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北藝穗節:直到夜色溫柔
9月
1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6次瀏覽

劉韋廷(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


約/不約

身處資訊爆炸、網路蓬勃的時代,要認識人的最快方式,就是打開交友軟體,無論配對與否或聊得上心,都有可能促進一段新關係的開始,但也像曇花一現只在夜晚瞬間美麗,然後消逝。觀看簡莉穎(1984-)編劇《直到夜色溫柔》就有這類感覺,特別是由一群年輕學生主演更有說服力,在空調強、場地大的學院劇場,一張純白雙人床配上柔色燈光,眾目睽睽下看約炮文化(dating culture)從無到有,對於演員們是極大挑戰以及考驗觀眾對性的接受程度。

如果我們看簡莉穎的劇本,會發現超過十個橋段詮釋身體與性(body and sex)的關係,礙於演出時間,全長九十分鐘的戲碼,包含八個劇目,就足以讓觀眾目不暇給,有眼花繚亂之感。不僅演員努力,觀眾也要很認真才能進入每段情節所要講的意涵,再加上只有四個人演,角色互換,讓剛開始看戲的我,在還沒從上一段情節裡跳脫,馬上進入下個新故事,心生懷疑覺得這有連續性嗎?

顯然沒有,劇本裡寫得很清楚,故事是各自獨立的,要談的主題很廣,有階級不對等、身體障礙、性取向差異、外貌協會等,雖然同樣都是約炮但內心複雜卻大大迥異。作為臺北藝穗節的表演,充滿實驗性的精神是不可少的,第一幕「一男X一女」是描述在印刷廠工作男子求偶不易,透過軟體認識非單女子,兩人約出來偷情,起初女生害羞甚至建議對方乾脆找同性算了,但男子表示沒興趣,只喜歡女生,在半推半就下完成床上運動。最後,男子想再約,遞上名片,但女子離開後把名片丟棄,結束這故事。看起來很殘酷,卻非常真實。

親密與疏離的變奏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故事,則是「一個男孩和一個男性侏儒」描寫男侏儒同志想要約炮,好不容易透過網路約到,來的卻是其他人,感覺被玩弄;然而,這個貌似玩咖的青年,我認為是全劇中最有愛心的。他教導侏儒男如何從缺乏自信到但學會口交的技巧,仔細看待殘酷兒(Disabled Queer)需求,讓人感動。難道身心有殘缺與一般人不同,就無法約炮嗎?編劇給了另一個思考空間,雖然邊緣但也有能動力,靠自己的力量證明我也可以,不全然倚靠他人。

除了男同志戲碼,女同志則是這齣戲的重中之重,像是「女孩A和女孩B」、「一個女生和一對男女情侶」、「一對T婆女同志伴侶和T的男性炮友」、「房間內,女孩A、B」看似獨立的章節,實際上卻內在連貫。在現實層面,女同志相較男同志更難約到炮友,看目前的交友軟體,女同志市場小,雖然在影視作品方面描寫女同的並不少見,例如杜修蘭《逆女》、曹麗娟《童女之舞》之類的創作。編劇簡莉穎為了讓女同志有更多現身,在戲中討論雖有異性伴侶的雙性戀,在另一半是聽障的情況下,赤裸裸的在對方面前性愛,滿足綠帽癖(Cuckquean)所帶來的快感,由於是公開劇場演出,更顯大膽刺激。其次,如果另一半無法滿足,偷吃是否具正當性(legitimacy)這牽涉到倫理/道德層面,以及性欲流動,重新理解這群人的心理狀態,而不只是妖魔化其行為。

反思身體性

最後,在戲終之前,編劇用了兩段情節,既是具體,又是抽象的手法,「一些房間裡的即景」,有男女、男男、女女、各種姿勢的性愛,透過燈光與道具相互配映,顯得曖昧異常,溫柔滿分。最後一幕的女女對話是讓觀眾思考從開場到結束的過程,到底身體的性慾在現代社會裡,如果是陌生人彼此分享身體,又或者,兩個熟悉的老朋友體驗溫暖,這是現實的人際關係,我們也在其中生活。

你是誰?好像很熟悉,是否我們在哪裡見過?約炮的芸芸眾生,如同時間輪轉,帶回最初的那個感動當下,性愛不只是看到對方,也是看到自己在他人眼光裡的存在,身體不再是只是肉體慾望,更多的是心靈相犀。感謝編劇和演員們在秋天的時分,展示一場眾生浮世繪圖像,吸引觀眾共舞在溫柔的夜色裡。

《直到夜色溫柔》

演出|直到日正當頭
時間|2022/08/27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