熟悉的老朋友體驗溫暖,這是現實的人際關係,我們也在其中生活。

你是誰?好像很熟悉,是否我們在哪裡見過?約炮的芸芸眾生,如同時間輪轉,帶回最初的那個感動當下,性愛不只是看到對方,也是看到自己在他人眼光裡的存在,身體不再是只是肉體慾望,更多的是心靈相犀。感謝編劇和演員們在秋天的時分,展示一場眾生浮世繪圖像,吸引觀眾共舞在溫柔的夜色裡。

《直到夜色溫柔》

演出|直到日正當頭
時間|2022/08/27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幹掉她》是一齣將語言、敘事與主體性全面打碎的作品,也是一面映照現代人與資訊、影像、情感、聲音相處方式的巨大鏡子。在當代舞台上的再製,不僅延續了昆普的文本實驗精神,更將這種碎裂性推向數位社會的深層隱喻。
4月
10
2025
這齣音樂劇不僅是關於愛與悲劇的故事,更是對社會階級與道德標準的深刻質疑。究竟何者才是純粹的?何者才是真正的墮落?
4月
10
2025
對於一些長期熟悉《熱帶天使》的劇迷們,或許無法諒解此版刻意濃縮或刪減的劇情及鋪陳;然而對我來說,「星聲登場版」的《熱帶天使》,無疑是相當成功的嶄新文本。
4月
02
2025
《換/幻妻》並不停留在性別政治的寫實性,而是透過表演、舞台調度,讓三人的情感關係透過台南-曼谷的經濟位置,以及失智症所召喚出的記憶混亂,讓情感不只是一種感性要素,而是烏托邦瓦解後的餘燼能量。
3月
31
2025
在許正平的劇本結構安排以及導演童詠瑋的表演身體調度下,形成多向式辯證的複合文本:真實經驗與意識虛幻的交雜,無法抑制的慾望蔓生連結至面面俱到的家庭上下與婚姻內外,以及同性戀菁英是否適用於被壓迫的話語,甚至是該如何照顧媽寶般備受呵護、予取予求的臺灣
3月
28
2025
我們雖注意到了本劇那些調度上的冗餘,但也唯有面對這份不完美,挑戰這條遠路,才不至於讓那些文本的衍繹、姿態的寓意,乃至於尚待凝聚的組織與批判,全都失落在比曼谷、比幻想都更遠的遠處。
3月
2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