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戲機制下的民間生態《包公斬太子》、《醉八仙》
2月
08
2024
包公斬太子(陳清波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60次瀏覽

文 楊禮榕(專案評論人)

活戲的製作與表演

民戲最受推崇的是飽含腹內功夫的活戲技藝。指的是在廟口上演的歌仔戲——民戲,通常沒有劇本、臺詞,甚至沒有文字資料,由主要演員口述故事情節,透過口傳心授,由演員臨場發揮、相互配合。因此,常年表演經驗累積出來的腹內功夫——活戲,是民戲最受推崇的藝術價值。不過,在戲曲藝術積極追求導演技法、跨界合作的當代,很容易忽略民戲的本質是酬神,是人神共樂的祈願。民戲是民眾與信仰關係的體現,是酬神與賜福的雙向連結之文化展演。因此,民戲的戲種、戲目與規模與民情緊密相關,而活戲不僅是演員個人層面的藝術涵養,更是團隊合作的創作機制,在傳統故事中建構與時俱進的當代人物,反映當下世代的民眾性。

人神共樂的文化展演

民戲的本質是酬神,是神與民共樂的文化展演。陳美雲歌劇團於去年年底,在臺北崇德宮廟前廣場搭篷連續演出五日,日演古路戲,夜演胡撇仔戲,來祝賀崇德土地公的聖誕,由金興發股份有限公司獨立慶讚。這場酬神戲是日夜戲連演五日,演員超過十人,樂師竟有三四名,在目前低迷的民戲市場來說,已經是少見的規模,感受得到請主的滿滿誠意。看到由單一企業敬獻的酬神戲,可以連演五天日夜戲,場場皆滿座。對於近年在廟口看了太多缺乏觀眾之戲棚的筆者而言,著實因這場酬神慶典而感到振奮。觀眾反應也熱絡,近百的觀眾席無論平日、假日都滿座,午場和晚場的好位置頗為競爭。慕名而來的戲迷擠滿戲棚,場面熱鬧有人氣,才能達到人神共樂的酬神本意。

筆者觀看的12月30日正戲之前的扮仙戲是《醉八仙》。扮仙戲雖然是固定內容,比較不受觀眾追捧,卻是酬神戲最重要的儀式,也具體展現本次演員陣容的基本功程度。演員扮演神明舉辦宴會,由傳統民間信仰最高神格的母神——瑤池金母,昭告今日酬神戲的緣由——因福德正神聖誕而相聚一堂,打開酬神戲的正式序幕。福祿壽三仙與八仙的登場本身就是賜福觀眾的意涵,由眾神輪番飲酒、吟詩祝賀,藉由戲曲場面直接代神明賜福觀眾,是戲曲在民間信仰中的根基。八仙大醉的灑糖果、灑米酒不僅是具體的賜福動作,更是本日現場的第一波高潮。撿拾神明灑下的糖果與零錢,總是讓氣氛瞬間沸騰,觀眾看戲之外還可以帶著神明的禮物回家。

本次《醉八仙》的王母娘娘由北管戲的翠蘭戲曲工作坊之團長李翠蘭飾演,一身大紅錦袍和神明鳳冠,配上銳而不尖的小嗓。在眾神之中特別亮眼、氣蓋全場。另一大亮點,是五歲的童兒與飾演藍采和的母親、飾演漢鐘離(鐘離權)的阿嬤,三代同臺共演的魔幻時刻,小演員的身段動作一步到位,彷彿拉開了民間戲班的歷史與未來,為民戲的未來注入希望。總共有兩名四五歲的童兒登場,點燃滿場女性觀眾的母愛,加上紮實的身段馬步,每每登場就獲得觀眾鼓掌和賞金,讓表演被打斷的瑤池金母不得不露出無奈的微笑。民戲機制下的扮仙戲常常有些過於草率,但本次的扮仙戲有外請的演員們壯大聲勢,還有顯露文化傳承的三代演員同臺,以及堅實的後場樂師,讓這場酬神活動從扮仙戲開始就充滿人氣、熱鬧滾滾。


