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水磨總穿情《琵琶記》
7月
02
2012
琵琶記(彭聲聲揚 攝,水磨曲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19次瀏覽
黃香

《琵琶記》中的蔡伯喈「三不從」、「三不孝」,是作者高明為蔡伯喈全忠全孝的翻案之作,引我「崑曲三問」。

自問:「崑曲何以比京劇更深得我心?」《水滸記˙活捉》這齣折子或可描繪箇中奧祕。好戲從閻惜姣背對觀眾走鬼步出場開始,迥異於上海崑劇團,江蘇省崑劇院的樂隊由崑笛主奏拉開序幕,幽咽笛聲如若鬼音,鬼音似水,縹緲哀婉,如實襯托含怨而死的冤魂回轉陽世索取情郎魂魄的歷程;京劇敷演《活捉》序幕,運用的卻是鑼鈸擊樂,錚錚鑼鈸彷彿廟會樂音,擊樂如風,生氣昂揚,呈現的是人間氛圍。我說的不是藝術高下,而是風格偏好。

再問:「眾多崑曲劇目中哪一齣戲讓我情有獨鍾?」並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牡丹亭》,卻是「糠和米,本是兩倚依」的《琵琶記》,因為這戲描摹的不是官宦文人的高蹈愛情,卻取材自現實生活,以糠和米比喻夫妻一賤一貴的人生際遇,平易中見真淳。

三問:「脫胎自清唱傳統的曲友崑劇團如何比得上由戲校出身的演員所組成之專職崑劇團?」或許曲友演員在唱念做表的技巧方面每每力有未逮之處,總顯略遜一籌,但是曲友們的堅持所激發出來的拚搏精神讓人動容,只因為深愛崑曲藝術而全心投入舞台演出,這股源源不絕的熱情與動力就是他們傲人的資產,可敬復可佩,只因動機簡單純粹,別無所求。

2012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邁入第二十五個年頭,同樣走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水磨曲集崑劇團盛大演出《琵琶記:南浦、琴訴盤夫、廊會、書館》四個折子,想告訴喜愛崑曲的觀眾,崑曲不是只有臨川一夢《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纏綿,還有南戲之祖《琵琶記》「寫,寫不得他苦心頭;描,描不出他饑症候;畫,畫不出他望孩兒的睜睜兩眸」,貼近常民生活的離苦悲歡。水磨曲集藝術總監陳彬副團長以火車頭的動力,帶領校園學子以及社會曲友,一步一腳印地學戲,一折一齣地搬演,磨出細水長流,二十五年來舞台演出和清唱傳統未曾間斷,延續至今,雖然只是涓涓細流,顯見其生命力之強韌。

最後一折《書館》是蔡伯喈、趙五娘、牛小姐三位主角相認相惜的感情高潮戲,水磨的演繹比起大陸職業劇團毫不遜色,即便青年演員唱念並不特別出色,但是動作的接續扎實嚴密,情感的對應滴水不漏,尤其是飾演蔡伯喈的陳彬,略顯單薄的身形卻承載如此厚實的情感,每個聲音、表情、動作,彷彿用生命氣力哀嘆風樹之悲:「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這三不孝逆天罪大」。

崑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它的全盛期幾乎與莎士比亞同時代。這「百戲之祖」歷經朝代更迭,起起落落,能夠流傳至今巡演不斷,堪稱中國戲曲史上的傳奇,而崑曲的清唱傳統則是傳奇中的傳奇。戲劇學者余秋雨曾為文:「一個民族的藝術精神常常深潛密藏在一種集體無意識之中,通向這個神秘的地下社會需要有一些井口,崑曲,就是我心目中的一個井口。」古井雖然荒蕪已久,惟井中之水依然清澈,映照著民族藝術深邃的靈魂。

《琵琶記》

演出|水磨曲集崑劇團
時間|2012/05/27 14: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