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在地文化的兒童戲劇《一百年的寶藏》
8月
06
2013
一百年的寶藏(豆子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90次瀏覽
葉蓓苓(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月光下的土地眏照著一片暈黃,熠熠生輝的寶藏原來就埋藏在我們的家園。

在地耕耘已有十五年的豆子劇團首次採擷高雄在地史實與鄉野傳說,推出《一百年的寶藏》,重新敷演「林道乾打鼓山埋金」和「曹公鬥龍母」等打狗舊事,編創出滿足的兒童心理的奇幻故事,陪同孩子在冒險中獲得成長的勇氣。

豆子的創作經常關注弱勢孩子的心靈,例如《蜻蜓二八》中生病的蝴蝶,《達剛三號》裡的單親男孩與跛腳女孩,內容往往翻轉強與弱、富與貧的既定印象。本劇主角亦是如此,Dora是位久病住院的小女孩,鎮日得與病魔對抗,這看似脆弱的生命竟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當Dora打斷Angry醫生的床邊故事,堅稱打狗山上的海盜不是林道乾,而是「一塊錢」小豬海賊團,此時舞臺上四名兇狠的惡賊們便一瞬間被推開,換成四隻肥嘟嘟的小豬,而小豬們也真的按照預言通過時光隧道來陪伴Dora,劇本利用諧音雙關,輕巧跨越了歷史與想像的界線,並且以豬代人,既逗趣又不失林道乾貪婪的形象。

另外劇中也隱含著孩子對公平正義的期待。不同於野史記載林道乾順利脫逃,海賊團是頻頻失誤,小豬既吹不垮鳳山城門,也開不了寶藏大門;海賊成員的命名也饒富寓意,團長「一塊錢」遠不如願意替他人付出的團員「金元寶」,藉此點出全戲寓意「能帶給身邊的人幸福,才是幸福的真諦」,劇末更直指寶藏的所在,「守護自己的家園,便是保有一百年的寶藏」。

就演出品質來說,劇團總監以自創的「豆子操」,自然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讓好動的兒童在大展身手後,做好觀戲的心理準備。而首次與汎美舞團跨界合作,場上十位優秀的舞者堪為一大視覺饗宴。曾執導《白香蘭》、《四月望雨》等多齣音樂劇的楊士平導演,已是二度與豆子合作製作兒童歌舞劇,無論在編舞與劇情銜接上皆能符合兒童觀眾的期待,而演員的表演亦有驚豔之處,例如團長一塊錢的表演節奏明快,言詞幽默詼諧,責備金元寶「像豬一樣笨」,不禁令人莞爾;飾演壞蛋龍的演員高舉龍頭,身形流動如蛇,其陰險低沈的嗓音讓人不寒而慄,而眾人與惡龍激戰的高潮,導演選擇輕柔的音樂與慢動作等藝術手法呈現,不僅安撫了孩子們的恐懼,更博得全場哄堂大笑。

然而相較於舞蹈與動作的華麗呈現,本齣戲在歌唱和劇情鋪排部分則顯得美中不足,既名為「穿越四百年的歌舞劇」,歌聲自是觀眾期待的焦點,但演員唱工素質不一有待加強,故事的時間線龐雜錯亂,不談荷蘭人佔領,僅談明代海賊林道乾和清代官員曹謹,使人困惑這「四百年」及「一百年」究竟指涉何時?此外,創作者的歷史意識將篩選特地歷史事件建構為集體記憶,該戲強調漢人開墾移民與清朝開圳德政,其歷史記憶仍未脫漢人本位的意識形態。既然劇中已談「打鼓山埋金」一事,若再提及林道乾「取血固舟」使原民遷徙屏東一說,更可向孩子說明高雄為何舊稱「打狗」,擴展孩童以多元族群的視角審視歷史。

綜而言之《一百年的寶藏》展現豆子一貫的溫暖與歡笑,儘管歌唱與劇本上未臻完美,未來這株豆苗將持續取材高雄、成長茁壯,令人拭目以待!

《一百年的寶藏》

演出|豆子劇團
時間|2013/07/27  19:30
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