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台下的真實考驗─2012學生表演藝術聯演《不是我的錯》
7月
31
2012
不是我的錯(台藝大戲劇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22次瀏覽
愛謬斯

《不是我的錯》是2012學生表演藝術聯演中,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代表作品。創作者大膽推新,嘗試從Leif Kristiansson同名繪本《不是我的錯》作為發想起點,並非傳統式的搬演文本,而是透過演員集體即興創作方式發展劇脈。

如小型歌舞劇開場白,使用舊式流行歌曲改編歌詞傳達本劇旨意,編創者企圖心可嘉,惟格局稍顯雜亂陳列。兩名熱戀情侶的交相詰問,展現演員表演功力,也稍稍為戲劇內涵較為沉重提加了難得輕鬆逗趣亮點,惟連接部分未臻成熟,或讓觀者稍稍發愣不明白此橋段的用意為何?稍顯生澀尚有演員唸白,部分囈語式咬字不夠清晰,穿透力稍弱,氣氛轉換及控場調度能力仍有進步空間。

舞台設計運用拆解式舞台,透過一幕幕變換拆卸,明白告訴觀者段落的開始與結束,俐落有致,尤以呈現「臉書燒炭事件」橋段最為奇巧,一格格鐵架方格具象化電腦遠端各使用者,位列同一平面卻能清楚指摘表演重點,無絲毫偏誤,是學生製作較罕見的巧妙設計。

搬演社會真實案件,旁觀他人之痛苦,不論見證生命的逝去或是直視霸凌現象,演出平易卻深刻。投影設備的使用,客觀冷酷無情理性地放大演員表情、語言,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逼進,網路見證臉書燒炭實錄,此時台下觀眾也是諸多見證者之一,自殺者由遠而近、由淺而劇咳嗽聲步步進逼,觀者無從遁逃;「你相信了沒」節目現場,衛冕者演員直接變為受霸凌客體,台上演員或冷眼旁觀,或訕笑辱罵,甚或加入捉弄欺負行列,想幫忙者則被冠以背叛者角色後拖離舞台,似乎熟悉不過的場景,這不就是每天在各級學校甚至社會叢林上演的霸凌秀嗎?觀者跨越角色界線,順理成章介入舞台空間,一場抉擇的考驗,似乎正要開始。

大部分觀者以為戲劇結束,演員一一謝幕後其真正精髓才正要開展。被遺留在舞台高架上的演員劉濬誠,不因謝幕而離台,演員與觀者一一散場,考驗才正要開始,近三分之一的觀者轉換角色為舞台主體,到底要對「他者」(the others)坐視不管,還是該上台解救演員下台,正如同許多遭人漠視卻無時無刻上演的欺負、霸凌現象,你要拯救他,還是默默離席當做什麼事也沒發生(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場戲罷了!)幸運地,兩名女性觀者最終上台解救了劉濬誠,此時觀者早已融為演員一部分,或者說,本劇因觀眾上台,方得以完整,觀眾上台見義勇為的行動,方能治癒救贖「不是我的錯」的推卸世界。

德國劇作家Bertolt Brecht認為:觀眾走進劇場後,應該使其在政治意識的昏睡過程當中醒來思考,並且跳起來行動。選擇本劇書寫劇評,實因其震撼力道過劇,劇末畫龍點睛之餘彰顯人性價值,製作群大膽在劇場上開設人性賭局,若全場無人上台,或許劇場振聾發聵之期待顯然落空,還好,少部分觀者並非局外人,筆者觀賞這場,演員謝幕後,近三分之二觀眾離席,約莫5分鐘後,2名年輕女性觀眾上台請求劇組讓演員劉濬誠離開高架,劉濬誠走下高架後擁抱觀眾,台下其餘觀眾淚流不止。對於人性,我們尚可以樂觀一些,或許,也只有挺身而出的兩位觀者,才是唯二能光明正大道出「不是我的錯」的適格者吧!

《不是我的錯》

演出|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時間|2012/06/30 19:30
地點|台北市南海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