包公斬太子(陳清波攝影、提供)

活戲機制的表現性

太子在廟前戀上女子,對女子已婚的身分並不知情,還深情、負責地打算將平民女子娶為太子夫人。婚姻不幸的女子看上太子,刻意隱瞞已婚身分,回家毒害有婚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的丈夫。最後是女子的婆婆向包公申冤,狀告女子,大夢初醒的太子則懸樑自盡。作為主角的旦角,竟然為了外遇謀殺親夫,甚至在毒害丈夫時喊出「我也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啊」。太子也不再是紈褲子弟,而是過於單純的純情男子。

古路戲《龍鳳樓》雖然沒有胡撇仔戲《包公斬太子》這麼有趣,但這種充滿民間家庭感的宮廷戲,也是現仍頗受喜愛的古路戲類型。從筆者所看的這三齣戲而言,陳美雲歌劇團的民戲,擅長婚姻家庭議題,旦角都具有強烈的個性和思想,而生行總是有些懦弱或過於單純。即便結局最終仍然會回到大團圓、好人獲得平反、壞人受到懲罰的傳統價值,民戲在無文本的活戲機制下,跳脫傳統框架下對公理正義的訴求,轉而朝向對臺下觀眾來說,更切身相關的婚姻家庭。這些早已超越原框架的人物創作,無論行當或主配角,不再是受苦受難、忍辱求全的傳統女性樣態,而是創造出兼容演員特質與角色形象的人物,理直氣壯而生動鮮明的存在舞臺上。戲曲中的女性不再是任人欺負、萬般委屈的存在,而是過分勇敢追愛的女子,在尋找自我和傳統倫理中擺盪與掙扎。

戲棚之下的表現性

民戲最令筆者著迷的部分,是從臺上到臺下的強烈現場性。北管的傳統包頭與錦服遇上胡撇仔戲的極致華麗水鑽,北管腔嗓音的清亮對上歌仔腔的高渲染力,乍看之下雖然有些雜亂無章,但由於活戲機制下演員彼此配合、相互丟接表演能量,創造出亂中有序的戲劇能量,還能因時制宜的暫停或接續戲劇場面。臺下觀眾的表現也相當精彩,滿場都是幾十年的資深戲迷,對演員的背景如數家珍。此外,當女子與太子恩愛纏綿時,有位年長的女性觀眾,對心狠手辣又勇敢追愛的旦角,似乎感到相當憤怒,用雨傘奮力擊打舞臺前緣,邊離場邊說「教壞囝仔大小」,瞬間拉高整體戲劇張力。戲臺下觀眾的嗆辣和戲劇性程度,一點都不輸給舞臺上。

活在當下的撫慰與娛樂

活戲相對內臺戲來說,沒有明確的核心概念可以分析,沒有貫穿整齣戲的戲劇邏輯,甚至前後矛盾。前半場的旦角大膽婚外戀太子演了兩個小時,下半場包公審問完直接帶下去殺掉,因為在胡撇仔戲中的女主角,只是原故事的小配角。民戲也常呈現出強烈的虎頭蛇尾風格,無論前面故事怎麼超展開,都會在最後十分鐘突然轉入固定結尾。個人表演風格和節奏感比場面強烈,時常會讓筆者跳出故事情節,開始觀察演員本身的表演特色。然而,就活戲來說,這些都已經算不上會真正影響觀賞。或者說,觀賞民戲本來就不是需要完全投入,可以邊聊劇情、可以邊吃東西、可以邊睡邊看,都是活戲場域的特色之一。活戲的這些特色究竟說缺點還是優點,究竟是結構混亂還是跳脫框架,很難筆者僅有的觀戲經驗中論斷。不過,活戲不只在於是民間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包括了刻印到演員身體內的腹內的技藝,和那些與觀眾緊密相關的偶然。活戲是兼具酬神、聚眾、教育與娛樂的文化展演。

