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在地文化的兒童戲劇《一百年的寶藏》
8月
06
2013
一百年的寶藏(豆子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0次瀏覽
葉蓓苓(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月光下的土地眏照著一片暈黃,熠熠生輝的寶藏原來就埋藏在我們的家園。

在地耕耘已有十五年的豆子劇團首次採擷高雄在地史實與鄉野傳說,推出《一百年的寶藏》,重新敷演「林道乾打鼓山埋金」和「曹公鬥龍母」等打狗舊事,編創出滿足的兒童心理的奇幻故事,陪同孩子在冒險中獲得成長的勇氣。

豆子的創作經常關注弱勢孩子的心靈,例如《蜻蜓二八》中生病的蝴蝶,《達剛三號》裡的單親男孩與跛腳女孩,內容往往翻轉強與弱、富與貧的既定印象。本劇主角亦是如此,Dora是位久病住院的小女孩,鎮日得與病魔對抗,這看似脆弱的生命竟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當Dora打斷Angry醫生的床邊故事,堅稱打狗山上的海盜不是林道乾,而是「一塊錢」小豬海賊團,此時舞臺上四名兇狠的惡賊們便一瞬間被推開,換成四隻肥嘟嘟的小豬,而小豬們也真的按照預言通過時光隧道來陪伴Dora,劇本利用諧音雙關,輕巧跨越了歷史與想像的界線,並且以豬代人,既逗趣又不失林道乾貪婪的形象。

另外劇中也隱含著孩子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不同於野史記載林道乾順利脫逃,海賊團是頻頻失誤,小豬既吹不垮鳳山城門,也開不了寶藏大門;海賊成員的命名也饒富寓意,團長「一塊錢」遠不如願意替他人付出的團員「金元寶」,藉此點出全戲寓意「能帶給身邊的人幸福,才是幸福的真諦」,劇末更直指寶藏的所在,「守護自己的家園,便是保有一百年的寶藏」。

就演出品質來說,劇團總監以自創的「豆子操」,自然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好動的兒童在大展身手後,做好觀戲的心理準備。而首次與汎美舞團跨界合作,場上十位優秀的舞者堪為一大視覺饗宴。曾執導《白香蘭》、《四月望雨》等多齣音樂劇的楊士平導演,已是二度與豆子合作製作兒童歌舞劇,無論在編舞與劇情銜接上皆能符合兒童觀眾的期待,而演員的表演亦有驚豔之處,例如團長一塊錢的表演節奏明快,言詞幽默詼諧,責備金元寶「像豬一樣笨」,不禁令人莞爾;飾演壞蛋龍的演員高舉龍頭,身形流動如蛇,其陰險低沈的嗓音讓人不寒而慄,而眾人與惡龍激戰的高潮,導演選擇輕柔的音樂與慢動作等藝術手法呈現,不僅安撫了孩子們的恐懼,更博得全場哄堂大笑。

然而相較於舞蹈與動作的華麗呈現,本齣戲在歌唱和劇情鋪排部分則顯得美中不足,既名為「穿越四百年的歌舞劇」,歌聲自是觀眾期待的焦點,但演員唱工素質不一有待加強,故事的時間線龐雜錯亂,不談荷蘭人佔領,僅談明代海賊林道乾和清代官員曹謹,使人困惑這「四百年」及「一百年」究竟指涉何時?此外,創作者的歷史意識將篩選特地歷史事件建構為集體記憶,該戲強調漢人開墾移民與清朝開圳德政,其歷史記憶仍未脫漢人本位的意識形態。既然劇中已談「打鼓山埋金」一事,若再提及林道乾「取血固舟」使原民遷徙屏東一說,更可向孩子說明高雄為何舊稱「打狗」,擴展孩童以多元族群的視角審視歷史。

綜而言之《一百年的寶藏》展現豆子一貫的溫暖與歡笑,儘管歌唱與劇本上未臻完美,未來這株豆苗將持續取材高雄、成長茁壯,令人拭目以待!

《一百年的寶藏》

演出|豆子劇團
時間|2013/07/27  19:30
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