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於失衡與平衡間的探索地帶《浮動的地平線》
9月
06
2017
浮動的地平線(光環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64次瀏覽
梅錦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生)

白衣女子置身事外的看著舞台上的一切動靜,不聞,不問,又像與舞台上有關似的尋找著生命的本質,抑或是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透過舞台上一切失衡的狀態,引領著未知探索神秘的新地帶。

編舞家余承婕解構與重組舞者的身體語彙,拆解舞者身體原本既有的框架,重建新的肢體語言,舞者運用意念去找尋身體肌肉與關節間新的聯繫,舞台上鋪平的透明塑膠布本該像靜止無變化的地板一樣,應給予舞者一個安全、平穩地平台讓舞者在塑膠布上盡情舞動,但透過舞者對塑膠布的拉扯、扭轉或任意旋轉,彷彿賦予它生命般活了起來,舞者在不平穩、不安全的塑膠布上仍要維持平衡,面對著如海浪、如雲朵般瞬息萬千的塑膠布,舞者尋找身體新的經驗,在身體的不平衡間找尋平衡,重建身體的節奏與動律。

上半場採用無油乾地板,舞者透過與地板的摩擦,透過阻力及舞者間相互拉扯力來展現身體的張力與動力,互相的合作或操弄來呈現舞蹈動作的對立與模仿,舞者間關係似密不可分,又似獨立個體互不相關,當台上透明塑膠布被拉起與地板成平行時,劇場空間一分為二,布上空間及布下空間,舞者穿梭在兩個空間,在布上探索、攀爬,用身體各部位想辦法弄皺它或是擰開它,尋找身體與布之間的無限可能關係,又要抵抗賦予生命力般千變萬化的布,在動態的空間中嘗試新的肢體發展,而布下的空間就像另一個神祕國度,若隱若現,舞者須運用身體的各種可能來撐開布不讓自己被埋沒,與布抗衡,又或者不抵抗,讓布包覆著身體,與布共舞。

下半場的無阻力油性地板,抽離原本地板既有的摩擦力與阻力,舞者要不改變身體熟悉的運用方式,找尋新的身體語彙在未知的空間中重建新的平衡,要不就放棄,在無阻力、無摩擦力中跌跌撞撞的維持在失衡中,舞者透過嬰兒油,重新詮釋自身的舞蹈肢體,解構與重組原本既有的肢體動作,舞者透過推、擠、滑、撞來產生動力,在油中產生新的視覺效果及火花,舞者盡情的運用身體盡可能地在未知的危險地帶中探索新的身體路徑及張力,而從持續的跌倒中漸漸可以站起、走動、甚至跑步,在浮動的透明油布中找到新的境界及自我,產生新的身體動律及詮釋方式,在未知的平衡與不平衡間找尋自己的立足之地。

有趣的是,舞者在舞台中持續探索未知地帶及在失衡中找到平衡,始終有一位白衣女子看似相干又看似不相干的在旁邊存在著,她有時拿著錄影機錄著與台上發生的畫面完全上下顛倒的錄像影片,記錄著失衡的世界,也像在尋找著什麼,有時又像隱形人般拖著沉重的步伐遊走於各角落對身旁正在發生的事不聞不問,彷彿一切都與她無關般,令人好奇,她是否在這失衡與平衡之間,這浮動的世界中,找到了平衡,抑或是迷失在這浮動的世界中,失去了平衡。

《浮動的地平線》

演出|光環舞集
時間|2017/09/01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余承婕的舞作讓人在散場之後留下無限的想像與蕩漾的情愫。運用嬰兒油創作,但開了自己的路,以全然不同的視角探索舞蹈被觀看的可能性,其中身體的技術性被包藏在畫面傳達的詩意中。(徐瑋瑩)
9月
11
2017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
素人出身的黃碩德不受限的創意,與科班生林衣翎的舞蹈專業,背景迥異、創意與技術相輔相成,才碰撞出《神聖爆胎》這齣奇特的作品;僅管作品仍在實驗階段,但作品廣涵的文化、社會層面值得繼續開發,未來發展可期。
3月
12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