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視覺為主的音樂會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投影,結合傳統音樂、信仰與文化,串連成一場精緻的音樂晚宴。由傳統北管音樂——竹塹北管藝術團開啟音樂會的序幕,將傳統迎神儀式搬到藝術殿堂展開,迎來福、祿、壽三神下凡,並帶來喜神、麻姑、財神獻寶,保佑音樂會順利。當傳統音樂演出完畢,筆者認為換場的時間過久,而且並沒有導聆出來介紹節目,至少有個人在台上主持現況,否則台下觀眾看得不免尷尬。
整體音樂會的設計很流暢,從迎神用傳統北管音樂和現代國樂團演出方式,將六大位神明請來凡間,包括土地公、財神、媽祖、關公、月老、觀世音菩薩,每一位都有對應的樂曲,每一首曲子都有精心製作的投影動畫,在聆聽中,也可以透過投影幕,更加了解每一位神明對民間所帶來的貢獻。此外,導聆歐光勳以說書人的角色穿插其間,以生動活潑、言簡意賅的話語,時不時唱出一段民歌介紹樂曲,豐富的解說內容,為音樂會增添許多音樂以外的知識。
除了國樂合奏曲的部分,三位協奏者都展現出驚人的技巧與演出魅力。《算盤迴旋曲》演奏家張旭擁有誇張的戲劇功力,筆者以為此首樂曲會著重在算盤撥弄的聲響,出乎意外地,雖然算盤製造出來的音響,沒有太多變化,但加上搞笑的演技,增添樂曲上的趣味性。琵琶協奏曲《文武雙全》演奏家陳昱蓉的演出,樂曲演出長度考驗協奏者的耐力,加上精湛的技巧和琵琶獨有的韻味,將樂曲淋漓盡致表現出來,當樂曲結束的剎那,演奏家陳昱蓉滿臉通紅與汗珠,彷彿從戰場打了一場勝戰的關公,光榮的凱旋回歸般自信鞠躬。二胡協奏曲《喬家大院‧愛情》,導聆人歐光勳先唱出樂曲中,運用中國民歌的元素的旋律,特別加深筆者對樂曲的注意力,演奏家張瑟涵用胡琴的語言,優美的主旋律訴說愛情的苦澀、淒愴。指揮劉江濱帶領台灣國樂團,三首合奏曲《眾仙會》、《臺灣音樂素描・山林》、《印象國樂・大曲》,分別安插在國樂團曲目開頭和結尾,包覆三位協奏者的演出,聲響上的改變,指揮劉江濱掌握恰到好處,特別是在嗩吶和打擊的分布,將樂器的亮點,安排在樂曲的高潮處,不多不少的點綴,掌控好樂團聲響的平衡。
台灣國樂團《祈福》音樂會對神明形象的感覺投射在音樂中,將音樂、神話故事、相片串連,並挑選在台灣各地廟宇拍攝的影像資料,視覺的主導,再加上聽覺的搭配,看似樂曲曲名與神明毫無關聯,但音樂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藝術,運用文字、影像,再配上合適的音樂氣氛,雖說是毫無相關,當聽眾藉由影像的引領,不知不覺就會被帶入音樂之中。《祈福》音樂會,帶來滿心的祝福,也是祝福台下聽眾,在新的一年受到六位神明的庇佑,都能安居樂業、平安快樂,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享受,也是在心靈上,得到無與倫比的慰藉。
《祈福》
演出|台灣國樂團、竹塹北管藝術團
時間|2017/12/28 19:30
地點|台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