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畫面上,一支靠背椅,零散的配件物品於角落擺放,舞者開始走進這看似一場音樂會終場的舞台,接著一個個加入,且舞動著,此時樂手似乎不是在演奏,而是把玩著樂器所製造的原始聲音,單純配上有結構性的「墜落-站立」之動作形式,這時投影在白底畫面上的,沙漠炊煙似的畫面拂塵遍過,好像走過一場回憶的洗鍊,我想這是這支舞作一開始編舞者想跟大家進行的一場告別式,告別他以往作品的表現手法─動作形式、動靜矛盾衝突、多元混合的視覺意象等。
編舞者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不再是以往探討人如何從墜落的姿態站立起,從這次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有更多的個人與群體關係探索,舞者從一子體包含在母群體中,時而獨立、倆倆交互、三五成群、整體聚合的方式,表現出空間環境並非整體才能呈現出來,更多的是從自己開啟的空間去堆疊的舞台,這其中螺旋、圓形的概念融合其中,從原本緩慢到瘋狂的急促聚合,一個亟欲衝出的自我脫離了群體關係,霎那間的安靜只搭配著更簡單像梵音似的音樂,接著就像在探索自我內在慾望的一連串肢體呈現,直到倒地不起。
通俗的舞蹈與音樂有時很像在進行一場儀式性的活動,編舞者將通俗與現代融合的很巧妙,一個倒地不起的舞者與一群陷於某種規律的群體舞動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最後都醒來似的各自回歸一切正常的軌道,生活中的那個我,也把舞台原有的裝置全清空了,似乎是要留下更多空間給舞者或台下觀眾去舞動與想像。於是當這畫面呈現在一群更自由舞動的舞者身上時,坐落台下的我似乎也跟著呼吸、律動,覺得某種想衝出身體限制的旋轉帶領著我,加入那最原始的舞動。
《依據真實》中舞蹈動作的設計,讓筆者覺得最有趣的是動力的使用,有一段時刻舞者因為螺旋概念而有許多旋轉,這沒有固定肢體的旋轉模式會突然的靜止於某個點上,接著好像依照舞者本身思維控制,是繼續順著動力流向的方式接續動作,還是倒敘般回復剛結束的動作動力而去開啟下一個不同動作,就這樣看似沒控制的旋轉停止到有思維的動作接續,卻能搭配得這麼流暢,真是不可思議且有趣。
短短的65分鐘表演,不讓重複的議題不停打轉,份量剛好且讓這次觀舞的觀眾留下許多不同層面的刺激,除了作品想討論的議題:社群的概念、通俗文化的重要性等,另外,編舞者再次回歸到動作的本質去探討一種「人到底為何而舞動?」的概念也讓我產生了好奇。看著舞台上舞者有所編排或即興舞動互相交織融合的狀態,會讓人心底有一股也想跟著舞動的節奏響起,也因為這股引動,才能讓觀眾真正留下心裡的足跡吧!
《依據真實》
演出|克里斯汀.赫佐(Christian Rizzo)
時間|2016/03/05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