《醉八仙》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3/12/30 13:00
地點|臺北崇德宮

《包公斬太子》

演出|陳美雲歌劇團
時間|2023/12/28 19:00
地點|臺北崇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除此之外,《劈棺驚夢》本質上也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京崑的演法,大致上切成前半思春、重逢、假死,後半試妻、劈棺、自刎,且融入紙紮人的演出,強化驚悚氛圍。但《劈棺驚夢》將群戲與多數看點集中於上半場,下半場則留予主演進行內心敘事,無論是視覺畫面或情節調度,都有明確的不均衡感。
7月
26
2024
本齣戲看似按演義故事時間軸啟幕,卻無過多三國人物出場,一些重要事件,甚至是赤壁之戰,都僅用荀彧唱段或幕後合唱轉場,虛寫歷史,去脈絡化明顯。如此濃縮主題核心,觀眾視域下的時空感會稍顯模糊,也較無法先入為主。對此,編劇在唱詞上大量打破傳統歌仔戲七字正格,擴大情感空間,潛入角色幽微,跳脫傳統三國戲框架,卻也成功襯托出曹操得意與懷疑自身之對比。
7月
25
2024
劇作原型《徐庶下山》出自外台民戲劇碼。搬進室內劇場後,選擇將演義故事轉換為武俠類型。武俠風格釋出較為寬闊的抒懷空間,民弱官強的亂世無奈、剷奸除惡的情義雙股糾纏,武俠本身混合感官刺激及抒情浪漫,淡化了演義戲碼的歷史色彩,趨近大眾娛樂形式。
7月
24
2024
劇團準確地將有限資源投注在最關鍵的人才培育,而非華麗服裝、炫目特效或龐大道具。舞台設計雖無絢麗變景,卻見巧妙心思。小型劇場拉近了觀演距離,簡單的順敘法則降低了理解故事的門檻,發揮古冊戲適合全家共賞的優勢。相對於一些僅演一次便難以為繼的巨型演出,深耕這樣的中小型製作,當更能健全歌仔戲的生態。
7月
16
2024
歌仔戲是流動的,素無定相;由展演場所和劇團風格共同形塑作品樣貌。這齣《打金枝》款款展示歌、舞、樂一體的古典形式;即使如此,當代非暴力觀點可以成為古路戲和解的下台階,古路陳套歡快逆轉後,沾染胡撇氣息,不見胡亂。為何一秒轉中文的無厘頭橋段可以全無違和?語言切換的合理性,承載著時空及意念盤根錯節構成的文化混雜實景。
7月
15
2024
《巧縣官》在節目宣傳上標舉的是一齣「詼諧喜劇」,於現代高壓的工作環境下,若能在週末輕鬆時刻進入劇院觀賞一場高水準的表演,絕對是紓壓娛樂的最佳選擇,也是引領觀眾接觸京劇表演藝術的入門佳作。
7月
12
2024
當然,《凱撒大帝》依然有當代傳奇劇場多年來的戲曲與聲樂、歌劇等表演形式結合的部分。吳興國演出賈修斯、凱撒、安東尼,各自使用了老生(末)、淨、武生、丑的行當,以聲腔與表演技巧詮釋三個角色,恰如其分,也維持《李爾在此》、《蛻變》的角色聲腔多重變化的設計。
7月
09
2024
從歌仔戲連結到西方劇本、德國文學、波蘭電影導演或法國文學批評,《兩生花劫》的故事起於江南恩怨,卻在台灣釋放和解。我們當然可以從《兩生花劫》關注且重探本土戲劇的本質,但也不妨將它置於世界文學的脈絡下思考。傳統必須走向世界,而傳統也永遠在當代重生
7月
03
2024
或許老戲新編不若以往跨文化的豫莎劇、取材本土小說系列、或實驗性質系列等劇目的開創與新意,現今的傳承與復刻路線讓豫劇團近幾年的劇目走向較為保守,但在經典劇目不斷重演的過程中,新一代的觀眾看見豫劇團在演員與劇目傳承中的成果亦是打磨功夫的必經過程。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