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鬼戲化為度脫戲《守娘願》
5月
03
2024
守娘願(鶯藝歌劇團提供/攝影許凱婷)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6次瀏覽

文 林慧真(2024年度駐站評論人)

陳守娘,郡城東安坊經廳巷人。夫歿守節,姑強令更適,不可。姑之女常譖之,百端凌虐,肌無完膚。一日,母女共縛守娘於凳,以錐刺其下體而斃。里人鳴諸官。臺灣令某欲寢其事,檢屍曰:「無傷也」。眾憤,毀令輿。令懼,乃定讞,此道光末年事也。初葬昭忠祠後山仔尾,屢著靈異,祈禱者無虛日。官以其惑民,為改葬之。


——清.劉家謀《海音詩》一百首之九八〈詩序〉

陳守娘故事為清代府城三大奇案之一,以其守節被虐、化為厲鬼事蹟流傳於民間。於日治時期陳守娘的故事便曾在台南座演出〈台南奇案〉、並將名稱改編為「陳秀娘」,1930年代亦有歌仔戲唱片《臺南烈女記》演繹陳秀娘故事。【1】而後民間傳說加入了陳守娘大鬧府城,與永華宮廣澤尊王神鬼鬥法的傳聞,陳守娘為神祇收服後,提出入節孝祠之要求,現今臺南孔廟節孝祠仍祀有陳守娘牌位。陳守娘的故事以其駭人異聞流傳於府城民間,反應了清代封建制度下,女性受到壓迫以及官吏不公等社會黑暗面。

鶯藝歌劇團演出的《守娘願》,最早在2022年臺南藝術節於延平郡王祠首演,於臺南演出在地民間傳說饒富歷史意義。此次劇目移至高雄中山堂劇場演出,為中山堂劇場改建完成後「歌仔戲內台大捙拚」系列節目之一,從環境劇場到內台演出,劇團在舞台空間的運用頗為用心。首先,因應故事恐怖詭譎特性,刻意將室內空間冷氣溫度調降,營造陰森冷冽的體感溫度,其次,在開演前廣播注意事項時,廣播員以略帶威嚇的口吻提醒觀眾將手機調整靜音,否則惹惱守娘後果自負。


守娘願(鶯藝歌劇團提供/攝影許凱婷)

舞台上,一具包裹著血跡白布的屍體橫躺在舞台中央,右前側舞台大量的乾冰瀑布讓室內充盈著迷離詭異的氛圍,加上四周傳來女子哼歌的聲音,從視覺、聽覺及觸覺多方面感官體驗加強塑造了靈異傳說的特性。情節推進過程中,演員演出的空間也延伸至觀眾席,觀眾席兩側出入口常為角色出入的動線,使鬼魅、神祇或鄉民等眾多角色圍繞著觀眾,觀眾彷彿身歷其境,一同參與著故事的進行。

雖然氛圍營造得陰氣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其情節及人物卻相對走溫情路線。原有傳說,陳守娘是因婆婆和小姑收受師爺賄絡、意圖強凌守娘,守娘受虐而死,然而在《守娘願》中,守娘婆婆待之甚好,其小姑則患有精神疾病,縣官王廷幹愛慕守娘,一時酒醉失控,小姑誤以為守娘奪其所愛便殺害守娘,在故事改編後,相對淡化了原故事的悲劇性,眾人看在小姑其情可憫的份上隱瞞守娘被殺的真相,並透過其好友招弟放謠言守娘不守貞節而自盡,使得每個角色看似可惡卻又有其難為之處,如此,在神祇聖王公的調解下,守娘理解每個人的難處後,願意放下心中的怨化為願。

同時,劇中也強化守娘與丈夫林壽的愛情支線,強調其青梅竹馬之關係,在林壽早逝後,守娘仍為愛守節,直至化為厲鬼之際,東嶽大帝讓林壽與守娘相見,期望喚起守娘心中的愛,以愛來化解心中的怨。這樣的改編方式,模糊了善惡對立的強烈碰撞,使兩端趨近於人性的灰色地帶,但以戲劇性而言,也讓守娘的怨與戾氣少了反撲的力道。原故事中,婆婆與小姑皆被判處死刑、師爺為守娘索命,而在這個版本中,眾人因守娘的諒解僥倖逃生,可說主題更向溫情與原諒靠攏,但那個受父權制度壓迫的女性形象也相對模糊了。


守娘願(鶯藝歌劇團提供/攝影許凱婷)

整體而言,上半場為人戲,下半場為鬼戲。上半場花了許多篇幅鋪陳守娘與每個配角之間的互動關係,兼具帶有插科打諢的效果,例如守娘婆婆一角的三八及浮誇性格,即使在兒子靈堂前仍不改此調笑風格;而守娘的好友招弟信仰天主,劇中時常冒出的祝禱語言偶爾有些出戲,這樣的表演方式更趨向外台戲的演法。以情節推進而言,上半場顯得有些拖沓,守娘為何化為厲鬼,直至上半場將盡、守娘被意外殺害後才明朗化,而後下半場鬼戲的推展相對快速,而推動著守娘化為厲鬼主要來自於謠言壞其名節,以及鄉里間的議論讓母親陳氏飽受委屈,或許也可說,守娘的怨與恨是被親友背叛的不解和對母親的不捨,而非原故事中受盡身心凌辱的恨。

如此安排或許是為了讓各個角色都有充分發揮的空間,如羅裕誴飾演的聖王公在上半場以雲遊者的姿態穿梭在守娘和王廷幹身邊,張燕玲飾演知縣王廷幹,其在民間化名為張孟威為守娘小姑醫藥治病,黃浩詠飾演婆婆姚氏,其中一場扮成媒婆為陳守娘母親招親相當搶戲,或是陳民福飾演守娘好友招弟對西化的崇拜、時不時的對主禱告,諸如此類,看似平衡了行當及演員出場的頻率,卻也讓上半場羅文惜主演的陳守娘顯得戲份不夠充足,因此,上半場羅文惜的表現空間並不多,下半場鬼戲才將女鬼的怨與怒發揮得淋漓盡致。

曾被網路封為臺灣最強女鬼的陳守娘故事,在《守娘願》的戲中,即使氣氛營造得陰森冷冽,人與鬼的面貌都較為可親,最後守娘放下心中的怨化為願也帶有宗教救贖的意味,而東嶽大帝出場時,內門清德堂家將團的客串演出讓宗教性更為具體,本劇最終由一場悚然的女鬼復仇戲化為度脫戲。


注解

1、參見柯榮三:〈厲鬼.節婦.烈女記—臺南陳守娘傳說探賾〉,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三十一期,2020年10月,頁9-52。

《守娘願》

演出|鶯藝歌劇團
時間|2024/04/20 14:30
地點|高雄左營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天時地利人和搭配得恰到好處,只不過有幾處稍嫌冗長的部分可以在做剪裁,使文本更為凝煉也不讓節奏拖頓,但瑕不掩瑜,著實是令人愉悅的一本內台大戲。看似簡單的本子卻蘊含豐富的有情世界,守娘最後走向自我了嗎?我想沒有,但她確實是在經歷風浪後歸於平靜,她始終在利己與利他之間選擇後者,不稀罕華而不實的貞節牌坊,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得尊重守娘的選擇,就像我們在生活當中得尊重其他人一樣,她不是執著,不是固執,也不是不知變通,只是緩緩的吐露出深處的本我罷了。
5月
02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