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與民間信仰的交融《祈福》
1月
11
2018
祈福(臺灣國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13次瀏覽
呂亭蓁(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以視覺為主的音樂會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投影,結合傳統音樂、信仰與文化,串連成一場精緻的音樂晚宴。由傳統北管音樂——竹塹北管藝術團開啟音樂會的序幕,將傳統迎神儀式搬到藝術殿堂展開,迎來福、祿、壽三神下凡,並帶來喜神、麻姑、財神獻寶,保佑音樂會順利。當傳統音樂演出完畢,筆者認為換場的時間過久,而且並沒有導聆出來介紹節目,至少有個人在台上主持現況,否則台下觀眾看得不免尷尬。

整體音樂會的設計很流暢,從迎神用傳統北管音樂和現代國樂團演出方式,將六大位神明請來凡間,包括土地公、財神、媽祖、關公、月老、觀世音菩薩,每一位都有對應的樂曲,每一首曲子都有精心製作的投影動畫,在聆聽中,也可以透過投影幕,更加了解每一位神明對民間所帶來的貢獻。此外,導聆歐光勳以說書人的角色穿插其間,以生動活潑、言簡意賅的話語,時不時唱出一段民歌介紹樂曲,豐富的解說內容,為音樂會增添許多音樂以外的知識。

除了國樂合奏曲的部分,三位協奏者都展現出驚人的技巧與演出魅力。《算盤迴旋曲》演奏家張旭擁有誇張的戲劇功力,筆者以為此首樂曲會著重在算盤撥弄的聲響,出乎意外地,雖然算盤製造出來的音響,沒有太多變化,但加上搞笑的演技,增添樂曲上的趣味性。琵琶協奏曲《文武雙全》演奏家陳昱蓉的演出,樂曲演出長度考驗協奏者的耐力,加上精湛的技巧和琵琶獨有的韻味,將樂曲淋漓盡致表現出來,當樂曲結束的剎那,演奏家陳昱蓉滿臉通紅與汗珠,彷彿從戰場打了一場勝戰的關公,光榮的凱旋回歸般自信鞠躬。二胡協奏曲《喬家大院‧愛情》,導聆人歐光勳先唱出樂曲中,運用中國民歌的元素的旋律,特別加深筆者對樂曲的注意力,演奏家張瑟涵用胡琴的語言,優美的主旋律訴說愛情的苦澀、淒愴。指揮劉江濱帶領台灣國樂團,三首合奏曲《眾仙會》、《臺灣音樂素描・山林》、《印象國樂・大曲》,分別安插在國樂團曲目開頭和結尾,包覆三位協奏者的演出,聲響上的改變,指揮劉江濱掌握恰到好處,特別是在嗩吶和打擊的分布,將樂器的亮點,安排在樂曲的高潮處,不多不少的點綴,掌控好樂團聲響的平衡。

台灣國樂團《祈福》音樂會對神明形象的感覺投射在音樂中,將音樂、神話故事、相片串連,並挑選在台灣各地廟宇拍攝的影像資料,視覺的主導,再加上聽覺的搭配,看似樂曲曲名與神明毫無關聯,但音樂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藝術,運用文字、影像,再配上合適的音樂氣氛,雖說是毫無相關,當聽眾藉由影像的引領,不知不覺就會被帶入音樂之中。《祈福》音樂會,帶來滿心的祝福,也是祝福台下聽眾,在新的一年受到六位神明的庇佑,都能安居樂業、平安快樂,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也是在心靈上,得到無與倫比的慰藉。

《祈福》

演出|台灣國樂團、竹塹北管藝術團
時間|2017/12/28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文武雙全》的琵琶協奏者為陳昱蓉,台風穩健,音樂掌握的能收能放。在慢板樂段有柔中帶剛的氣息,能感受到演奏者從肢體延伸到指尖,並輕鬆的掌控指尖在琴弦上的力道。(吳沛諭)
1月
12
2018
《算盤迴旋曲》採用了河南、山西地區常用的戲曲牌子曲為素材,經過巧妙的編劇,成為一首饒富趣味性的樂曲。張旭也是一位唱作俱佳的演奏家,在精準的以算盤使用節奏變化之餘,也善用戲劇表演為節目帶來精彩的張力。(王楷涵)
1月
08
2018
今晚以英國作曲家之宗教作品為主題,呈現出橫跨巴洛克、浪漫到現代的時空背景;再加上細讀節目單中的歌詞和作曲家們的創作理念,深刻感受整場演出在探討人們對於信仰、生命與靈性奧秘的追求
10月
03
2025
這樣的曲目安排實在令人拍案叫絕,從十九世紀的瑪麗布蘭開始,「Diva」一詞到了二十世紀的女高音瑪麗亞.卡拉絲(Maria Callas),利用托斯卡一角,成功形塑了至今我們所認為的「歌劇女神」(Diva)形象。
9月
22
2025
長笛演奏家洪健鈞以此畫為靈感,舉辦了《忘憂宮巡禮》長笛協奏曲音樂會,並使畫中場景,化為真實的聲音體驗,而此場音樂會策劃其獨特之處在於
9月
22
2025
在本文論及的演出中,白濟豪和《無言書》都呈現強烈的儀式性格,而黃葻和金亀伊織更注重在肌理的質感和身體線條的雕塑。相對的,Junkyard Shaman與曾薇熹的音樂之於作品,皆扮演著啟動儀式、調度乩身的腳色。而林子寧和李紀辰則是在具體的描繪對象底下,依附著黃葻的身體敘事開展。
9月
08
2025
在整場演出聲樂家幾乎是無間斷地接續出場,從他們的如同真光般的歌聲、樸質無華的音樂詮釋、充滿戲感與韻律的肢體呈現,和充滿情緒地交替的轉場,使得這整場音樂會的聲聲與步步,都真摯地走在馬勒的音樂哲思之中。
8月
27
2025
如此龐大的合唱團陣容,即便面對音樂中四聲部繁複的花腔樂句,台北愛樂暨節慶合唱團的歌手們,依舊整齊精確地完美詮釋出韓德爾的音樂中的華彩段落。更不用說那些韓德爾使用垂直和聲的配置段落,合唱團唱來如夏夜風中的梔子花香濃而不俗,巨大中依然能窺見韓德爾音樂中的細節。
8月
15
2025
儘管演奏精彩,它實際上卻脈絡模糊、欠缺引導,使觀眾有些走馬看花,並未真的讓人「聽懂」什麼;更多的是,表演團隊對於現代音樂的一腔熱血與盲目投入,而這份熱情未能化作音樂推廣的動力。
8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